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田开发 创新奉献—记长庆长北作业公司杨海飞科技成果及事迹
时间:2024/7/10 10:49:35
杨海飞,男,汉族,出生于1983年6月,陕西榆林人,中共党员。2006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刚大学毕业的他坚守着“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信念,满怀着青春的激情和人生的理想,满怀着对天然气行业的满腔热情加入了长庆油田,从此与石油天然气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在采气二厂地质研究所、产建项目组、作业六区、长北项目开发方案组、长北作业分公司科技与信息中心工作,现任长北作业分公司技术与信息研究中心常务主任。
十年磨一剑,成长为一名素质过硬的气田开发技术人才
他主要从事气井气藏动态分析、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产能建设等工作。带头建立了榆林气田三维气藏地质模型并开展了数值模拟追踪研究,共开展专题研究和生产技术总结15余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省部级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参与撰写的《榆林气田南区气井分级分类精细管理》获企业管理论坛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至2016年期间,任长北项目开发方案组组长,期间组织编制了二期评价地质方案,就评价井资料采集策略提出了多项可行性建议,为成功开展二期试采评价和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针对区块内缺乏次级层气井生产数据的实际,组织搜集周边井资料,分类进行对比分析,为单井产能和区块整体开发规模预测提供了依据。组织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鄂尔多斯盆地长北区块二期整体开发方案》,期间共组织方案审查5次,充分论证和优选方案,最终获得油田公司专家组和长北联管会评审通过。十年的地质研究工作,他凭着刻苦钻研工作韧劲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敢于探索创新,潜心钻研、总结,在低渗-致密气藏成藏机理、双分支水平井开发技术,气井精细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多项科研攻关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榆林气田长期稳产和长庆油田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紧紧围绕“生产工艺”瓶颈,攻坚克难,技术创新,服务生产一线
杨海飞由一名气田开发地质技术人员转变为一名主管气田生产工艺的人员,面对岗位和专业的大跨度调整,工作的负荷和压力可想而知。面对压力和挑战,他没有畏惧,重新定位自己,刻苦钻研、学习,主动参与现场各项生产作业组织,不到一年的时间从一名地质人员成功蜕变成为了工艺技术创新应用与攻关的“行家里手”,他总是说:“管生产就要熟悉工艺,要多去现场,服务基层。” 针对处理厂上下游差压大、处理效能低的问题,牵头组织了处理厂预冷器“串改并”、入口分离器LCV阀改造、压缩机气缸更换等重点项目改造方案的编制和现场施工改造,提高了中央处理厂整体处理效能。针对生产组织灵活性受集输流程的限制的问题,组织开展了C2、C3生产流程优化改造、TPO井整体切入CPF增压生产等方案的前期论证和现场施工改造,提升整体生产组织效能。针对压缩机扩缸后振动大的问题,先后组织了多次振动加固方案的研讨,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并组织进行了现场加固改造,实施后加固效果显著、降低了关键生产设备运行风险。针对生产水处理指标不达标的问题,参与了工艺优化中试方案的前期论证和水处理BOT改造方案的编审,改造后效果显著。大力推广应用数智信息技术,牵头编制了数智气田高质量发展规划方案,推广应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组织完成了高清视频监控、河道穿越区管道预警监测、5G工业WIFI的落地实施,建成了安全生产数智平台、协同办公平台,无纸化办公系统、企业云盘等系统,为数智气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十年来,他2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自动化应用协会和长庆油田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5篇论文在宁夏科学家论坛和1篇论文全国天然气藏高效开发技术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获奖,2项QC成果分别获得油田公司和长北优秀QC成果三等奖。1项获榆林市优秀自然科学论文奖,先后获得油田公司劳动模范和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
砥砺奋进,再创新佳绩,建功新时代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成绩只代表过去,前面的路还很长,相信在人生的每一处驿站,杨海飞都会以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在以后的实际生产组织中同样会不断碰到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相信杨海飞将一如既往的不断学习新技术,总结、吸取新经验,不断促进工作取得新成效,用自己坚实的脚步印证多彩的人生,谱写壮丽的青春诗篇。(协会办)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