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认识煤炭行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是我们明确煤炭科技未来发展主要任务、制定发展路线的根本依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加速调整,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发展韧性强劲,能源需求继续保持增长,但油气对外采购率仍然较高,能源安全保障面临着诸多挑战。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仍是我国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因此要高度重视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发挥好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
面对碳达峰要求,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首碳中和的目标。这是习近平主席继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碳减排庄严宣誓,12月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之后,进一步向全社会提出的新要求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行业转型任务异常艰巨,全行业应充分认识到: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仅是我国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要求,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碳中和意味着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脱钩,但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会一蹴而就,煤炭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既面临着严梭挑战,也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时指出,中国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这对煤炭行业转型提出了系统性、革命性的要求,因此,全行业必须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将“碳减排”和“增汇”路径,有机融入到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广大煤炭科技工作者应主动担当、及早谋划、积极作为,研究揭示矿区生态系统碳汇格局和增汇潜力,阐明深地或关闭矿井的碳封存机制、原理、能力、风险与模式,剖析碳中和下煤炭与其他能源耦合发展、煤炭产业与区域发展协同、矿区环境协同治理等管理与政策问题,提出服务国家碳中和战略的行业解决方案。
立足新发展阶段,面临着生产安全、生态保护、数字转型等一系列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现代化建设更高要求和标准的阶段。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的能源需求还将继续保持增长。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243%,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正面临着生产安全,生态保护、数字转型等一系列新挑战。我国现存的4000多处煤矿中有840处高瓦斯700余处煤与瓦斯突出、100余处冲击地压煤矿,有960余处30万吨/年以下的小煤矿,随着开釆深度的不断增加,部分煤矿由低瓦斯向高突矿井演变、无冲击地压危险向弱冲击或强冲击演变,水文地质类型由简单向复杂或极复杂演变,灾害防控难度不断加大。其次我国存在着富煤集中区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突出矛盾。14个大型煤炭基地中,陕北、晋北、晋中、晋东、黄陇、神东宁东、鲁西、河南9个基地分布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该区域煤炭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数字转型本质上是新的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是指由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实现生产运营、管理、销售和服务等全面数字化,从而推动业务模式重构管理模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与核心能力提升。煤炭行业数字转型是推动煤炭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全局性、战略性任务。作为传统的工业领域,煤炭行业数字化基础相对薄弱,数字化转型的难度也很大,离不开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和牵引。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全行业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和要求,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使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第一动力、协调成为行业发展内生特点、绿色成为行业发展普遍形态、开放成为行业发展必由之路、共享成为行业发展根本目的。从供给端看,高质量发展要求煤炭生产组织方式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需求端看,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提供高端化、定制化的产品,满足下游个性化、多样化以及不断升级的需求。碳达峰碳中和并不是简单的“去煤化”.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CO2排放约为100亿吨,其中煤炭消费CO2排放占75%左右,煤炭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化转型的重要桥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仍为我国能源转型提供了立足点,将在向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转变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煤炭行业在发挥好兜底保障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高质量发展造路,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利用。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碳达峰对行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和促进作用,加强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开展能源安全保障定位、行业生态文明建设、新型标准体系、新型储备能力建设、煤炭原料化材料化、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新能源协同全产业链智能化、碳排放核算与交易、煤矿退出保障等十大重点领域研究,攻关煤基功能材料、煤基化工原材料、煤制乙醇、煤制特种燃料、利废建筑材料、全产业链节能、氢能制备、煤炭与新能源耦合、CCU产业化、现代煤化工碳中和技术等关键技术,完善煤基新材料技术体系,加快推进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转变。
支撑新发展格局,把握住能源安全保障、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数字化发展、绿色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仍是当前我国能源革命的主要任务.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40.8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39亿吨,原油产量19476.9万吨,天然气产量1925亿立方米,石油外采量占比达73%,天然气外采量占比达42%。煤炭行业必须立足加快贯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能源生产消费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边疆安全,与动力源地区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油气核心需求依靠自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做好煤制油气战略基地规划布局和管控;要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能源安全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尤其要发挥好能源兜底保障作用,必须加强新型储备能力建设,既要加强煤炭资源精准勘查,提升煤炭资源储备,也要加强煤炭相关技术研发,提升煤炭开发能力储备,更要合理建设煤炭仓储设施,提升煤量储备能力。《纲要》提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煤炭生产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推进以电代煤;完善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目前我国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6.6%6;晋陕蒙三省(区)原煤产量27,9亿吨,占全国的71.5%,煤炭资源开发布局持续优化,生产重心向中西部转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富煤集中区资源开发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协调,贯通煤炭生产、运输、消费,完善煤炭资源的远距离统筹调配。《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推动煤矿、油气田、电厂等智能化升级。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目前正由点面突破向系统延伸,加快推动勘查、设计、建设、开采、洗选、运输、利用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实现煤炭开发利用上下游精准智能联动,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纲要》提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深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我们要深挖内部潜力,大力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开发商品质的低碳产品,加强废弃矿井资源利用和矿山生态修复,构建矿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的生态系统,推动形成矿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模式。(20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