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榆树湾矿:信息化筑起矿井高效安全网

时间:2014/5/23 10:58:17

     2011年,549万吨、销售收入15.5亿元;2012年,851万吨、销售收入24.6亿元;2013年,966万吨、销售收入26.4亿元,在煤炭市场经济低迷的当下,榆树湾煤矿实现了高效生产,保证了盈利。
 “煤矿生产一头连着井下工作面、一头连着井上调度台的远程控制系统,煤矿工人身在调度室就能监管井下生产环节,缩短了办公室与生产现场的距离,生产过程变得更安全、更高效。”榆树湾煤矿总经理助理朱宁泉道出了其中的“诀窍”。实现联网联控全覆盖
  2012年,榆树湾煤矿提出把信息化作为建设“安全高效、优质高产、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矿井的助推器,列出了矿井信息化建设清单:由生产辅助向采掘一线延伸,采掘、运输、排水、供电、消防等系统井下全面覆盖,实现信息化管理,增强设备运行可靠性,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地面产品管理选煤、装车运输、污水处理、变电所、水泵站、储运及后勤等系统实现综合信息化,实现减员提效。
  在信息化建设中,地理空间参数、煤矿综合自动化技术、在线数据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3S技术和网络技术把企业各生产系统紧密融合,建立起系列化的数据采集、传输、分析、输出和决策支持模型及软硬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信息化。
  该矿投资5000万元,建成生产一线、地面安全调度和整体生产经营管理三层架构,形成了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接入、安全生产监测系统、视频监控及显示系统、矿井通信指挥系统、煤矿信息化网络系统和生产经营管理平台软件。
  在会议室,管理人员打开手机,进入“信息化建设矿山移动客户端”,短短十几秒,就锁定了当日的下井工人,并显示出他们在井下的行程路径。
  榆树湾煤矿不断优化从井下生产一线到地面的运转装备技术,建成了变频节能和交流电动机变频通风系统、带式运输系统、排水系统等通用机械系统,吨煤能耗降低了5.7%,达到了矿井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稳定受控目标。
  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生产过程看得见、听得到,又能关联分析、统一指挥的信息化管理生产,由此带来了企业精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连续七年安全生产
  在总控中心的屏幕上,1000、2500……2700、2802闪烁的红色数字不断攀升,调度中心副主任闫增宝说:“这是煤矿安全运行的天数,每天都在增加中,现在已经足足有7年多了,换言之,就是7年多,我们煤矿没有出过安全事故,生产一直得以正常进行。”
  信息化给安全生产套上了“铜墙铁壁”,实现了以大幅降低安全生产事故为重点向提高职业健康保障程度转变。
  “以前,矿井有害物质监测必须靠人拿着仪器下井检测,发现险情也不能及时反映。现在通过集成的智能化监测系统,各级监管部门在监控中心、办公室、非工作区域等地可实时掌握矿井一氧化碳、温度、水浸、风速、矿压、水文等安全生产数据,形成了“全天候”监测。一旦数据超标,将有警告信息提醒相关人员尽快撤离、处理事故。人员定位系统对井下各个采区的人员分布和车辆所在位置进行安全监控,可以为人员和车辆的撤离提供重要依据。”调度中心主任朱治平说。
  集成安全监测系统后,各类隐患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建成预警成功率达95%以上,缩短故障响应时间,为矿山安全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效率效益实现最大化
  榆树湾煤矿实现了企业各类资源的科学配置,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实现了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
  在生产管理办公室,很难看到管理者之间相互协调、面对面传递的身影。无论身处何地,在何时,登陆办公系统和生产系统共享协作平台,各部门管理人员可以统揽全局,多人多部门同时协同办公。规范了管理程序,节约了办公成本,提高了30%的工作效率。
  信息化实现了安全装备及自动化系统设备可用性、可靠性的稳步提高,机电故障率下降了19%,提升了采煤一线生产效率,生产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提高了13%。
  煤矿生产计划、生产安全调度、生产过程控制最优化,生产效率由2011年一个班生产煤炭7吨提高到了目前的200吨,提高了近30倍。
  生产效率直线攀升,单月产量从原来的62万吨增加到了96万吨,增幅达到35.4%,创建矿以来最高纪录。
  信息化建设使榆树湾煤矿“智能矿山”“平安矿山”梦想变为现实,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该矿也大踏步走上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秘书处)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