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资源虽然总量大,但可利用地与人均占有量小,优质耕地占比小,土地后备资源不足。这就要求我们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充分认识耕地资源的内在价值,科学合理利用每一块土地成为必需。
一般来说,光、温、水、气等自然因素是耕地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合理的农耕方式和良好的农田基础设施是提高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为土地主体的土壤元素养分状况、有毒有害元素及有机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生命健康元素的适度水平也是精准利用耕地资源的关键。如土壤中氮、磷、钾等有效养分的丰缺状况直接影响了土壤供给植物所需营养的能力。再如:土壤中硒生物有效态含量适中的地区,开发出的富硒农产品可大大提升土地的经济价值。
掌握土地资源的内在价值,摸清土壤的养分丰缺、环境健康状况,是因地制宜精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土地资源最大化效益的根本前提,是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情的根本要求。
利用地球化学调查优势,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开展的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目前已完成调查面积188万平方千米,基本覆盖了我国中东部平原、盆地、滩涂等主要农业生产区,系统获得了我国中东部主要农耕区的农业用地质量状况和土地资源的优势所在,为各地精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现我国土地资源质量与生态综合管护提供了重要基础。
各省区依据调查资料进行土地资源规划利用,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充分利用优质土地资源的内在优势,服务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通过调查发现一大批绿色、富硒(锗)等富集微量有益元素的优质特色土地资源,江西、浙江、湖北、广西、福建、湖南等地政府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推动、农民受益”的方式,及时推进成果的应用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是根据土壤养分和环境质量状况,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浙江省安吉县利用调查成果,调整了农业区划,建成无公害白茶基地1万亩、无公害高山蔬菜基地6000亩、绿色食品蔬菜基地2000亩、有机绿茶基地1000亩。
三是促进科学合理施肥。四川省成都地区划分土地肥力等级,在缺硼区喷施硼肥,改变了油菜“花而不实”的现象,花菜、莴苣、莲花白、大蒜4种蔬菜平均每亩纯收入增加120元,仅彭州市67万亩蔬菜预计每年增收6000万~8000万元。
四是高度关注土壤环境治理保护,积极开展土地种植适宜性评价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利用地质调查的技术手段,持续推进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内在价值,掌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制约因素,从保障土地资源的质量与生态安全的高度支撑土地资源的科学保护与精准利用,以此推动和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数量、质量与生态的综合监管。(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