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二十届四中全会后地勘单位迎来六大发展机遇

时间:2025/11/2 15:52:58

    一、战略矿产勘查:资源安全保障的核心战场
    二十届四中全会将 “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 列为 “十五五” 关键任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入加速期。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5 年前三季度全国战略性矿产探矿权出让同比增长 218.4%,固体矿产勘查投入连续 4 年增长,河南、新疆等地设立地质勘查基金拓宽资金渠道。地勘单位可依托技术积累参与 “攻深找盲”,在锂、钴等新兴矿产及油气深部勘探中抢占先机,如四川地调院已将战略性矿产勘查纳入 “十五五” 重点规划。
    二、“AI + 地质” 融合: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攻方向
    全会明确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 + 地质” 成为转型关键。四川省地调院率先实践,通过构建智能勘查平台实现地质数据实时分析与靶区精准预测。自然资源部正推进深地探测国家专项,布局地质找矿全国重点实验室,地勘单位可借力参与技术攻关,在无人机勘探、地球物理探测智能化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契合 “新质生产力” 发展要求。
    三、生态地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围绕 “建设美丽中国” 部署,地勘单位迎来生态业务爆发期。政策要求全域推行绿色勘查,明确生态红线内勘查技术标准,同时强化地质灾害 “人防 + 技防” 双控体系。从地面沉降监测到矿山生态修复,从风险区划定到极端天气应对,地勘单位可拓展生态调查、环境修复等多元服务,如参与 “三北” 工程地质安全评估等国家重大项目。
    四、地质数据资产化:数字中国建设的新增长点
    全会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地质数据价值加速释放。自然资源部推动地质资料集成共享,2024 年已规范油气等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机制,为数据流通奠定基础。地勘单位可依托长期积累的地质数据库,开发智慧国土、城市地质安全等应用场景,如四川地调院将地质数据融入智慧城乡建设,实现数据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
    五、体制机制改革:市场化转型的政策红利窗口
    全会明确支持地勘单位深化改革,行业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信用监管体系建立使优质单位在项目招投标中更具优势,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改革减轻企业前期负担,探矿权延续、转让等流程持续优化。地勘单位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产业联盟等方式激活活力,如豫地科技集团联合社会资本设立勘查基金的模式值得借鉴。
    六、多元服务拓展:国家战略协同的广阔空间
    全会部署的乡村振兴、海洋强国等战略为地勘单位开辟新赛道。在乡村领域,可参与国土空间规划、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如四川地勘单位挖掘地质景观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在海洋领域,围绕海洋资源勘探、海岛保护开展专项工作,契合     “加强海洋强国建设” 要求。同时,城市地质安全防控、地下空间开发等新兴需求,正成为地勘单位转型的重要方向。
    二十届四中全会勾勒的发展蓝图,使地勘单位从传统资源勘探者向 “资源保障 + 生态服务 + 数据赋能” 的综合服务商转型。以政策为舵、科技为帆,地勘单位有望在保障国家战略、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