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河南省有色地勘局局长王建平谈目前与今后地勘工作的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催生了“大地质”,改变了地勘单位传统的单一矿产勘查结构,拓宽了地质工作空间和领域,为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但是,在“大地质”势头正劲,并已成为许多地勘单位追求的目标时,矿产地质该如何作为,又该如何正确处理矿产勘查与“大地质”的关系?
地质找矿是地勘单位的主业,不管怎么转型,矿产地质或能源矿产地质这个地位都不能动摇,主要业务不能丢,也不能与环境地质、民生地质并列。河南省有色地勘局提出“大地质”工作“1+6”总体格局,“1”是指矿产地质,“6”是指基础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工程地质和地质旅游等,这种格局本身就确立了矿产地质的主体地位。
“1+6”就是要突出两大主线:一个是围绕资源环境主线,加强矿产勘查不动摇;一个是围绕服务主线,做好六方面的文章,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8月16日,百年地质图艺展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大楼展出。展览旨在纪念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展现了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历程
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推进,为地勘单位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地质技术优势,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社会地质工作,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地勘单位发展的新方向。
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催生了“大地质”,改变了地勘单位传统的单一矿产勘查结构,拓宽了地质工作空间和领域,为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但是,在“大地质”势头正劲,并已成为许多地勘单位追求的目标时,矿产地质该如何作为,又该如何正确处理矿产勘查与“大地质”的关系?中国矿业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河南省有色地勘局局长王建平。
王建平是地勘单位的“老兵”,是一名从基层一线一步步走到重要领导岗位的专家型领导。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的他,从技术员、分队技术负责,到大队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大队长兼总工程师,从河南省地调院院长到河南省地矿局副局长、常务副局长,再到河南省有色地勘局局长,每一步的成长都充满着“高科技含量”,都是对他业务水平和领导能力的肯定。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王建平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思想深邃、善谋大势的人,在地勘行业摸爬滚打30多年积累的专业优势,使他对当前的地勘工作尤其是“大地质”悟得更深、更透彻,思维也更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
什么是“大地质”,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王建平:所谓的“大地质”,是相对于传统的矿产地质而言,它包括所有与地质工作相关的领域。除了矿产地质外,还有基础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工程地质和地质旅游等方面,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民生地质、社会地质。
我国的“大地质”始于什么时候,其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
王建平:“大地质”的提出在2000年前后,当时地质工作刚刚开始复苏,地质勘查项目少,地勘单位比较困难。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地质工作要从单一的资源型转为资源与环境型并重,拓展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河南省开展“大地质”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但是在前几年,“大地质”又不再引人注目,原因主要是矿产资源需求急剧增加,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地质找矿无疑成为地勘单位压倒一切的工作。从前年矿业又进入新的一轮下行周期后,地勘单位又开始进入了“大地质”时代。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矿产资源勘查一直不太好,一直在提倡“大地质”的概念。南部地区的“大地质”起步虽然晚,但地勘单位在新的形势下,急需向新的领域发展。西部地区主要是因为矿产资源需求下降,地勘单位必须要转型发展。河南省在“大地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现在高峰期已过去了,该做的社会地质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所以没有像以前那么热了。
在“大地质”的背景下,矿产地质处于什么地位,是不是与其他地质工作并重?
王建平:地质找矿是地勘单位的主业,不管怎么转型,矿产地质或能源矿产地质这个地位都不能动摇,主要业务不能丢,也不能与环境地质、民生地质并列。所以,我们提出了“大地质”工作“1+6”总体格局,“1”是指矿产地质,“6”指的就是基础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工程地质和地质旅游等,这种格局本身就确立了矿产地质的主体地位。
对于地勘单位来说,这些年在矿产地质方面已轻车熟路,但在其他地质方面认识还不一致。请您结合河南省的实际,谈谈其他地质工作应该如何开展?
