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林市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实施近一周年之际,11月28日,我市水务局和法制办召开宣贯会,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全面贯彻此《办法》,加快推进我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进程。
地下水资源短缺将制约榆林发展
榆林是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2.6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4.78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2.75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5亿立方米。
水务局副局长尤新年说,按榆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5年 将 缺 水3.43亿 立 方米、2020年将缺水7亿立方米。因此,短期内水的供需矛盾将异常尖锐,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此外,尤新年还介绍了我市地下水资源存在的一些问题。随着榆林能源化工业的不断发展,地下水超量开采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要防止地下透水事故的发生,要大量排泄地下水,造成局部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在油气开采区,由于油气污染和地下水不同水质含水层混层开采造成地下水污染。城市、工业园区及建设不注重地下水保护,也存在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和污染问题。农业节水灌溉普及程度还很低,盲目超量开采,破坏了区域地下水采补平衡,导致了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能源开采使地下水保护形势严峻
我市机井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市外来的机井施工单位和石油钻探施工单位尚未得到全面规范管理,不健康的机井市场秩序造成机井成井工艺粗、工程质量差,地下水资源遭到污染破坏。
我市北部地下水资源富集,开发利用条件好,大量开采地下煤、油、气、食盐等矿产资源,势必要扰动影响甚至污染破坏地下水资源。南部匮乏可开采量小,开发难度大。据调查,全市已开采煤矿总数211个、油井总数为21054眼,定边、靖边两县由于采油注水有取用深层地下水井910眼。尤新年表示,这些客观条件使我市地下水保护形势严峻,因此必须加强动态监测和管理。
《办法》被誉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解决地下水问题刻不容缓,迫切需要我市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限制引导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市政府对地下水管理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于2012年12月17日颁布《榆林市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办法》,2013年1月17日起正式实施。此办法的颁布实施在全省属首例,它使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进一步明确地下水资源的统筹管理;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建立管理保护地下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加强禁采区、限采区的管理保护,节约限制取用地下水;明确地下水工程建设管理审批程序和权限,规范管理;明确处罚措施,加强地下水管理保护,防止污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被誉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办法》实施一年榆林水务部门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被誉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颁布实施近一年来,记者了解到,我市水资办、节水办、地下水监测总站以及地下水保护协会,根据本办法的相关规定,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
市水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启动了《榆溪河流域供水与水源地保护规划》等编制工作。同时建立了企业自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自律机制。下一步,将矿井水纳入全市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通过对矿井水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目前,我市发改委已委托设计单位,开展全市的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为加强地下水保护,按照相关政策,在市区供水管网铺设范围内,今年共关闭自备井28眼,已严格控制了城区范围内地下水的使用。
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与西安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了榆林市煤矿矿井水资源综合利用及水质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历时一年,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通过实地调查,明确了煤矿疏排水的基本情况掌握了煤矿及疏排水水量、空间分布特征、水质总体特征。分析了目前榆阳区煤矿疏排水供水可能性,预测了到2050年利用煤矿疏排水给城区、芹河新区、空港新区等区域的供水能力。初步形成了两套针对性强、成本低、效果好的水处理方案及工艺。
截至2013年,我市运行的地下水监测站有167处,其中人工监测站36处,自动监测站131处,全市监测总面积12536.23平方千米。榆林市地下水保护协会通过广大会员单位,通过活动来构建“公众意识”,保护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