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地质一八五公司建功神府煤田,服务矿山企业,不断实现找矿突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完成多项地勘基金项目,为陕北能源基地提供后续资源保障。2016年他们又全力推进陕西省地勘基金项目陕北拧条梁资源勘探,先期完成地质填图工作,为实施全面勘探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高度重视、精心设计:一八五公司严格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坚持以成果为导向,加强组织领导,优选项目负责人,强化团队管理,加强技术培训。要充分发挥在煤田地质找矿方面的技术优势,同时积极关注稀缺矿种,寻找新的突破。在实施项目时,加强技术指导,项目人员要有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找矿技术进步。项目负责人必须优中选优,要加深对项目设计的理解,加强对项目实施规范的熟悉,并贯彻始终。要注意研究与讨论,不断提升对新区块资源赋存认识,为实现找矿突破打好基础。
在公司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2016春节期间,接到相关通知,地质技术部门和经营发展部的同志放弃休假,即刻开展招标前的准备,搜集资料并踏勘了勘查区。总工程师雷少毅召开基金项目申报专题会、安排筹备工作、确定申报目标、现场指导改进设计,全力以赴带领地质技术人员撰写地质设计,整理所需基础资料,综合研究,不断优化方案设计。根据《任务书》及《煤、泥炭地质勘探规范》一八五公司于2016年4月编制完成《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拧条梁勘查区预查设计书》。并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组织的评审。
二、认真安排,确保进度:拧条梁地勘基金项目,面积406.28 km2,该区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煤中有害成分低,是优质的低温干馏、工业气化、液化和动力用煤。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和开发潜力。其钻探工程量为10500米,预期15.8亿吨成果。
一八五公司采用经济、合理的勘查技术方法,以最少的工作投入达到初步查明成矿地质条件、降低商业性找矿风险的目的。通过控制测量、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含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机械岩芯钻探、地球物理测井及采样测试等技术手段,初步查明勘查区煤炭资源赋存状况和资源量,对其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可能性做出评价,该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查明靖边西部煤炭资源,为下一步勘查及能源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为陕北能源基地做好资源储备。
项目严格实行三级检查两级验收制度,即项目组成员对所完成工作自检(100%),成员之间互检(100%),项目组长进行抽检(30%),三级检查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充修正;项目组一级验收,公司总工办二级验收。项目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分期进行室内及野外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正、补充。通过对全部原始资料和图件进行详细全面检查、补充、更正,所得资料质量可靠,满足本次填图的目的任务。
三、从严要求、科学组织:一八五公司将发挥熟悉该区域作业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的特点,配备精良的设备和技术过硬的人员开展该项目,发扬优良传统,创新进取,做好拧条梁地勘基金项目。
一是建立和完善找矿激励机制,支持技术与资本强强联合,继续探索与资本雄厚的社会企业集团、大型矿山企业联合成立矿产勘查、开发企业;综合考虑其技术能力、投资水平,积极探索地勘单位走勘查开发一体化路子。
二是发挥一八五公司基金项目办公室的协调职责,抽调公司人员全面负责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及报告编制工作。加强地质成果质量全过程管理,加强现场质量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定期对实施项目施工情况进行质量检查。
三是重视科技工作,加大对地质找矿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重大疑难问题研究的支持,引导专业技术人员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应用与前沿科技的结合,加强科技投入、科研合作、科技项目引进与攻关。设立科技奖励基金,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势,特别是对制约找矿突破的理论、方法及设备方面结合单位现状开展一系列探索和研究。
四是加大勘查新技术新方法引进、研发和推广应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矿产勘查的总体水平。要充分发挥地质科研院所、力量强的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对勘查区、重点成矿区(带)开展地质找矿科技攻关。
五是在地质找矿实践中,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地质人才结构。依托地质院校、科研院所部及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结合重点项目和重大科研专项,培养地质领军人才、专业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六是发挥在综合勘探方面和特长和优势,选择适合本矿区的地质特点,采用经济、合理的综合勘查技术方法,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大力应用绳索取芯,反循环钻进、电视测井、完善钻孔数据库等新方法,实现项目的安全优质高效。努力实现工作方法合理、结论较可靠、指导工程设计依据充分,以最少工作量获得最多的资源储量。
一八五公司地质技术人员以肩负为国找矿使命为荣,在找矿中实现自身价值,主动作为,先期用自有资金开展地质填图工作。面对风大、沙尘、人稀、路差等不利因素,年青的地质工作者迎难面上开展野外工作。该区往往一天当中时而雨雪交加、寒风瑟瑟,时而阳光炽热、酷热难耐,条件非常艰苦。但是他们每天坚持跑路线、查露头、看剖面,仔细观察、详细记录。认真填图、细心编录岩层,认真收集整理基础资料。他们脚踏实地、不怕吃苦,诠释了不渝的地质情怀,续写全面进军小康社会新篇章。(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