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永续利用和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时间:2018/4/20 16:43:42

                               ——“自然资源部”成立有感
    一、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其中明确组建“自然资源部”,并赋予自然资源部新的职责和职能。
   “国土资源部”的前身是1998年3月2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不再保留“地质矿产部”,组建“国土资源部”,明确将原地质矿产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和全国矿产资源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和职能全部交由“国土资源部”行使。
    再往前追溯是1952年5月,由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和1982年5月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地质部”改名为“地质矿产部”,赋予其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职能。
    机构的演变,见证了我国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见证了我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在新的历史时期,组建“自然资源部”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二、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大体上分为:矿产资源(岩石圈)、土地资源(土圈)、水资源(水圈)、生物资源(生物圈)、气候资源(大气圈)、海洋资源(海洋圈)等六大类。
    1.矿产资源:包括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轻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等)、非金属(能源、化工原料、工业矿物、建筑材料、地热能、页岩气、矿泉水等),它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对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和布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从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原子到信息时代,每个时代的更替和发展,无不与人们认识和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有着密切关系。没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没有工业化,更没有现代化建设。
    2.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综合资源,它包括农、林、牧业用的土地和作为城市、乡村建设及矿山建设、工程建筑场地的土地,包括具有特殊景观、地理风貌、旅游场所的土地等。
    3.水资源:包括作为人类饮用、作为能量使用的水资源和作为物质来使用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湖泊、潮汐能和水能等。
    4.生物资源:包括陆地生物和海洋生物。按其与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关系,又分为动物和植物两大类。前者包括虫、鸟、兽、鱼等在内的野生动物,后者包括草场、森林、海藻等在内的野生植物。野生动、植物是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也是加工业的重要原料来源。
    5.气候资源:包括光照、热能、降水、风力等,它与相应的土地、生物和水资源的地域组成,往往对发展区域农、林、牧、副、渔业和旅游业提供重要的条件。其中相关的太阳能、风能等还是可开发利用的重要能源。
    6.海洋资源:是一种复杂的自然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物资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可燃冰、铁、锰结核和海滨沙矿等),海水资源(包括从海水中提取的各种盐类、制取淡水和海水直接利用等)、海洋能(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还有海洋空间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重要特点是分布不平衡。一个地区或国家可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属、贵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而另一个地区或国家可能拥有迷人的沙滩、森林或奇异景观。我国的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就是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具体表现。世界许多国家的自然资源的现状也是如此。由于战争破坏,弱肉强食,掠夺性开发等,也加剧了自然资源的区域差别和失衡。
    三、自然资源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通过不断认识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才得以不断发展。但是在历史上对自然资源的态度,也有不同的倾向。比如自然生态主义者就认为,原始状态的自然生态最好,反对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任何干预。这当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也不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愿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加快经济发展,尽快摆脱贫困更是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但是,也有另一种倾向,即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采,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还美其名曰“战胜自然”。恩格斯早就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中,都经历了这样的报复。
    不可否认,人类社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确实会使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比如城市建设、公路建设、铁路建设、矿山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码头港口建设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对生态环境产生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另外还有扰动效应、连锁效应、累加效应、环境效应等,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正负效应总是有主有次,取舍的标准是发达程度和价值观念以及正负效应的性质和大小。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贫困是一个综合症,它是某些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的或发育不良的社会经济条件经过漫长的历史沉积而形成的社会现实。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会客观地、准确地、科学地认识并理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学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尽最大可能防止和减少降低负面效应。当然,也要防止出现另一种倾向,即自然生态主义的观点。如果对各种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都采取一律不干预的态度,消极地做大自然的奴隶,那就永远也不能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永远没有社会经济的现代化。
    四、党的十九大已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2018年,全国两会又一致同意把这一指导思想写入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表明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有了新使命、新要求、新机制、新导向。因而,必须有新形象、新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出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定,加强和完善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组建自然资源部,进一步明确了其管理职能,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高度重视。
    早在几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党的十八大后,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这就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面对的也是共同的未来。中国政府提出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联合国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当代决定经济增长的效率指标已不再单纯是度量速度发展的唯一标准,人类社会的结构与秩序,人类与资源关系的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现实与未来的历史选择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自然资源也不是无限的,比如矿产资源绝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已开始从原先的“无序开发”转向“有序开发”和“依法开发”,由掠夺式转向永续利用和持续发展的战略轨道,并已开始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逐渐被人们所公认。
    我们深信,随着党和国家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孙志顺、中国矿业报)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