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一八五公司: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

时间:2014/10/18 16:24:49

                             ——对地勘改革发展、创新转型的新思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近二年来,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各地区、各方面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产业结构艰难地调整和转型。如何认识这种形势?它是周期性的还是阶段性的?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困惑迷茫,有的仍冀盼着回到高增长时代,靠着传统的低成本高投入高消耗来促进增长。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与国际差距的逐步缩小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的趋紧,中国经济已不再可能长时间维持超高速的增长,由超高速、高速变挡为中低速的增长,由粗放的资源驱动模式转变为集约的创新驱动模式,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新常态”是近年来重要的经济术语,最早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提出,被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而习总书记提及的“新常态”,则是特指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需要面对的增速放缓、结构转型等一系列新趋势、新状态。
    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投资下滑、竞争加剧、利润萎缩、改革加速也渐渐成为地勘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并难以在短期内结束。今年以来,资源勘探任务大幅减少,原有的地勘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遇到新的考验,一系列问题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亟需提高我们对地勘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认识,从而寻找新突破,谋求新发展。

  从“新常态”视角  看地勘经济成绩单
    我队地质货币工作总量2008年突破亿元,2010年—2012年分别实现2个亿,2013年接近2个亿,今年上半年,在主业项目减少,费用成本增加,勘探难度加大的情形下,我队地勘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各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截止2014年9月30日,合同总价款1.6亿元,完成全年指标的80.3%;已完成地质货币工作量1.2亿元,达到全年经营指标的82.8%。
    如何从“新常态”视角看待这份成绩单?笔者认为:地勘经济发展在由过去中高速转向中底速,以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的阶段,我队取得经济平稳运行且惠及民生的成绩单,得来不易,但同时也意味着更新的动力和机遇。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要以全新的视野去认识新常态。要充分认识我们地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一是大规模资源勘探任务锐减,地质工作服务领域更加宽泛;二是地质找矿工作浅层地表矿藏减少,深部探矿,精细化勘探任务增多;三是提交单一的地质成果减少,综合性地质成果增多。四是传统地质工作方法减少,大数据、云存储等信息技术引入地质工作增多。因而我们要将‘找准差距、克服困难、健康发展’作为基本定位,从发挥地质专业优势、地质工作货币工作量、民生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防范风险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地勘主业上要提升,目的是扩大份额、占领市场。在矿业开发中,找寻商机,建立起产业支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结合矿山地质工程、地质环境防治、采空区治理,多争取项目,多创造收入;在地质技术工作上,要具有互联网思维,注意应用大数据、云存储,通过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当好先地,提供优质服务;在对外合作中,争取各方支持,既要‘赶’又要‘转’,努力改善工作条件,实现和谐发展。

     从“不适应”说起,看地勘工作中问题
     一是地勘经济发展质量不高。近年来,我们依托区位优势,特别是2008年后,实现亿元突破,有了一定的的经济实力,但客观地说,这种增长,主要是依靠较大的资源勘探项目支撑,是新建矿山前期工作所需形成的,现在新建矿山产能将在一定范围内集中释放,煤价又上不去,矿山企业经营也遇到了较大困维,更加对我们煤田地勘工作的产生制约影响。这样,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显出来。由于过分依赖资源勘探主业,造成产业结构单一、专业技术含量低,参与竞争能力不足,发展支撑点脆弱,抗风险能力差。所以,一旦出现能源市场波动、资源价格下跌,这种弊端就更为突出。特别是与地勘工作的高端化、信息化、精细化不同步,融合不够,呈现主业独大,不适应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同时,也凸显了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二是软实力不强。其提升速度仍落后于硬实力增长。地质工作的服务意识不强,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少,不能有效适应新的变化和调整。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文明素养和职业道德意识较为欠缺,存在行为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现象。
     三是高层次地质专业人才以及钻探工人不足,现有的人才对地质工作的智力支撑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技术含量、营销团队和管理人才短缺,仍停留在传统发展模式上。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营销意识,当地勘市场出现变故时,束手无策,应对乏力,寄望于上级出手相救。
    四是管理粗放。在项目管理上预算不到位,支出随意,成本控制不严,在各经营实体仍有存在包赢不包亏的问题。
    五是科技实力不强。钻探工作在大口径钻探、井下钻探、深部勘探方面有了一定进步,但与社会所需的特种钻井的要求,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如盐井施工,复杂地层2000米下的钻井,对接孔等等,还没有形成自已的硬功夫和专业特色,我们缺少是从事专业的毅力和专注。地质勘查的精细化不够,勘探设计、地质设计比较粗糙,同质化突出,针对性不够。地质成果照抄照转问题突出,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为业主着想做的不够。信息化程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地质技术服务的平台未能得到各界的认可,制约了我队专业优势的提升。

