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加速转型,榆林经济将现升级版

时间:2014/3/20 15:05:49

    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受煤炭市场疲软的影响,榆林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潮。面对难关,榆林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拼搏,化危为机,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第十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座谈会后,按照省委书记赵正永提出的“打造榆林经济升级版”要求,榆林进一步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隆冬时节,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新建成的世界最大的智能温室大棚里却温暖如春、充满生机: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直观展示让人一目了然,运用世界前沿农业科技培育的有机蔬菜青翠欲滴。大棚的主人——靠办煤矿、焦化厂起家的榆阳区瑞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连平告诉记者,仅建设这个3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他就投进去1亿多元,公司的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全部建成共需投资3亿多元。像刘连平这样转而从事农业、服务业等非煤产业的煤老板,在榆林还有很多。
    去年4月,省委书记赵正永在第十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座谈会上要求打造榆林经济升级版,之后,省上支持府谷县开展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支持神木县争取国家金融改革试点以及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新27条”等政策相继出台,这声声“鼓点”中,榆林经济转型升级的步子越来越快:不止很多从事煤炭产业的企业家转而从事非煤产业,能源化工产业链条也在进一步拉长,十多个投资超百亿的资源深度转化项目正加速推进、建设,一个资源集约型、内生动力强的榆林经济升级版将在几年内打造成形。

    转方式,迈向发展新路径
   近两年,榆林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去年前三季度,榆林市实现生产总值2023.97亿元,增长8.5%,增速同比回落3个百分点。
   “增速的回落导致外边一些人唱衰榆林,但我认为减速恰恰说明榆林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在转换,即正在由外生动力向内生动力、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质量和效益正在大幅度提高。”榆林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
    如其所说,长期以来,由于榆林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矿产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初级转化,导致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特别是当煤炭市场疲软后,这种态势暴露无遗。于是,榆林市不得不瞄准一条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的新路:着力由低层次资源开发向高端化资源经济转变、由单一性资源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由资源驱动式增长向创新型发展转变。
    榆林煤炭资源整合后,新的采掘工艺使传统生产方式下的块煤绝大多数变为面煤,而面煤却难以直接生产兰炭、提取焦油甚至发电。如何利用好面煤成为资源转化中的最大难题。
    为此,位于榆神工业园区的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数亿元研发粉煤低温快速热解技术,今年,这项能用面煤生产出半焦、煤焦油、煤气乃至柴油、石脑油、液化气等多种产品的新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院士等9位权威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定该技术“系世界首创,居领先水平”。
    由于该技术能够解决机械化煤炭开采产生的大量面煤出路问题,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对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榆林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之一。
    其实,在研发上如此舍得投入的远不止富油公司一家,府谷县恒源煤焦电化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也在搞类似的技术攻关。
    榆林市政府副秘书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怀珠认为:“榆林能源化工产业要转型升级,首先必须在技术、质量上转型。如果产业链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取得突破,如面煤生产兰炭技术解决了,煤制油技术引进来了,不仅能够化解榆林煤炭产能过剩问题,能源化工企业的竞争力也将大大增强。”
    化工专业科班出身的榆林能源集团总经理宋玉琦说:“榆林煤转化之路走了十多年,至今只走到两步,煤到甲醇再到醋酸等产品,连第三步也没迈出去,所以,煤炭深度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大有文章可做,我们集团现在就准备搞一个煤制芳烃项目。”
    记者在新近出台的《榆林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13-2020)》中看到,今后,榆林将“用煤先取油”,即在传统能化产品产能过剩、能源消费结构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榆林特有的富油煤炭优势,构建以煤炭中低温热解推动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油、煤盐化一体化发展的“一推四”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煤化工产业体系,即在发电、气化、液化等装置前先利用热解工艺提取煤焦油,构建中低温热解与现代煤化工、煤电及冶金等共生产业链,形成榆林煤化工产业高转化、大循环、低成本的核心竞争优势。
    目前,榆林已开始向这条路径迈进。在前不久召开的榆林市重大项目协调推进会上,记者发现,13个投资超100亿元项目绝大多数是能源深度转化项目,总投资近400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个,总投资约2200亿元,新开工项目3个,总投资约640亿元。
    这些项目,从产业技术上看大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延长石油集团计划投资270亿元的煤气油盐综合利用项目,可以生产出甲醇、渣油热裂解、聚乙烯、聚丙烯、乙烯及一系列下游产品,达到民用程度,堪称世界典范。它们的落地、建成,使一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在榆林快速崛起。
    预计到2017年,榆林的原煤转化率就将达到50%以上,煤化工产品精细化率达40%以上。

