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谨防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的“漂绿”现象发生

时间:2024/8/1 15:12:35

   “漂绿”(Greenwashing)是一个合成词汇,由“绿色”(green,象征环保)和“漂白”(whitewash)组合而成。最早在1986年由美国环境保护者Jay Westerveld提出的。它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展示其对环境负责任的形象,通过夸大或虚构自身对环境保护的付出,形成对监管机构、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误导。也就是以某些行为或行动宣示自身对环境保护的付出,但实际上却言行不一。判断一个企业或项目是否漂绿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宣传与实际行动的一致性。企业在宣传中强调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但在实际运营中并未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实际行动与宣传内容相差较大,那么可能存在漂绿的行为。
    第二,生态环保数据的真实性。夸大或虚假宣传生态环保成就,致使企业履行生态环保的程度远低于宣传中所声称的成就,那么可能存在漂绿的行为。
    第三,产品生态环保属性的真实性。企业在产品宣传中过度强调其生态环保特点,但实际上产品在生命周期内可能存在较大的生态环境隐患或并不比其他同类产品更环保,那么可能存在漂绿的行为。
    第四,绿色认证或评估的可靠性。如果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能源体系认证、环境体系认识、绿色产品认证等绿色认证或第三方评估,或者绿色认证或第三方评估机构不严格、不权威,造成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结果不可追溯,那么可能存在漂绿的行为。
    第五,对待生态环保法规的态度。企业不遵守生态环保法规,或者试图规避相关部门的监管,那么可能存在漂绿的行为。
    第六,对生态环境信息的公开程度。企业不愿意公开其生态环保信息,或者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准确,那么可能存在漂绿的行为。
    第七,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程度。企业回避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或者对利益相关者的环保诉求不重视,那么可能存在漂绿的行为。
    第八,长期表现和声誉。企业只是在短时间内开展一些象征性的环保活动,而没有长期的、系统性的环保战略和实践,那么可能存在漂绿的行为。
    随着绿色矿山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成为负责任的企业已不是高要求,而是底线,在推进矿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泡沫将不可避免泛起,可以预见各类虚假宣传或过度包装自身开展绿色矿山工作的企业会逐渐泛出。矿山企业的“漂绿”行为会严重损害公众对绿色矿山的信任,误导对绿色矿山认识和理解,阻碍矿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
    如何防止“漂绿”行为的发生?根本上要通过采取有效监管的措施,让企业在建设、申报绿色矿山过程中应言行一致,做到建设是真干、宣传不虚假、机构有能力、评估靠实绩,同时,还应主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社会责任,助力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现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 乐羊 绿色矿山研究与实践 2024年07月30日 )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