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2014中国国土资源公报解读

时间:2015/4/28 15:28:38

                             节约集约促转型
     当前,中国经济已行至关键路口,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具体到国土资源管理领域,务必全面深入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并以此为主线统领全局。
  翻开《2014中国国土资源公报》,透过一系列详尽的数字和图表,我们不难看出,走资源节约集约之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适应并引领新常态中大有作为。
  守红线: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
  有土斯有粮。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18亿亩耕地红线的贡献不言而喻。
  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农用地64616.84万公顷,其中耕地13516.34万公顷(20.27亿亩)。
  兼顾“吃饭”与“建设”,耕地面积“占”“补”基本平衡。2013年,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35.47万公顷,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35.96万公顷,年内净增加耕地面积0.49万公顷。
  严防死守耕地红线。2014年,中央累计下达土地整治资金245.9亿元,共验收土地整治项目14834个,土地整治总规模达301.15万公顷,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25.56万公顷。
  稳步有序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主要做了几项工作:贯彻落中央关于“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要求,按照城镇由大到小、空间由近及远、耕地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稳步有序地推进各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与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会同农业部召开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设施农用地管理视频会,部署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开展了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分析评估工作,明确了任务下达方式、核实举证要求及相关技术规范,初步形成了106个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潜力分析评估结果。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显示,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总体偏低,形势不容乐观。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藏粮于田”,保护生态,需要多措并举,切实提高补充耕地的质量。2014年,国土资源部召开全国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现场会,总结做法、交流经验,全面启动和部署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严把建设用地审查关,国家重点项目补充水田或耕地质量确实达不到要求的,要求限期承诺落实补充耕地任务;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探索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统筹补充耕地工作,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利用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遥感监测“一张图”,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检查和考核。
  促转型:节约集约步入“快车道”
  发展经济,拼资源、拼消耗不可持续。眼下,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支点,撬动经济增长方式乃至发展道路的深刻变革,正当其时。
  2014年,国土资源部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主攻方向和关键环节,推进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政策,开展城市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和专项督查,发布重要矿种开发利用“三率”指标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启动新一周期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从制度、评价体系等多个环节入手,强势推出“组合拳”: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建设按下“快进键”。颁布实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下发《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完成20个小城市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启动全国城市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工作。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步入新周期。部署启动新一周期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修订出台新的创建活动指标标准体系,建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推进评选考核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总结推广一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展节约集约公益宣传,引领示范更多地区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地方探索催生好经验。广东省通过开展“三旧”改造,节约土地约4800公顷(7.2万亩),各项建设实现节地率45%,产业升级项目比重达到68%。上海市提出“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五量调控”政策体系,未来20年中实现建设用地规划总量“零增长”。天津市提出每年处置闲置土地面积与新增闲置土地面积比例大于1、“十二五”期末单位GDP用地下降率达到30%的目标。江苏省出台一整套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浙江省“亩产倍增”计划实现新进展,山东省对东中西部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和税收提出分类要求,安徽省以地控税、以税节地取得新成效。
  在矿产资源利用方面,则以节约与综合利用为主旋律,促进资源“吃干榨尽”:
  推进“三率”调查和标准实施。全国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进入收官阶段,22个矿种“三率”、技术工艺水平现状基本查明。制定并发布了作为行业标准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健全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体系。在近两年发布12个矿种“三率”指标的基础上,继续发布锰、铬、铝土矿、钨、钼、石墨和石棉等8个矿种的“三率”指标要求,完成油气“三率”指标研究。
  推广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遴选发布第三批共60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连续3年累计发布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159项,包括采矿技术59项、选矿技术40项、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等综合利用技术60项,涵盖油气矿产22项、煤炭矿产34项、金属矿产70项、非金属矿产33项。
  稳步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开展示范基地建设中期评估,并修订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全面加强对示范基地建设中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标准的总结,初步建立综合利用基础性、通用性、强制性标准体系。
  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确定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202家,提前完成到2015年建设600家以上试点的阶段性目标。开展分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研究,初步形成煤炭、石油、有色、冶金、化工矿产和建材非金属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在高效开发、绿色开采、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矿地和谐等方面树立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先进典型。(秘书处)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