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作转型升级要深刻认识到目前的重大政策机遇,要积极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住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机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是5月14日在陕西西安举行的中国矿业联合会地勘协会三届三次理事会上与会代表达成的共识。
探讨地质工作转型发展稳增长成会议主议题。包括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湖北省地质局、新疆地矿局等10余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中国矿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彭齐鸣在讲话中指出,地质工作转型升级是稳增长的需要,也是地勘单位生存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落实,传统矿业正在向新型矿业转变。面对新形势、新需求,必须调整工作思路,提质增效升级才能适应新要求、适应新竞争。地勘单位要跳出矿业的圈子,从单一为矿业勘查服务渗透到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改变地质工作同质化的结构性过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主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寻找新的适合本区域、本单位优势的经济增长极。
彭齐鸣指出,一是拓展新的服务领域。随着产业转型,要树立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观,深入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海洋地质、军事地质等社会需求大的新服务领域,为社会服务、为政府服务。要补齐新能源、新矿种、非金属矿勘查开发的产业短板,在勘查找矿同时增加地质成果转化的附加值。二是传统领域要做精做细,在找矿方面要向绿色勘查、深部勘查、境外勘查发力;在基础地质调查方面要转型升级做扎实。三是要加强交流合作共享,通过交流了解世界、了解市场、了解时局,了解需求,抓住机遇,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地质工作必须要拓展服务领域,带动新的增长点,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稳增长。”彭齐鸣说,地勘单位在拓展服务领域的同时要把传统产业做精做强,做好绿色勘查,不断提升能力,加强行业交流,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局长、党委书记,中国矿联地勘协会执行会长卢进在大会作了题为《凝心聚力,携手共进,全力助推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工作报告。他详述了地勘协会2015年在服务政府部门和会员单位以及协会自身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对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方向进行了探讨,并对地勘协会2016年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和安排。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雷鸣雄,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赵廷周分别作了讲话。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主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矿联地勘协会副会长严光生向大会作了题为《“十三五”地质调查工作布局》的报告。
来自陕西、湖北、新疆、北京、山西等地和华东冶金等单位的10位与会代表做了典型发言。与会者认为,地勘单位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机遇,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去产能,及时优化地勘企事业单位的产业结构和队伍结构,尽快缓解地质工作盲目扩张时期遗留的负面影响。去库存,加大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力度,盘活呆矿资源。去杠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规避创新型投融资模式的潜在风险。降成本,遏制过渡勘查、超前勘查倾向的继续蔓延。补短板,横向拓展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领域,在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中矿联地勘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理事的议案”,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增中矿联地勘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会员单位的议案”,新增了1位理事,新增了3名会员单位,调整了部分副秘书长。
国土资源部地勘司副司长王军,中国矿联副会长刘玉强等出席会议,中国矿联地勘协会会长单位、执行会长单位、副会长单位、理事单位等50多家单位的16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