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75年,不仅是一段时空跨度,更是一部中国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砥砺奋进、波澜壮阔的创业史。本刊特别策划专题,以典型案例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企业改革发展历程和成就。 ——编者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家能源集团)是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战略重组成立的骨干能源央企,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
重组成立以来,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履行“能源供应压舱石、能源革命排头兵”职责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向着世界一流企业阔步迈进。
2023年,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供应量、发电量、供热量、煤炭铁路运输量、新能源发电量分别约占全国的/6、1/7、1/8、1/9、1/10;与2017年重组成立时相比,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增长55%、80%和59%,研发投入增长339%,资产负债率降低3.71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11.5个百分点。
战略重组 打造国家能源供应“压舱石”
重组成立以来,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履行“能源供应压舱石、能源革命排头兵”职责使命,以深化改革推动战略、组织、机制和文化整合融合,巩固拓展一体化发展优势,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1.优化升级发展战略
国家能源集团锚定能源安全、能源经济、能源低碳、能源科技四大战略任务,积极探索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路径,调整战略布局,通过持续优化升级,形成“136”新发展战略。
“1”即一个目标: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清洁低碳能源科技领军企业和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3”即三个作用: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6”即六个担当:担当能源基石、转型主力、创新先锋、经济标兵、改革中坚、党建示范。
“136”新发展战略以“四重一要”为战略管控抓手,以“五年规划、三年滚动规划、年度计划”为战略实施主体,以一体化协同的体系、组织、文化为保障,以广大干部员工想事、干事、管事为动能,以务实管用的举措为支撑,增强战略实施的系统性、连贯性、精准性和主动性。
2.建立完善管控模式
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企业,国家能源集团结合自身特色和发展战略,逐步构建起“战略管控+一体化运营”管控模式。
集团成立之初,建立“职能部门+产业运营中心+服务支持中心”的组织模式,实现两大央企集团重组整合过渡期的平稳运转。
2020年,结合落实“总部机关化”问题专项整改要求,全面推行大部制改革,集团总部部门由37个精简为19个,人员编制由835人减至486人,强化党建、人才、战略规划、资源配置、资本运营、产业协同、监督风控、考核评价八大职能。
2023年,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适应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新形势,整合组建集团财务资本部,加强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对集团改革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整合组建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理顺科技管理体制,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集团高质量发展;调整新设集团采购与物资管理部,强化采购招标全过程管理;全面建设“三强五优六型”一流总部,集团总部部门由19个精简为17个,人员编制由492人减至475人;制定《权责指引手册》《授权放权清单》并动态调整优化,在“双百”“科改”“混改”试点改革和投资并购审批等领域分层分类实施授权放权,坚持放管结合,强化过程管控,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形成总部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配置更加优化、集团管控更加有力的管理体系。
3.融合创新品牌文化
国家能源集团将创建一流品牌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创新为魂、质量为本、诚信为根,通过战略、组织、机制、文化的整合融合,使广大员工的思想认识、价值理念、行为规范逐渐融合统一,形成具有国能特色的品牌文化。
2021年2月,国家能源集团发布“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体系”,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以“为社会赋能、为经济助力”为宗旨,以“绿色发展、追求卓越”为核心价值观,以“实干、奉献、创新、争先”为企业精神。
2022年2月,国家能源集团发布RISE品牌战略,R、I、S、E分别代表改革创新(Revolutionary)、一体化(Integrative)、可持续(Sustainable)、平等共享(Equal),集中回答了“从何而来、因何而强、奔何而去、靠何而立”的“品牌四问”。
2022年4月,国家能源集团以“国家能源,责任动力”为理念,发布“CE·CE”社会责任体系,2023年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十大“中国ESG榜样”企业。
图片:黄骅港作为国家能源集团“煤电路港航、煤电油气化、产运销储用”一体化的核心枢纽港,是全球最大煤炭下水港,也是全球首个实现翻堆取装全流程智能管控的煤炭港口。
特色鲜明的品牌文化把准了企业的职责使命,厘清了“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问题,获得广大干部员工的认同和共鸣,“国家能源——不断前进的动力”品牌口号深入人心,推动全集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全集团“创变、融合、纵深、提质”的生动局面。
三年行动 提升核心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出台“1+N”系列文件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党中央对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国家能源集团准确把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政策契机,将重组整合融合与国企改革一体推进,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1.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国家能源集团坚持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牢牢把握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改革方向,建立分层分类、动态优化的决策事项权责清单,厘清企业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健全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推动党建进章程“应进全进”,将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并切实做到“四同步”“四对接”;配齐建强子企业董事会,动态调整“应建”清单,符合条件的480家子企业全面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和外部董事占多数;构建“2个意见+2个方案+4个办法+8个指引”的16项制度体系,为规范化建设和运行子企业董事会提供强有力保障;差异化落实董事会职权,建立外部董事列席子企业董事会会议机制;推动外部董事队伍年轻化和交流任职,通过全覆盖谈话调研、线上测评、查阅资料台账等多种方式科学考核评价外部董事履职绩效,提升外部董事素质和履职能力。
