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25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地学合作与矿业发展暨第四届“一带一路”地球物理国际会议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副省长武文罡、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徐学义、白俄罗斯地学科研中心主任梅利尼科夫等分别致辞。来自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伊朗、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沙特、沙特阿拉伯、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等16个国家的地学、矿业领域代表参加会议。底青云院士、林君院士出席会议并做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范立民教授应邀作了《煤矿区含水层结构保护技术及工程应用》的专题特邀报告,再次在国际会议展示保水采煤技术新进展。
该报告从保水采煤的早期探索、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形成、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全面回顾了35年来保水采煤的研究历程和重要节点性事件、进展,以丰富的图文资料和事实,展示了保水采煤的艰辛研究过程和辉煌成就。
早期探索阶段。范立民教授1992年提出保水采煤的科学理念(发表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提出保水采煤的实现途径(发表于《煤田地质与勘探》),2008年编制了第一幅服务于基于生态水位保护的区域性采煤方法规划图(2010年发表于《煤炭学报》),阐述了早期的“保水采煤”名词由来、保水采煤实现途径的提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以及生态水位合理埋深的厘定等内容。这一阶段成果2011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理论技术体系创建阶段。以2011年后进行的保水采煤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为重要内容,展示了15年来形成的保水采煤理论技术体系。构建了比较完善的保水采煤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共9项。形成了涵盖煤矿勘查、规划、设计、开采、闭坑修复全生命周期的保水采煤发明专利技术,团队获得72项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这一阶段成果先后获得绿色矿山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行业科技奖励,团队还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项。“保水采煤创新团队”2024年12月入选《煤炭学报》创刊60周年突出贡献团队。
未来展望阶段。提出了保水采煤面临的科学问题、技术难题及终极目标。其终极目标是形成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优化基于含水层结构保护的区域性煤炭工业规划,形成普适型的低成本高收益保水采煤技术,形成涵盖14个大型煤炭基地的地下水监测网并纳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等。
该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保水采煤研究的部分细节和节点成果,澄清了一些认识,许多内容是首次披露,为工程科技一线人员科技创新给予很好的启发,受到了国内外与会人员的普遍好评。(协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