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榆神矿区煤矿“古河道砂岩”水害防控技术获突破

时间:2025/11/19 17:38:21

    11月14日,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矿业大学范立民教授团队共同完成的《榆神矿区含(隔)水层沉积演化机理及古河道突水危险性评价》在北京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评价该成果系统解决了包括榆神矿区在内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煤层顶板巨厚“古河道砂岩”含水层水资源保护和水害防控的重大技术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古河道砂岩”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形成了巨大河流的砂岩沉积物,这类砂岩具有厚度巨大、分布面积极广,内部结构极不均一,是神府煤田仅次于萨拉乌苏组的第二大矿井突水水源,也是榆神矿区深部开采的主要突水水源。以往,对其研究局限于其全层厚度特征,忽视了其内部结构、构造及其地下水运移、储存和采动影响的研究。由于其分布极广,厚度巨大,虽然富水性相对较弱,但采动条件下水资源量巨大,往往形成了大水矿井,涌水量多大于每小时1500立方米。在榆神矿区、榆横矿区和神府南区,多存在这一水害威胁。
    为了根治“古河道砂岩”水害,充分发挥“古河道砂岩”地下水的资源属性,解决缺水矿区的用水难题,陕煤集团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以数据挖掘为主,最大限度的利用以往采集的各类数据,结合采掘工程、新施工钻工原位试验、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精细识别了“古河道砂岩”的空间位置、展布形态、内部结构和构造,揭示了“古河道砂岩”与相关煤层的空间叠置关系。基于物性特征、孔渗参数、测井及原位抽水试验,建立“古河道砂岩”含水层判别标准及识别标志,构建“古河道砂岩”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模型。基于高通量微生物测序技术和同位素分析技术,厘定“古河道砂岩”地下水与矿井水的关系,建立“古河道砂岩”含水层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揭示煤矿开采受“古河道砂岩”威胁程度及其区域划分。为“古河道砂岩”含水层保护和水害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项目还取得系列知识产权,包括期刊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件(含海外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制定团体标准2项。(王辉))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