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我国是全球矿产资源第一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也是全球矿产资源第一消费大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是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更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建立并实施矿产资源督察制度是推进国家矿产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开展矿产资源督察是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如何开展好矿产资源督察,以及如何将这种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新时代自然资源督察工作的重要课题。
2018年机构改革后,国家土地督察全面转向整个自然资源领域。2021年~2022年,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办公室通过试点,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矿产资源督察工作。近年来,作为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以下简称陕西局)派驻服务保障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的技术人员,笔者持续参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督察试点工作,在西北地区矿山开发利用秩序监管、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矿产卫片执法监管等涉矿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工作,也形成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1 以专业技术应用提升为核心,强化矿产资源督察、业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化石能源基地、战略性矿产与稀有金属资源基地,具有极其重要的国家能源安全基石地位。然而,受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西北地区一些区域尚未完全理顺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矿产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及违法违规用地等突出问题。强化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督察业务能力建设,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目标,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时,西北地区国土面积接近全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在行政编制受限、督察范围广阔、矿产资源管理业务专业性强的情况下,全面开展矿产资源督察工作极具挑战性。
近年来,按照自然资源部工作安排,陕西局对口支撑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西安局相关工作。陕西局聚焦当前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督察对空间数据快速获取、高效服务应用、数据集成管理等业务的迫切需求,组织数据生产、技术分析、软件研发等队伍,主动发挥遥感监测数据获取与处理、空间数据分析、无人机应急等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装备优势,促进空间信息数据与技术在督察高效管理、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应用,顺利完成了各项支撑任务,也证明了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自然资源督察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大幅提升督察工作效率与质量,促进督察业务体系与工作方式转变。
2 以督察全流程闭环管理为目标,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围绕矿产资源督察问题发现、分析、查证、整改等阶段“闭环”管理目标,陕西局联合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初步构建起测绘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全流程业务体系,确保问题精准发现、快速处理、有效整改。
(一)拓宽问题线索途径,强化监督覆盖领域
矿产资源督察初步构建以“地表遥感监测+网络舆情提取”相结合的督察问题发现模式,通过遥感影像动态监测、网络问题收集等多种渠道发现问题,将问题分析周期从“周”缩短至“天”。具体来说,一是提升地表遥感监测能力。以矿产卫片图斑为基础,测绘技术人员能够综合运用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中的采矿用地数据,结合矿业权、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矢量数据等进行分析,快速提取疑似非法开采的问题图斑。特别是针对秦岭、三江源等生态保护重点地区,能够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智能解译技术,实现高频率、高精度的变化监测,从而快速发现非法开采活动;可结合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巡查监测,切实提高督察的精准度。二是建立网络舆情提取途径。依托互联网、社交媒体特别是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平台,建立舆情检索系统,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实时监测和收集相关舆情信息,及时推送至对应督察区域负责人,确保第一时间开展核查;建立群众举报通道,方便公众通过多种渠道举报疑似违法开采行为,同时设立举报奖励机制,激励公众积极参与。通过上述“技防+人防”手段,同时依靠群众力量,发掘问题线索,拓宽线索来源,能够支撑矿产资源督察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制止”。
(二)深化专业技术应用,提升督察工作效能
针对督察问题从产生到销号的全生命周期,陕西局研发了一系列应用系统,实现了督察问题的在线办理与全流程管理:建立督察数据管理系统,科学整合多源异构的空间信息数据,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建立督察数据分析系统,自动批量叠加各类矿业权数据、耕地数据、“三区三线”数据等进行快速分析,提高督察工作的时效性;建立督察成果展示平台,开发可视化工具,通过图表、地图、三维模型等方式直观展示历年来督察成果,为分析预测区域性违法情况提供直观参考依据;建立问题整改追踪系统,帮助督察人员跟踪监督整改进度,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做好督察工作的“后半篇文章”。
(三)聚焦矿产资源督察难点,助推实现精准督察
矿产资源督察作为近年来部署开展的自然资源督察重点工作,相比较为完善的土地利用督察、耕地保护督察,其缺乏相对完善的法律依据、制度建设、人才储备。同时,随着督察工作的开展,也面临着一些技术难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能够为解决矿产资源督察难题提供有力支撑。
以非法开采资源量的估算为例。在往年矿产资源督察过程中,非法开采资源量的估算涉及到最终责任认定和法律处理,如果由地方牵头进行测量估算,成本较高且周期较长,不仅加重基层财政负担,也难以满足督察工作的时效性要求。针对这类难点问题,可以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对开采面进行三维建模,直观反映矿区的地形与开采情况,结合实景三维、历年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为资源量估算提供翔实的数据基础,再综合分析矿山地质资料与现场勘测数据,进而形成相对快速高效的非法开采资源量估算方法,为后续督察开展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以统筹管理督察区域矿产资源各类数据为例。高效推进矿产资源督察工作需要汇聚各方专题数据、集成海量空间地理与涉密敏感信息,对数据安全管理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督察数据存储及管理压力持续增加。针对这类难点问题,可以利用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相关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维技术,发挥海量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管理优势,完善各类督察数据模型,实现数据在线汇聚、管理、推送、分析与应用,缓解督察数据存储及管理压力,消除数据安全隐患,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3 以持续拓展赋能应用为导向,实现测绘服务督察高效直通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新形势下,矿产资源督察业务类型不断扩展、业务量不断增加,对测绘人员能力、技术、软件、装备、科研等方面要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督察工作从“事后督察”主动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掌控、事后评价”,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支撑矿产资源督察的顶层设计和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流程需要持续完善,深化矿产督察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走深走实。对此,笔者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一是进一步明确技术支撑内容,强化测绘支撑督察顶层设计。从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矿业权出让转让审批,到矿产勘查、矿山建设,再到尾矿库治理、矿区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全链条业务,皆可纳入矿产资源督察范围。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上述矿产资源督察工作,本质上均可归类为资源调查和变化监测。针对资源调查和变化监测两大支撑领域,可通过统筹项目设置,科学划定区域,对数据和业务流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设计,实现调查、监测、督察主要业务环节的“协同”。与此同时,在组织模式上还可探索推行“网格化、包干制”,对固定区域按照时间轴的方式记录现状、反映变化,进一步提升支撑效能。
二是构建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大数据,筑牢督察数据公共底座。未来,合作双方可以充分发挥测绘在海量遥感影像快速处理、地理空间大数据、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共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优势,将分散在测绘、督察两大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遥感数据、基础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界线数据、规划数据、审批数据、自然资源督察数据等,融合构建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大数据“一张图”“一个库”,通过统一基底、高效匹配、全面防护,进而构建自然资源督察区域大数据中心,有效解决“数据孤岛”“数据安全”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不仅有利于支撑自然资源管理特别是矿产资源督察各项工作,更将有助于实现测绘服务自然资源督察高效直通。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工程化应用实践。督察、测绘部门要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工程化应用实践,逐步推进新时期督察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工作走深走实。双方可探索建立支撑督察类科技创新课题联合申报机制,针对督察问题图斑变化提取与精准定性、舆情动态监测等核心需求,以市或县为单元试点研究,开展人工智能遥感解译算法、大数据挖掘、AI处理等技术和网格化管理的探索与应用实践,促进新技术落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进而拓展测绘支撑督察业务的新空间,实现从“业务产生数据”向“数据产生业务”的演进。 ( 第一航测遥感院 曹新浩 徐培罡 孟 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