    调结构,打造发展新引擎
    对资源采掘与转化的过度依赖,使经济结构不合理成为榆林多年难治的老毛病。2012年,榆林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5∶73∶21.5,工业占GDP超过了70%,依然明显呈现出“一产弱,二产强,三产滞后”的病态,三产发展水平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
    2013年前三季度,榆林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72.2:25.9,与上年相比,一产比重与上年持平,二产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虽然调整幅度不大,但毕竟出现了一个良好的趋势。
    “走资源深度转化之路现在看没有问题,但资源完了怎么办?榆林决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而要促进产业的多元化!”当榆林的有识之士一次次呼吁而效果难显时,煤炭市场疲软为榆林经济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契机。
    正如榆林市市长陆治原所说:“榆林要实现主动转型,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都要有。政府要强力推进,调整经济结构,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引导企业转型。但市场更重要,这只手比政府的手更有力。从市场角度讲,今年就是转型的黄金期,市场‘逼’着企业转型。”
    为了不错失这个产业转型的黄金期,榆林及时规划建设八大现代产业基地,除“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外,还将打造陕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基地、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能源金三角装备产业基地、西部特色轻纺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的旅游文化产业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业基地。
     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推动下,榆林一批土生土长的企业家开始涉足以前并不看好的现代农业、旅游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非煤产业,一些外来投资商也不再只盯住资源蛋糕,而是开始将资金投向其他产业。
    除加速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非煤产业外,新能源也成为榆林经济多元发展的一个亮点。“原来省上规划榆林到2020年建成百万千瓦风电、光伏基地,没想到我市从2010年建成第一个新能源项目后,短短几年间发展迅猛,今年就可实现这个目标,达到120万千瓦。特别是定边,今年建成了陕西首个百万千瓦新能源示范县。”榆林市发改委规划办副主任马富泉说。
    预计到2017年,榆林的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将占到工业增加值的15%,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1800亿元,占GDP比重的30%以上。榆林经济发展,将会有名副其实的新引擎。

    增活力,营造发展新环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市场从基础作用到决定作用的“升级”,为加速打造榆林经济升级版创造了条件。
    而当市场作用凸显后,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良好环境,增强市场活力。为此,榆林市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提出了产业提升、项目推进、科技创新、城镇带动、生态文明、要素保障、招商促进、政策支撑等八大保障工程。
    在紧紧抓住中省支持榆林转型发展的政策机遇的基础上,榆林市积极构建、完善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政策体系,力求全面消除体制机制的障碍,为企业的公平竞争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为了真正实现创新驱动,榆林市委、市政府在去年4月专门召开了人才暨科技创新大会,继出台推进科技创新二十条意见后,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围绕现代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特色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用5年时间,引进50名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0名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提升20000名高层次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要使榆林经济发展拥有长久动力,必须靠新型城镇化释放内需潜力。近两年,榆林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榆林城投集团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先后为市住建局提供项目资金26亿多元,使榆溪河综合治理、市政道路桥梁等6大民生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同时,为了加速人的城镇化,榆神工业区、榆林高新区、榆佳工业园等园区都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高起点规划,一二三产齐上,吸纳大量农村人口就业、居住。最近,包括榆林在内的呼包鄂榆城市群被列入将要打造的十个国家级区域城市群,无疑会为榆林经济的转型升级起到重要带动作用。
    生态环境是榆林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榆林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加强污染治理,使榆林出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良好态势。2013年,当不少地方持续出现雾霾天气时,煤城榆林总是天朗气清。
    良好的发展环境,加上招商引资机制、措施的创新,使榆林在煤炭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仍然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记者从榆林市招商局获悉,今年,榆林市共实施招商项目250多个,省外资金到位364.7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也许能反映榆林经济此刻的状态:看似冬天,其实孕育着春天。伴随着打造榆林经济升级版的坚实步伐,榆林持续发展的春天正在到来!(陕报驻榆记者:白亮)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