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世界地球日 我们应该做什么

时间:2016/4/29 10:22:30

    世界地球日 我们应该做什么

    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南极的冰化了;母亲河在哭泣;森林在慢慢消失;有些动物将成为我们的记忆。“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是我们一直在倡导的主题。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我们要做到少扔垃圾、节约用水、不用一次性筷子、环保出行等等。反思这些事情,除了人为的破坏,同时与我国环境保护制度存在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也有直接关系。
    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兼战略环境评价所所长、研究员任景明提出:建设好生态文明,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完善环境管理体制顶层设计。总体上,新时期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应坚持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三大基石和四大支撑体系。
    突出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个环境保护的核心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也是环境保护的核心任务。抓住制度供给和目标考核两个基本点。环境保护涉及到影响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效的环境保护管理来说,要牢牢立足于环境保护过程的前端和末端两个基本点,亦即制度供给和目标考核,通俗地讲就是“定规矩、看结果”。
    在制度供给方面,建立健全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即统一制定、全面涵盖一切生态环境管理行为的,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在内的广义环境保护制度。首先,组织制定《环境保护基本法》,强化其对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和法律实施的指导作用,协调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与国家其他法律、特别是有关民事法律、刑事法律以及程序法律的关系。其次,制定适宜于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阶段特点的法律、规章、规范和标准,以及差别化的各类环境经济政策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目标,细化各类环境保护政策,满足其可执行性。
    在目标考核方面,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目标的实现,不仅要考核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还要考核各级政府、各部门及其领导的执政绩效,使各级各类政府部门真正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负起责任。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中还需要夯实三大机制性基石,即源头预防、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源头预防,就是将环境保护纳入到国民经济的决策过程之中,特别是在政府重大战略、政策、法规和规划的制定之初介入,评价与评估政府重大决策的环境后果和风险。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源头预防的重要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体制和机制。
信息公开则需要向环境利益相关方乃至全体社会公众公开各类环境信息,保障群众的基本环境权益。例如,应考虑改变过去环境信息,特别是环境污染信息设定密级的做法,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为公众做出适当的行为选择提供基本的前提。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对象应从现在的政府官员和学者专家为主,扩展纳入环保公益组织、企业、行业协会、各类团体、各类环境利益相关者等,应该是愿意参与的都能参与。应畅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对涉及群众利益的环保规划、决策和项目,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鼓励检举、揭发环境违法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将公众意见作为环境相关决策的依据,并尽快制度化,杜绝环境相关决策的利益团体主导乃至“一言堂”现象的出现。
新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还应完善和构建相应的环境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
    其一,完善环境科技标准规范体系。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补充缺失的标准,同时新增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的标准。制定各类标准规范应该注意考虑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自然生态本底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应该在遵循统一、适宜、有效原则下,制定差别化的、分阶段的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
    其二,强调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独立性。在环境保护管理的顶层设计中,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应较为独立,不对环境质量负责,只对环境信息负责,即不受政府部门和利益团体的影响,公正地公布环境监测信息。同时在环境质量监测的基础上,进行定期环境质量评价,切实回应人民群众的环境关切,同时将环境质量评价扩展到社会经济的全过程,监督和评价政策的实行效果。
    其三,严格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体系。一方面,制定完善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制度,干部责任追究机制,信息披露制度,公众参与决策和监督制度等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统一监察体系,实现国家环境执法监督职能的综合、完整、统一。
其四,建设环境风险应急响应和管理体系。近年来我国环境风险发生的频率增大,应迅速建立国务院牵头、环保部门主导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风险应急响应和管理体系。(秘书处)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