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市国土局:新时代引领发展 新思路破解难题

时间:2018/3/12 9:59:23

                    ——市国土局九大创新工作助推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月6日上午,榆林市委书记戴征社到市国土资源局调研指导工作,强调国土部门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部门,要把握全局,明确方向,主动作为,认真履职,把视野向国际国内前沿拓展,用超常规手段加快补齐短板,用创新发展理念谋划榆林国土工作,支撑榆林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市委书记戴征社来市国土局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27项阶段性重大事项,深化十大战略研究转化,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农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榆林“三大目标”和“两个更大”要求,以“质量提升年”活动和“美丽国土建设”为抓手,注重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提升国土资源供给质量和效率,助推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监督方式,抓住关键少数,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狠抓党建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执行市局《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实施细则》,完善主体责任清单,将责任夯实到岗到人,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工作新格局。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每周局务例会制度,集体研究业务工作和“三重一大”项目,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深入推进全市国土系统从严治党“微监督”,加大驻局纪检组执纪监督问责和日常廉政教育,推动全系统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二是创新服务理念,改革指标分配办法,全面保障重大项目用地。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激励鼓励“三套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征地难,形成多方参与的征地拆迁新局面。建立班子成员包抓阶段性重大事项工作机制,成立重大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和督办领导小组,每季度邀请重点项目负责人召开项目推进座谈会,主动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到基层、到企业,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开展“政企文化”交流活动,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引导企业主动报地和节地优化,保障用地调规、预审、报批,通过“三送三保”,全力保障七个重大能化项目、西南科创新城、榆延高铁、引黄工程等市县重点项目用地需求。改变原来按县区分配指标的办法,充分征求发改部门意见,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需求合理分配规划指标和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对指标不足部分采取省上争取一点、市内盘活一点、增减挂钩解决一点的办法,并充分运用榆阳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机遇,探索建立铁路、公路两边控制线内的绿化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机制,有效解决空间布局不合理、用地指标不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找准切入点,全面提升易地扶贫搬迁水平。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围绕脱贫目标和搬迁成效,以严、硬、实、细的工作作风,高质量完成年度建房和脱贫退出任务,重点保证绥德、米脂、吴堡三个计划摘帽县和涉及易地扶贫搬迁4449户13294人脱贫退出任务。积极破解旧宅基地腾退难,全面摸清易地扶贫搬迁、避灾生态搬迁户旧宅基地和其它可腾退建设用地底数和具体情况,分类建立台帐,算好大小账,按县区制定可行的奖补办法,编制好拆旧复垦规划,加快推进腾退和增减挂钩工作,为移民搬迁、生态治理筹集更多资金。认真落实“三精管理”,紧盯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精准执行中省政策,严防再出现“三超”和原址就近重建等问题。全面推进“双示范”建设,围绕集中安置社区,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基础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加快推进集中安置点与产业配套“双靠近”,建立就业“三单一卡”制度,搭建适合搬迁群众的产业体系、就业支撑和创业平台,全市打造10个省级示范点和12个市级示范点,以示范引领带动全局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逐步致富。
    四是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紧紧围绕全全市乡村振兴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预见性和可行性编制试点,形成高质量规划编制成果,解决农村土地利用布局散乱等问题,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零星分散存量建设用地,不报批、只备案,用于农业设施、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等项目建设,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增减挂钩项目储备库,选取1-2个县区先行试点,积极开展增减挂钩节约指标跨区域流转,拓宽乡村振兴资金筹集渠道,支持脱贫攻坚大局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动争取利用劣质耕地、沙化地、盐碱地和严重水毁地整治落实占补平衡省级试点,有效化解占补平衡难的问题。继续大力开展生态造地,平衡各方利益主体,提升耕地质量等级,为完成全省占补平衡任务、建设榆林高端能化基地做出新贡献。
    五是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扎实做好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和高层次专家、专业技术队伍、部门业务干部“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按照榆林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结合“多规合一”试点成果,在科学、创新、实事求是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导航定位、“互联网+”等技术,全面摸清“三条红线”内土地区域现状,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拓展耕地后备资源和生态发展两个空间,协调解决好林地、草地空间重叠和村组权属界线和“二调”以来土地权属地类错调、误调和漏调等历史遗留问题,把土地三调打造成一项服务发展的共享工程。
    六是创新管控措施,强化生态文明,推动绿色矿山建设。采取“政企联动、政府指导、企业为主”的方式,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年内全市建成30个绿色矿山,启动神木市绿色矿山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共赢。建立国土、环保联合执法机制,严格监管采煤沉陷区、火烧区和采空区等综治项目,共同查处以综治名义破坏生态、破坏土地、乱采乱挖煤炭资源违法行为,对确需治理的废弃矿山和煤炭燃烧区,由矿权人按程序先报批后治理。未批先建煤矿进行维护性开采到期的一律停止生产。矿产资源全部实行市场化配置,变协议出让为公开出让。加大采矿权价款清缴力度,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绿色矿山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七是创新防治方法,强化工作措施,提升地质环境治理能力。坚持汛期和冻融期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对全市147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毯式”排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季度研判制度,按季度对地灾防治形势、工作重点进行分析研判,提高预警预报的前瞻性、准确性。实现高标准“十有县”全覆盖,年内高质量完成横山、靖边、子洲三县区地质灾害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全面提升我市地灾防治综合水平。结合易地移民搬迁工作,对灾害风险程度大的,列入避灾搬迁对象,做到应搬尽搬;能够通过治理消除隐患的,加快推动工程治理项目实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是创新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提升国土资源办案质量。建立执法监察新机制,成立国土资源重大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组,对违法性质严重、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进行市级直办或公开挂牌督办。在全市范围内抽调素质好、能力强的办案人员,采取异地办案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干扰。聘用第三方专业测量队伍对超层越界多发区域开展定期检查,县级国土部门季度检查比例不少于区域煤矿总数的30%,全年普查一次;市级年度抽查比例10%-15%。加强动态巡查次数和频率,对侵占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作为和对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的重大案件线索,及时核查,严肃处理,重大违法案件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确保安全生产和有序开发。实行办案责任制,对工作作风不严、不硬、不细,程序不规范、处罚不到位形成错案的,追究办案人员责任,树立国土铁军新形象。
    九是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树立榆林国土新形象。深化“放管服”改革,整合平台,严格程序,按时办结,真正做到“接办分离”,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杜绝不规范行为,提高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文明示范窗口。创建全国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示范窗口,充分运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技术,围绕便民服务,强化技术力量,加快权籍调查,优化业务流程,压缩登记办理时限,切实解决不动产登记中存在的办证效率低、周期长等问题。站在国土事业薪火相传的高度,善待善用老同志,大胆培养使用一批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经过脱贫攻坚锻炼、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干事创业活力。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