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胡振琪:矿山生态修复要遵循三大理念

时间:2021/8/20 21:05:20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和“双碳”目标的提出,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显得愈益紧迫和必要。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对矿山生态修复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许多地方陷入了“仅为修复而修复、仅为复绿而复绿”的怪圈,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质量,影响了矿山生态修复整体效果和长远目标。
    矿山生态修复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应遵循哪些先进的理念,其最终目标是什么?带着多个问题,《中国矿业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振琪。
    胡振琪是我国第一位中美联合培养的土地复垦学博士,为国际土地复垦家联合会协调委员会委员(中国唯一代表)、美国采矿与复垦学会终身会员,现担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所长、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30多年来,他聚焦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领域,曾荣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青年科技奖、美国采矿与复垦(修复)学会复垦先锋奖等。
   《中国矿业报》:矿山生态修复应该遵循哪些理念,才能事半功倍,实现预期效果?
    胡振琪:矿山生态修复应该遵循因地制宜、仿自然修复、边采边复三大理念。
    一是因地制宜修复理念
    就是要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草则草、宜建则建”,坚持生态修复治理优先,积极发展适宜产业,引导损毁区从传统农业向多元化产业发展,着力提升采煤损毁地治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按照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修复。东部高潜水位区,主要是沉陷导致的耕地损失与粮食安全问题;内蒙古东部草原区,主要是大范围露天开采导致的草地减少和草原植被退化现象;山西、陕西、内蒙古地区,主要是挖损与沉陷以及产生的滑坡与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西南山地,主要是水田受损退化为旱地以及崩塌滑坡等。要在生态修复中统筹协调生态环境,景观建设,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经济和社会统一的整体效益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虽然做法朴素却充满智慧。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矿坑花园为例,针对每个区域的不同条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设计策略,瀑布、天堑、栈道、水帘洞等与自然地形紧密结合,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具有生态修复能力的植物结合地形,利用空间交错分布。其坚持的就是最小干预,应对采石矿坑的生态修复,体现东方山水意蕴理念。再比如唐山南湖生态园,在禁建区建设湖区水景和园林绿化景观,在限建区建设生态城配套基础设施,对可建区充分挖掘土地的应有价值进行正常的开发建设,对地表塌陷形成的水坑进行连通形成大规模的湖泊水域,对现有的片林和绿化进行保护改造,形成良好的自然园林景观。目前,唐山南湖生态园南湖旅游景区的森林与绿地面积达19.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1.5平方公里,各类景观133处。
    二是仿自然修复理念
    按照自然的规律和特征去修复和构造。仿自然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貌重塑:近自然地貌形态重塑,微地形重塑,仿自然形态河道、道路修复;土壤重构:土壤剖面层次重构,养分重构;植物遴选与种植:适生植物、乡土植物。其优越性与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富于变化的仿自然式地貌,与周边景观协调兼容;动物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景观异质性;柔性工程,固废材料的循环利用;地质稳定,保持水土;可自然演替,自我调节和维护功能。例如,美国某露天矿排土场采用仿自然修复,6年后矿区与周围地貌融为一体。我国的黑岱沟露天矿,通过仿自然修复,阶梯式明显,有冲沟、崩塌,基本恢复了原来面貌。
    三是边采边复理念
    传统的生态修复为末端治理,待采区沉陷稳定后再进行综合治理,这容易导致如下问题:损毁土地长期荒废且损毁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待复垦时间长(由于多煤层开采扰动时间长);大量土地沉入水中,土壤资源损失量大,复垦耕地率低,复垦难度大;矿山企业容易逃避复垦主体责任。而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通过源头控制、过程治理,则复垦率高,对生态环境有益,成本又低,可多恢复耕地10%~40%,能有效避免新账不断成为旧账。因地制宜是最朴素且智慧的理念,已有众多的实践案例;仿自然地貌和土壤剖面重构的生态修复是核心理念,需要加大实践;边采边复是源头和过程控制的智慧修复理念,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探索和实践。 (王琼杰 中国矿业报 )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