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榆林 以实干笃行书写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

时间:2023/1/5 12:36:42

     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改善硕果累累……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榆林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榆林  以实干笃行书写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曹家滩煤矿疏干水调蓄池(2022年7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2022年,榆林基于对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角色”的清醒认识,牢牢坚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聚力打造“煤头化尾”的全新产业链,以能源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在总量、增速、质量等方面均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其间,榆林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带动投资、稳定增长、促进转型的关键作用,多措并举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建成投产延长石油榆神年产50万吨煤基乙醇、国能榆林化工年产5万吨PGA、陕煤榆林化学年产180万吨乙二醇等重大产业项目,预计新增产值255亿元。锚定“双碳”目标,积极探索安全、清洁、低碳、智慧能源技术路线,聚力推动煤基化学品向高端合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煤基聚酯、可降解材料等延伸,实施煤制清洁燃料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煤制油气基地,用煤炭深加工保障国家油品和石化原料供应安全,加快煤经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中科院大连化物DMTO三代技术示范推广。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加快发展清洁煤电、新型煤化工、现代载能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进程驶入“快车道”。
    农业强则基础稳。2022年,榆林还坚持“守底线、保供给、兴产业、推改革、促增收”,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龙头企业积极创新科技,农业生产实现质效双升;制定出台加快推进羊子、山地苹果、马铃薯、蔬菜、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全力打造羊子、马铃薯、苹果、蔬菜4个百亿级主导产业全链条和小杂粮、中药材、牛、生猪4个十亿级特色产业全链条,同时打造“X”个区域优势名品,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发展;获批建设国家陕北肉羊产业集群及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国家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20个;将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在全省率先启动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通过节水改造、补灌扩面、技术推广“三条路径”,逐步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天空湛蓝无垠,流云洁白轻盈……2022年,榆林中心城区蓝天白云颜值频频爆表,在社交平台里晒出以蓝天为背景的各种美图,已成为榆林人的新时尚。与之相呼应的,是同样“秀色可餐”的环境数据:中心城区全年优良天数达到320天、同比增加7天,综合指数3.69、同比改善3.1%,空气质量状况创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
    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是全市上下坚持铁腕攻坚,凝心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必然结果。2022年,榆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其间,榆林积极探索污染天气企业绩效四级管控,利用“空天地”综合指挥平台,闭环处置各类大气污染问题230个,启动应急管控28次。按照“宜热则热、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煤改清洁”原则,积极开展中心城区散煤治理,在重点干道安装道路智能降尘系统,建筑工地全面实行“六个百分百”,城区裸露土地及时覆盖,道路和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2022年,全市空气质量6项指标连续三年全面达标,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秋冬季优良天数达120天,均为全省第一。
    碧水保卫战中,榆林组织千人开展新一轮入河排污口大排查,制定印发16个国控断面“一断一策”达标方案,汛期污染防治针对性措施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典型予以示范推广(黄河流域唯一地级市);成功创建为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完成5个乡镇“万人千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实施9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提升工程。2022年1至11月,全市地表水水质改善幅度在全国339个城市中排名第22位,优良比例达到93.75%,较2021年同期提升18.7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全部消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同时,榆林开展了全市地下水环境现状和监测情况调查,完成230家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整改自然保护区问题点位35个,《陕西红碱淖湿地湖心岛生境修复与遗鸥种群保护》案例获评生态环境部2022年度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米脂县高西沟村获评“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称号。

    民生福祉显著增强
    2022年,榆林还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做实民生“账本”,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战,广大医疗工作者、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舍小家、顾大家,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最新政策要求,统筹全市各级医疗资源,坚持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优化接诊就医流程,切实提升救治能力。加强药品及医疗物资供应和储备,配足重症床位和救治设备,合理设置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切实满足群众检测需求。
    一条条畅通的道路,连接民心民意、关乎民生福祉。2022年,榆林建成投用肤施南路北段、驼峰南路拓宽、兴中路、校场路和长城南路十字人行天桥等市政建设项目,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建成开放凌霄广场,并充分利用中心城区边角地和裸露土地建设社区公园。中心城区新增设停车场37个,新建停车场4个,新增施划机动车停车位6382个,“停车难”得到进一步缓解。建成76个标准化社区、69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统筹推进城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老旧散小区综合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建制村全覆盖,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2022年,榆林的文化、体育、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以成功举办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迄今为止全省参赛人数最多、办赛规模最大、项目设置最全的一届省运会)为契机,全面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扶持壮大体育产业,全市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蔚然成风;举办榆林市春节联欢晚会、榆林市少儿春晚,制作“年·味”“非遗大拜年”系列短视频,并通过文艺小分队、流动演出车等方式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将“文艺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推出一系列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标志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在教育投入上全力保障、不设底线,引进一批优质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公平普惠、优质多样、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  记者 闫景 马腾  榆林发布 2023-01-04  )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