     从“转观念”出发 看地勘改革发展
  在新常态下,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地质找矿主力军作用和社会服务功能,如何才能建立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勘查工作体制?”我们必须对过去几十年形成的机制、体制和经营模式进行一场彻底革命”。
    在旧观念、旧习惯、旧传统、旧方法形成的顽固约束力下,地勘单位普遍认为无债一身轻,地勘职工普遍缺乏敢闯、敢试、敢干的勇气与魄力,所以不彻底革命是不可能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地勘单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我们必须坚持做好五个服务,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为防灾减灾服务;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服务、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服务。力争实现四个目标,增强地质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地质科技创新能力,突破工作范围,大胆涉足金属、非金属找矿,拓宽地质工作服务领域。
    从分散经营向‘全队一盘棋’转变,发展资源集约化,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步调一致、运作一体,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效益的最大化;必须从资金积累向‘投融资’转变,实现融资方式市场化,加快企业化改革发展的步伐。从‘打工型’经济向产业发展型转变,力求利用现有优势,最大限度培育支撑产业,重建‘造血系统’,摆脱市场初级谋生手段的尴尬境地;从‘依赖型’经济来源向市场化经营转变, 建立商业化运作机制;从‘小而全’的内部经营机制向产业集团化经营转变,实施集团化经营;从‘数量型’人才培养向专业型人才培育转变,着重在职骨干的培训;必须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建立不可复制的软实力;必须从慢速项目实施向快速推进项目实施转变,保证项目实施的最终效益”。

    从“未来”展望,看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
    通过学习调研,笔者认为:地质工作现在进入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支持高新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加大互联网在地质工作中应用,积极营造宽容失败、敢于开拓的氛围。进而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和服务经济建设。为此,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不断倡导解放思想,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引导全队干部职工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法纪意识、风险意识,破除一切影响和制约发展的僵化思想。在转变发展认识的基础上,要抓住当前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有利机遇。当前,要深刻认识国家层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所带给地质工作的机遇。
     面对地勘经济“新常态”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迫切需要我们用新思路、新办法来解决。以科学的理念明确发展思路,始终坚持深部地质找矿不动摇,坚持服务陕北能源基地建设的基点不动摇,坚持为煤矿建设和生产提供地质技术保障不动摇,牢牢把握“专业、高端、引领、超前”的发展定位,切实增强协同发展的区域观、大局观、市场观、长远观和民本观,倾力推进地质工作先行的战略平台,跳出煤田勘探天地宽,寻找国家急需的新矿种,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矿山地质、交通地质、水文地质上有新的作为和突破,紧紧围绕习总书记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的“七个着力”和省局(公司)的工作部署,只争朝夕、加快推进,瞄准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提高发展标尺,设定更高标准,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业绩,在科学发展中打头阵、立头功。
    二是从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城镇化规划、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中找出有利于一八五队发展的机遇。这些年来,我队在实现较快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如经营模式,过度依靠资源性勘探,在投资性拉动型经济难以维济影响到煤炭行业的情形下,给我们地质工作提出新的考验,对此,这就要按照省局(公司)的工作部署,调结构、促转型,发挥专业优势,破解发展难题。
    要逆势而进求发展。在勘探项目减少,竞争激烈,自身问题凸显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要把稳增长放在首位,紧紧盯着地质灾害防治、煤矿开采安全保障、矿政科学管理、基础工程规划、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矿区塌陷治理,土地确权等新的社会需要和服务领域,积极主动对接,超前开展工作,
    三是从转型发展中寻找新的机遇。当前,国家已经明确控制GDP增长幅度并弱化其权重,就是为了在保持适当经济增速下寻求转型。这为我们加快地勘转型、构建新的增长极,保持可持续发展。推动地质工作与国家政策的对接和结合,搭建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平台,更加贴近经济生活,不断提升地质工作的增殖服务创造了条件。
    四是树立一八五队地勘专业形象,从而使其能在目标客户心目中,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的行动。具有重要性、优越性、专利性、体现可承担性、盈利性、独特性等原则。
    五是加快战略性资源重组,推进地勘单位集约化经营,在资金、资质、技术、装备、人才等方面组成强有力的集团公司,实现地勘生产经营一体化(纵向)及地勘产业一体化(横向),或者组建成各个专业化的小公司,定位于地勘产业链上的具有核心技术价值一小段,以灵活性及高技术竞争力获得持久的发展。完善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和待遇保障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项目、给房子、给位子,确保人才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努力建设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精良、高素质、敢于攻坚、能打硬仗的专业性地勘队伍。
    六是关注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更加贴近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们关注的地质环境,促进地质工作服务对接移动互联网终端,营建更大规模和专业的地质技术服务平台,借行业发展之势、用政策指导之力,用互联网思维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整合资源,优化人脉,进而培育地勘经济新的增长点和规模效应。
    七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一八五队文化内涵,提升文明形象,助推转型升级。 坚持好“三光荣”传统,学习老一代地质工作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把握尊重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用先进的地勘文化,引领职工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八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打铁还需自身硬”。破解一八五队发展中的问题,关键在干部。我们必须从干部抓起,从作风抓起,努力形成干部敢于担当、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理念和共识。通过强化思想教育引导、严格制度监督管理等措施,使各级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增强理想信念、市场理念、竞争理念和法纪观念,更好地担当未来发展的重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重点查找发展和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四风”这个要害,不回避、不掩饰,不等不靠、立行立改,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为转型升级,增强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提供良好的作风保障。(梁榆平、王辉)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