2.全面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能源集团建立与发展战略相一致、行业地位和企业规模相匹配、改革发展阶段相适应、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三强五优六型”现代央企总部。
“三强”即想事能力强、干事能力强、管事能力强;“五优”即政治引领优、战略执行优、治理效能优、风险防控优、示范表率优;“六型”即政治型、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
建立“四重一要”工作机制,围绕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要市场、重要工作和紧要事项抓好经营管理工作,应用目标任务图、管控效能表、信息感知网、调度执行链、考核评价单等管理工具,做到重点管理状态真实感知、弹窗预警,全面实现“管一级、看一级”。
建立GREAT评价模型,开展各业务板块关键核心指标对标评价,全面提升子企业战略落实、组织领导、机遇把控、资源整合、变革创新“五项能力”。
以公司章程为基础梳理优化企业制度体系,升级形成纵向分三个层级,横向包括党建、公司治理、组织人事、战略发展、科技创新、财务资本、产业协同运营、保障监督八大类40多个专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提升制度体系的集成度、协同性、规范性。
3.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家能源集团以“136”新发展战略为引领,加快推进“两端发力、一个重塑”,即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谱系化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向规模化、高质量发力,重塑形成“煤火风光水、化油气氢核等能源谱系+物流贸易金融支撑+产研用融通”的综合性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煤炭产业:重组整合大雁矿业和宝日希勒能源,成立国能雁宝能源有限公司;神东煤炭托管杭锦能源,推动形成“神东核心区稳中求进、宁东乌海区优化拓展、蒙东区绿色保供、新疆区加快开发”的4个亿吨级矿区基地开发格局。
电力产业:按照“一个区域、一个管理主体”原则试点先行、分批推进区域火电管理整合,形成1个常规能源整合平台、1个煤电一体化公司、2个全国性新能源专业公司、1个流域管理的水电专业公司及30个省公司的电力业务管控格局。
运输产业:实施供应链整合,重组包神铁路集团,组建新朔铁路公司,实施港口、航运产业平台改革,建成投运黄大铁路,收购宁东铁路,加快铁路专用线和港口、航道建设,全面建设“一纵两横三大枢纽N条通道”和“双钟摆式”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能源运输体系。
煤制油/煤化工产业:坚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布局榆林、哈密、鄂尔多斯、宁东、包头、乌海六大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延链、补链、拓链、强链,更好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安全。
4.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首批11家“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国家能源集团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制定印发22个制度文件,着力破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来,制修订17个制度文件,为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政策包”和“工具箱”。
2023年,集团所属851家二、三级企业的4567名经理层成员全部签订岗位聘任协议、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书,并将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延伸至各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契约签订总人数达15954人,“一人一契”明确业绩目标,有效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
修订完善集团总部人事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健全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明确政治上不过硬、能力上不适应、政绩观存在偏差等五个方面36种“下”的情形,强化考核刚性约束,2023年因考核末位和不胜任原因调整管理人员1464人,退出比例由2020年的0.99%增至6.88%。
建立“劳动合同+岗位协议+绩效考核”三位一体市场化用工契约管理体系,2023年8506名新入职员工全部以市场化身份签约,从源头打破“铁饭碗”;收入分配秉持“为岗位付薪、为能力付薪、为业绩付薪”理念,2023年员工绩效浮动工资占比达74.2%,从根本上打破“大锅饭”。
深化提升行动 增强核心功能
国家能源集团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牢牢把握“三个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总目标、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的总原则、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总要求),坚定走好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两个途径”,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向着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清洁低碳能源科技领军企业和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目标迈进。
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国家能源集团坚持“1331”(一个理念、三紧三非、一个扛起)科技创新战略和“234”(两端发力、三素融合、四化跃升)产业创新导向,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清洁低碳能源科技领军企业。
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出台《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关于加快科技领军企业建设的决定》,明确建设世界一流清洁低碳能源科技领军企业的目标及科技创新“十大工程”;
