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夹两盆,山山有资源、盆盆有油煤、处处有风光。”这是新疆矿产资源丰富的生动写照。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持续加大大红柳滩锂铍矿、火烧云铅锌矿、萨瓦亚尔顿金矿等勘查力度,又新增一批资源量,新疆交出了一份找矿突破的亮眼答卷。
01
时代呼唤,加强能源保障在国家能源资源战略布局中,新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矿产,以及铜、镍、锂等金属矿产资源蕴藏量巨大,是我国实现能源资源自主保障的重要支撑。记者了解到,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新疆成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主战场,全区划定91个重点调查区和勘查区,数量居全国之首。截至2024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完成自然资源部下达的“十四五”期间14个矿种找矿目标任务。同时,新疆大型资源基地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产业集群效应凸显:2023年,新形成和巩固了巴楚-阿图什十亿吨级铁、阿克陶百吨级金、阿勒泰十亿吨级硅质原料等12处大型资源基地;在此基础上,2024年又新形成鄯善南湖戈壁-雀岭百万吨级铜钼等6处大型资源基地……在政策红利与创新驱动的双重加持下,一幅经济发展势头好、生态环境质量优的绚丽画卷正在新疆缓缓铺展开来。
02
创新机制,筑牢“四梁八柱”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新疆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果?“三山两盆”蕴藏着哪些能源资源秘密?“近年来,新疆自然资源部门坚持‘主动担当、为国找矿’,通过强化管理、重点突破、政策创新等方式完善找矿机制,竭尽全力增强新疆能源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在2025年探矿者年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孙继洲郑重地介绍。政策利好的东风劲吹,找大矿、找好矿的春潮沿着天山山脉四散奔涌。由此,一条条、一项项有利于新疆发现更多更好资源宝藏的新政不断落地生根——顶层设计引领,构建“1+1>2”的政策矩阵。结合实际,新疆构建了涵盖规划、立法、财政、科技等多领域的政策体系。2024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了10条具体举措,从加大地质找矿支持力度、建立地质找矿奖励约束机制、推动矿产资源科学合理勘查开发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政策倾斜。针对“圈而不探”的顽疾,2024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投入监督管理规定》,通过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投入的监督管理,维护勘查秩序,保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和探矿权人合法权益,盘活矿产资源,促进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协同发力,实现资源开发“加速度”。针对南疆资源富集但开发滞后的现状,新疆实施“一县一策”精准支持政策。2024-2025年,新疆财政投入超50%倾斜在南疆地区,重点支持喀什、和田等地区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同时,新疆通过“资源开发+乡村振兴”模式,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例如,在喀什地区,通过锂矿勘查带动当地就业超2000人,相关产业链的项目投资累计超30亿元,实现了资源开发与民生改善的双赢。流程再造增效,打造矿业权出让“新疆速度”。通过优化矿业权出让流程,新疆实现“一地一策”精准配置。针对重点勘查区块,实施“绿色通道”审批,将探矿权出让周期从平均6个月缩短至1个月。创新“区块+企业”双向选择机制,通过全国矿业权推介会、线上交易平台等渠道,吸引优质企业参与勘查开发。新疆创新设立全国首支矿产资源风险勘探投资基金,通过撬动社会资本,构建“资本化投入,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决策,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矿产资源勘查模式,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截至目前,该基金已摘得三宗探矿权。此外,新疆通过探矿权出让收益分配改革,将部分收益反哺勘查投入,形成“勘查-出让-收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环。2023-2024年,新疆探矿权出让收益超256亿元,为找矿突破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如果将新疆所获得的一系列资金与政策扶持比作一瓶“陈年佳酿”,那么,如何让其“香飘全国”?新疆已然踏上了探索的征程。为让新疆矿业优势“香飘全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主动作为,2024年以来,相继在和田、伊犁、天津和阿克苏举办4场大规模矿业权出让项目推介会,涵盖油气、煤炭、锂等主要矿产,吸引千余家央企、国企、民企参与,搭建起政、企、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提升了矿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能力,为新疆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新动力。
03
多方合作,驱动找矿引擎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项目、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加快推进基础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加速找矿行动取得新突破。记者了解到,这些政策涵盖鼓励绿色勘查技术,提高勘查效率;提供更多的地质找矿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矿产资源发现和评估;确保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加快煤层气资源勘查和开发,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完善矿业权市场的交易规则,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通过政策支持,培育和发展矿业相关优势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等多个方面。中国地质调查局各单位也主动和新疆各相关单位合作,为地质找矿工作群策群力。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与新疆亚新煤层气投资开发(集团)签订5项技术服务合同,携手推进新疆煤层气勘探开发进程;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与新疆地质局联合成立“找矿行动勘查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加快“星空地井”一体化综合勘查技术推广应用;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与新疆地质局携手,围绕交通运输保障、野外生活保障、中转休整服务等功能,加快推进“1+5+N”的三级野外综合保障基地布局。目前,乌鲁木齐野外综合保障基地和喀什野外保障工作站已正式挂牌运行,大红柳滩野外营地已投入使用。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随着新疆一项项鼓励找矿政策的出台,去新疆找矿也成为全国地勘单位发展的重要方向。新疆现有中央地勘单位及河南、山东、四川、陕西等13省份共286家地勘单位、1.52万余人,石油系统等20家油气企业5800余人在野外一线开展勘查,形成了“中央+地方、国有+民营”的全区“找矿大会战”。如今,中国铝业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紫金矿业集团、山东信发集团等一批矿业龙头企业不断加大在疆投资力度,持续加快矿产资源优势向社会经济效益优势的转化,助力新疆构建以“十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