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公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根据《指南》,我国明年将重点支持能源科学等9个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基础研究,其中,地学领域将重点支持能源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制造与工程科学、重大科学前沿等领域。同时,围绕全球变化研究,将重点实施6个方向研究课题。
能源科学领域,地学部分设置5个课题。其中,《低渗透与致密油气开发渗流理论和提高采收率新方法》课题,将重点研究低渗基质—裂缝系统等复杂储层精细表征和预测新方法,建立低渗透与致密油气藏高效开发的理论基础,研究提高低渗透与致密油气藏采收率新方法,发展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海洋深水油气安全高效钻完井工程理论及方法》课题,针对南海深水安全高效钻完井重大工程问题,研究海洋深水钻井地灾机理和预测模型,建立完善海洋深水安全高效钻完井工程理论并发展相关先进方法。《典型过程工业优化和节能》课题,将重点研究过程耦合,实现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环境影响。《能源动力系统高效清洁利用的科学问题研究》课题,重点研究能源动力系统提高能效新理论与新方法等。《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煤炭科学规模开发与水资源保护》课题,围绕大规模煤炭开采对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的重大影响,研究煤炭大规模机械化开采方式下,煤岩层结构与地应力场及地下水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和耦合关系,建立我国西部煤炭科学规模开采的新理论。
资源环境科学领域,设置4个地学课题。《中国特提斯域若干典型区(带)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课题,重点研究复合成矿系统的形成演化规律,及其对国家急需金属矿产成矿的控制,研究若干代表性的复合成矿系统演化过程与金属超常富集机制,研究复合成矿系统形成的构造叠加与转换过程,探索可能的深部驱动机制,从理论上提高对国家急需矿种、特别是其大型—超大型矿床找矿勘查的预见性和目的性。《山地水土要素时空耦合过程、效应及其调控》课题,重点研究我国典型山地水土要素时空耦合过程及其资源与生态效应,分析多尺度水土资源时空匹配的承载能力阈值;阐明山区生产、生活、生态可持续性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度与调控原理;评估变化环境下水土作用失衡的山地脆弱性与区域灾害风险。《人类活动对海湾生态环境的影响》课题,重点研究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湾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与机理,探讨海湾生态环境修复的科学依据及实行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机理与潜力评价》课题,将厘定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成铀盆地的区域构造与动力学背景;研究不同类型成铀盆地构造和沉积相系、赋矿砂体形成的古沉积和古气候环境;研究盆地内铀的富集区,对比含矿地质体与不含矿地质体的差异;建立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型与找矿模型,预测找矿勘查区及新矿产地,评价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的资源潜力。
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设置2个地学课题,其中,《能动、资源、运载等重大装备设计、制造、集成的科学基础》课题,将针对高端装备整机设计、核心功能部件的制造和集成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页岩气开采等重大装备的功能原理设计等。《矿山、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全寿命周期安全研究》课题,针对尾矿坝、矿山采空区、极端环境(强震、高寒、复杂地质条件)下服役的大型基础设施,研究在全寿命服役期内的工程耐久性、失效模式和机理,高危风险孕育机理、防灾治理和预测预警等。
重大科学前沿地学领域,重点支持应用前景较为明朗的大数据研究的数学基础,深空探测中的行星科学,蒙古高原的壳、幔结构与大陆动力学等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前沿研究。
全球变化研究方向设置了6个地学课题,其中,《极端气候变化特征、机制、趋势及适应研究》课题,重点研究干湿过渡带极端气候和气候变化过程和特征,揭示干湿过渡带气候变化驱动机制,预估未来气候演变趋势及其影响;研究过去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过程、区域差异及其形成机制,探讨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阈值与模式。《海洋环境变化对全球变化影响研究》课题,重点研究海洋环境与全球增暖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预估未来海洋环境变化等。《碳氮循环及脆弱生态系统安全阈值研究》课题,将揭示全球变化与陆海碳氮循环相互作用规律和机制,评估陆海碳氮循环对全球增暖的影响;研究脆弱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和机制,建立全球增暖对脆弱生态系统影响的风险评估模式,提出脆弱生态系统安全阈值和保护方案。《全球地表覆盖和能量水分交换监测、模拟和预估》课题,将揭示全球变化与地表覆被变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地球表层能量水分交换过程,揭示其变化规律与机理,模拟和预估地球表层能量水分交换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作用。《地球工程基础理论、效应和风险评估》课题,重点探索新的地球工程途径、方案和理论,评估各种地球工程方案实施的气候情景、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及其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展地球工程效应模拟研究,评估其可行性、效应和风险。《全球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重点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提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对策;评估全球增暖对城镇化发展格局的影响,提出适应全球变化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策略。(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