王建平:首要是基础地质工作,即区域地质调查和科学调查。河南基础地质工作程度高,1∶5万区调、矿调、水文基本全覆盖,但这是历史上不同时期采用各种手段完成的,而不是一次全覆盖,所以基础地质工作不能动摇,还必须进一步加强。而地质找矿也就是矿产地质与基础地质工作有所不同,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找矿,二是填图,主要还涉及五个方面的地质工作:
——水文地质。水是其他部门负责的,但水文地质却是地勘部门负责的。这些年,地勘单位在缺水地区进行地质找水,为抗旱应急作出了突出贡献。河南省11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地区看似不缺水,但局部饮用水却比较缺乏,所以,在洁净水勘查、应急水源地勘查,以及人口聚集地区和城市周边水源地勘查等方面,地勘单位还是大有作为的。
——环境地质。广义上的环境地质,就是地勘单位经常说的水工环;狭义的环境地质,指的是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说,还是填坑植树的低水平环境治理,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小施工队伍都可以做,但项目多、经费稳定。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科技含量就比较高,从原来高速公路沿线、可视范围集中连片整治,延伸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河南省的永城市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土地整治是典型的地质环境整治,项目多,资金量大,仅河南的黄河滩区整治就达百亿元之多。但土地整治涉及多方面利益,廉政风险点多,很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生态地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也就是许多人说的农业地质,与地质调查、取样调查是不一样的。河南省11万平方公里的粮食核心区,1∶25万的地球化学调查实现了全覆盖。当前社会上富硒土壤被炒得比较热,实际上,富硒土壤并不少见,含煤地区都是富硒区,而含硒区又往往容易成为污染区。现在我们应该着重加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加大对有益元素的调查和开发利用。优质高效农田就是指土地优质、有益元素多,也只有这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算是真正的优质高效农田。这方面,地勘单位早就搞清楚了,但缺乏话语权。二是生态修复。对重金属污染治理,全国都在喊,但总体来看,技术还不过关。物理修复法就是简单的填埋,化学修复法有一些企业也在做。地勘单位必须走物理、化学和生物相结合的生态修复之路,才能有所作为。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是一门以应用地质学的原理为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与维护等各个阶段。但在具体实践中,工程勘察与施工,哪一个应该属于勘查部门的,哪一个属于建筑部门的,还有点纠缠不清。还有地下可利用空间综合评价等,凡是从事工程地质方面的队伍都会做,地勘单位的空间在压缩。
——地质旅游。这是我们地勘单位的强项,现在地质公园很火,地质旅游很热,地方政府也很重视,像河南的云台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成功后,带动了地质旅游业。但是,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高质量、上档次、有品位,不能用低质量去开拓占领市场。过去地勘单位仅仅拘泥于地质专业,没有大视野、大手笔和大动作,在地质旅游方面往往是为别人做嫁衣,仅仅简单调查设计一下,赚一点小钱就心满意足了。
现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和民生地质叫得比较响,您认为这三大地质与上述的“6”是什么关系,又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地质工作?
王建平:前面我已经谈了,农业地质其实就是生态地质,城市地质其实就是工程地质和地下空间地质等几个地质的交叉,而民生地质则范围较广,只要为民生服务的地质都可以叫民生地质。
现在地质工作服务的领域拓宽了,发展的空间也比较大,但许多地勘单位如果还和以前搞矿产勘查那样,用完经费、做完勘查、交个报告就算完事,好不容易开拓出一个农业地质新领域,花几十万元简单做一个环境地质调查、做一个报告就行了,“三核桃两枣”就把工作做完了,也就把这个新的领域给搞砸了。还有民生地质,现在炒得也很厉害,好像发现富硒土壤、打几口井就是民生地质,而没有从更高更深层次去理解和开展民生地质工作,最后都做砸了。
我们之所以提出“1+6”,也就是要突出两大主线:一个是围绕资源环境主线,加强矿产勘查不动摇;一个是围绕服务主线,做好六方面的文章,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