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煤炭交易会的报道
近两个月,我国煤炭价格终于停止了“跌跌不休”的态势,小幅上扬。尽管回升的苗头令人兴奋,但在11月28日2015年全国煤炭交易会高峰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纷纷表明同一个观点:当前,煤炭价格虽开始企稳,但还远远不能说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煤炭经济运行仍面临严峻挑战。
数字解析:煤市低迷的四大因素
记者从本次煤交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供大于求的问题突出,行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目前全国煤炭企业亏损面在70%以上。煤炭行业低迷是由国内能源结构调整,低价进口煤冲击国内市场,下游钢铁、电力行业需求下降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再加上近年来国内大规模投产,煤炭行业目前库存过高,消化过剩产能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煤炭供大于求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发生质的变化。
原因一:市场需求进入增速放缓期
用煤量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导致煤炭市场需求减少的最大原因。统计数据表明,前10个月我国投资增速15.9%,连续4个月下滑,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值。
电力行业,尤其是火力发电是用煤的大户,但前10个月,电力行业耗煤16.1亿吨,下降了2.5%。另据统计,10月份,重点发电企业日均耗煤292万吨,同比减少49.5万吨,下降14.5%,是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前10个月,其余的“用煤大户”也表现乏力,钢铁行业耗煤5.2亿吨,下降1.3%;建材行业4.7亿吨,下降0.2%……
原因二:煤炭产能释放加快
一边是市场的严峻形势,一边却是煤炭产能释放加快。据悉,目前,全国煤炭产能在40亿吨左右,在建产能11亿吨左右,两者相加,已超过50亿吨!而相形之下,我国煤炭的消费却在紧缩。据统计,2013年全国煤炭全年消费量为36.1亿吨。今年前10个月,煤炭销量30.4亿吨,同比减少5031万吨,下降1.63%。
在本次煤交会高峰论坛上,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道出了这样一组数字:根据今年生产能力登记公告,全国现有生产煤矿6816处,产能31.26亿吨/年。其中,30万吨/年及以下小型煤矿共有4875处,产能3.82亿吨/年,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1.5%和12.2%,这其中,又以9万吨/年及以下小型煤矿居多。因此,在产能加速释放的过程中,煤炭产能结构也需进一步优化。
原因三:进口煤炭冲击增大
继去年我国进口煤创新高后,今年1月我国进口煤比去年同期增加17.5%。大量进口煤涌进中国市场,对国内煤炭市场冲击很大,大幅挤压了内贸煤市场份额。
进口煤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价格。近年来,由于国外煤价整体上大幅下降,和国内煤炭价格相比,价差明显,造成国内煤炭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竞争优势不断丧失,市场份额不断减少。
在本次煤交会上记者了解到,从今年的国际煤炭市场看,由于国际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仍未发生根本改变,价格持续处于低位。如今年11月21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60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仅为64.2美元/吨,较年初下降22美元/吨,降至2009年水平。
原因四:环保压力加大
进入冬季,随着采暖期的到来,我国许多城市又再次被雾霾所笼罩。高楼隐身,“十面霾伏”的现象,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谈霾色变”。于是,如何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也成了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常态下,由于群众对治理雾霾和改善环境的要求更加迫切,也使得煤炭发展潜力和空间受限。
根据今年发布的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我国将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按照该计划,我国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专家观点:摆脱颓势需多方发力
“市场低迷光靠营销解决不了问题、控制总量难、税费压力大……”11月29日,在本次煤交会煤炭产业发展战略分论坛上,参会的煤炭企业对目前发展现状纷纷大吐“苦水”。对此,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给大家鼓劲儿:“对于煤炭行业来说,总量大、规模大、企业发展的余地大,同时自我调节的空间也就大。”两天的会期里,与会的专家学者及煤企就全行业如何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观点一:煤企“瘦身”,继续控制煤炭生产总量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表示,随着近年来煤炭行业的持续调整,许多煤企早已陷入亏损的泥潭。由于煤炭供大于求将成为长期趋势,未来市场会逼迫一批资源条件差、生产成本高、不具竞争力的煤矿退出市场。因此,各地要尽最大努力防止超能力生产和违规建设项目生产,共同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也表示,煤炭企业一定要严禁超能力生产,维护市场供需平衡。
据悉,在调整过程中,民营和乡镇煤矿因为灵活性较高,退出较为容易,但国有煤矿承担着稳定、就业等社会责任,难以轻易停产,关停退出更是难上加难。这就导致煤炭市场供求难以重新趋于均衡,进而导致煤炭行业持续颓势。
记者了解到,国企“瘦身”在我省得到了较好实践。今年10月,陕煤化集团出台了十项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瘦身三板斧”。首先,他们关闭了王石凹煤矿等8对矿井。同时,重组移交2对矿井,缓建3对矿井。
观点二:合理优化煤炭产业布局
相关专家表示,我国煤炭生产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区,而煤炭消费却大都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煤炭产需成逆向分布。以陕西来说,2013年全省煤炭产量的三分之二约3.3亿吨都调往省外,为华东、华北、华中、西南等广大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基于这一特点,未来,要依据煤炭资源禀赋、市场区位、环境容量等因素确定煤炭产业布局,东部地区原则上不宜再安排新建煤矿项目,中部地区要按照“退一建一”的模式适度建设生产接续项目,西部地区要按照大型化、现代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发展要求,重点围绕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吨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和现代煤化工项目用煤需要,统筹安排煤电、煤化一体化发展。
观点三:推动煤炭市场价格理性回归
“我们都是大爷的命,为什么要做孙子?”在本次煤交会上,一位煤企的老总这样调侃目前的煤价现状。
的确,与昔日的辉煌相比,煤价的差别真是“水火两重天”。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原煤均价(0.5-0.6元/千克),竟卖不过白菜的价格(0.5-0.8元/千克),煤企可谓“心忧炭贱愿天寒”。
在全国煤炭市场持续低迷、需求大幅放缓的形势下,本次煤交会上,“降价不能启动市场”已形成大家的共识。推动煤炭市场价格向价值的理性回归,有利于落实“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方针,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有利于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煤炭消费部门节能降耗,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说,煤炭上下游行业生产经营实践与多方面信息表明,把煤炭市场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回升到0.1—0.12元/大卡左右,是煤炭上下游产业协调共赢发展的基础性价位。
观点四:促进煤炭安全高效绿色生产
在本次煤交会上,陕煤化新型能源有限公司的高效节能环保煤粉受到了与会企业的关注。看着络绎不绝的人群,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煤炭清洁利用是指对煤炭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通过两天的展会他们感到,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促进煤炭安全高效绿色生产的重要性。
与会专家也表示,未来,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煤炭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研制,鼓励燃煤发电超低排放技术、高效煤粉型锅炉技术和现代煤化工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促进型煤、水煤浆和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产业化发展,推进煤炭产品从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观点五:完善煤炭交易市场体系
东煤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当前我国煤炭交易市场仍然存在着市场分割、规模偏小、交易手段落后、不够规范和无序竞争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完善煤炭市场交易体系是解决煤炭“卖难”、促进公平竞争的一个有效手段。
本届煤交会上,新成立的陕西煤炭交易中心让人眼前一亮。该中心是在国家深化煤炭交易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背景下,经省政府批准,以陕煤化原有交易中心为主体,通过增资扩股,吸纳省内主要产煤市、主要发电企业、陕西煤炭运销协会会员单位、西安铁路局等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出资组建的省级区域煤炭交易中心,也是全国唯一一家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互联网支付业务牌照的煤炭交易中心。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陕西煤炭交易中心累计实现网上交易量1.07亿吨,拥有会员1500余家。(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