制定《国家能源集团重大科技攻关行动纲要》,聚焦78项“卡脖子”技术难题,编制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培育项目指南,在煤、电、运、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部署对国家和行业有重大价值、重大影响的科研任务,努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统筹配置的研发投入长效保障机制,提高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比重,鼓励创新能力建设和前沿引领技术攻关;
以大项目建设带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装备升级,依托国能宁夏煤业煤制油分公司、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等煤制油项目,全面掌握煤制油品/烯烃等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占据现代煤化工技术制高点;
建成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和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工程,成为全球唯一掌握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煤制油技术的企业;
先后攻克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矿井水地下水库储用、大型煤炭基地生态修复、煤电机组二次再热、混氨掺烧、低风速高效风机、重载铁路运输等一大批关键技术,3万吨重载列车顺利开行,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创新团队获“国家工程师奖”;
集团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34项、中国专利金奖6项,79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
图片:2023年,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设计年产能68万吨的煤基新材料(甲醇制烯烃)成套装置,实际完成产量72.6万吨,高效利用煤炭300多万吨。
2.加强产业控制,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体化是国家能源集团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是加强产业控制、发挥产业链循环畅通和支撑带动作用的关键。
国家能源集团聚焦主责主业和实体经济,围绕煤、电、运、化产业链,构建“一个集团,大煤矿、大运输、大电厂、大协同”产业新格局,打造煤、电、运、化领域现代产业链龙头企业。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2024年6月底,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其中风电6228万千瓦,保持世界第一;光伏发电4213万千瓦,实现跨越式增长。
加快建设哈密现代综合能源集成创新示范基地、榆林煤油化新能源/新材料创新示范基地,开发煤基特种燃料和可降解塑料等高端产品;制订《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工作方案》,设立专业化平台,加快煤基新材料、新能源、工业软件等新产品研发,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器”,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达26%。
加快推进数字化、平台化发展,迭代升级“一网一库三平台”,建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一体化集中管控、智能化高效协同、可视化高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石系统”,建成以煤为主、覆盖化学品/运输等产业的大宗能源供应链平台国能e商和“能源+金融+科技”嵌入式场景服务模式的能源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国能e链,释放“国能e+生态平台”协同效应。
全方位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建成8处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13个高级智能电站、17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电站,火电智能分散控制系统(iDCS)在60台机组投运,新能源场站在15个省区实现100%远程控制,“智慧化工”第一阶段11个项目全面上线,朔黄铁路重载自动驾驶试验列车顺利运行,多式联运装备协同制造实现数据要素经济效益转化,入选国家数据局首批“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集团牵头成立拥有260多个成员单位的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国家级产业联盟——中国氢能联盟,构建“绿色氢能供应链”和“氢能联盟服务链”体系,制定全球首个“绿氢”标准,推动全国氢能信息平台建设;布局“东西南北中”全国“绿氢”供应链,在江苏、宁夏、河北等地建设标志性、引领性氢能项目,风光耦合制氢示范项目填补我国兆瓦级大规模风光耦合制―储―用氢系统运营示范工程空白。
3.强化安全支撑,能源保供坚实有力
担当能源基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国家能源集团的首要职责。
国家能源集团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常态化能源保供机制,有力应对高温、暴雨、寒潮等极端天气及自然灾害影响,圆满完成迎峰度夏/度冬、大运会、亚运会、冬奥会等重要保供任务。
以煤炭保能源安全,加快优质煤炭资源开发,2019年以来核增优质煤炭产能1.27亿吨,自产煤保持5000万吨/月峰值水平,电煤合同签订规模超5亿吨、履约兑现率达100%;推进煤炭清洁高效绿色开发,建成3座3000万吨级以上现代化露天煤矿、34座国家级绿色矿山,煤矿智能化技术及建设覆盖率达100%,开创我国现代化、规模化高产高效煤矿开发模式。
以煤电保电力稳定,抓好“高开机率、高负荷率、长周期连续运行”管理,火电年发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
开创和引领全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潮流,率先实现100%超低排放,“十四五”以来火电供电煤耗下降5.5克/千瓦时;
加快保障性、支撑性电源建设,百万千瓦机组达53台,占全国的30%;
加快“火电+综合能源”转型发展,在江苏泰州建成亚洲最大50万吨火电CCUS项目,在宁夏灵武建成亚洲最大飞轮储能电站,在浙江宁海构建起供电、供蒸气、供热水、供原水、供压缩空气、供石膏、供粉煤灰“七联供”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打造循环经济样板。
建立健全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压实各级安全环保责任,加强“三现”(现场、现实、现在)管理,构建规范统一、要素完备、全员参与、运行高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抓实生态环保工作,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依法合规全面排查整治,强化污染防治攻坚、节能降碳改造和生态修复治理,实现长江流域、京津冀区域重点企业生态遥感监测全覆盖,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降低,排土场复垦率等生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交通强国·绿色港口发展”试点高分通过现场验收,黄骅港成为全国首个获评AAA级工业旅游景区和“亚太绿色港口”的煤炭港口,并先后获得“中华环境优秀奖”“五星级绿色港口”等荣誉。
国能公司 王利政 邵树峰 武红雨 胡文森 企业管理杂志 202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