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解读
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国发展放缓、榆林更是面临近十年来发展最为困难的时刻,陕西省委、省政府又一次出台支持榆林发展的新27条即《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这个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与以前的27条对比有什么变化?在新27条的引领下今后榆林发展能摆脱低迷吗?
5年前,在2008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机,榆林经济发展低迷的背景下,陕西省委、省政府适时出台了支持榆林发展的27条即《关于进一步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经过短暂的经济发展降速后,榆林一路绝尘继续领跑陕西经济发展。
不久前,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国发展放缓,榆林更是面临近十年来发展最为困难的时刻,陕西省委、省政府又一次出台支持榆林发展的新27条即《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这个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与以前的27条对比有什么变化?在新27条的引领下今后榆林发展能摆脱低迷吗?
资源诅咒:不得不转的战略机遇期
榆林的经济因煤而兴,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榆林对煤炭产业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
2000-2010年榆林工业化率从38.3%快速上升到67.1%。然而工业的快速发展非但未能形成分工深化和产业链条延长,带动产业广域化发展,反而在能源产业的强势“挤出”下,使非能源类产业整体陷入困境,现在榆林的产业整体上仍停留在出卖资源为主的状态,原料或初级产品输出比重高达7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资源富集的北部六县中有三个县进入过全国百强县,而缺乏资源的南部六县整体上仍属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除此之外,在矿产开发的局部区域,由开发造成的生态难题至今未能破解。水源破坏、径流断绝、地表下陷、荒漠化问题尤为突出。“这些现象都是经济学上‘资源诅咒’现象的显现,一般情况下传统资源城市往往最终是通过盲目开发、粗放增长、矿竭城衰、被迫转型等四个阶段实现转型。”一位专家指出,榆林依赖煤炭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正处在粗放增长时期。
特别是从去年以来,全球经济低迷带来能源需求减少,全国经济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基调下,不再是只追求发展速度,经济平稳发展,适度增长带来了对能源需求的减少,而榆林整个经济受到能源市场变化所主宰,一遇煤炭价格下跌,便会出现增速放缓,今年上半年,榆林经济增速全省地市中位次较低。
当前榆林的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开发,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既要继续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但又受制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趋紧,煤炭及其他主要产品价格的下滑,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增大。
显而易见,现实中的榆林正面临着两条战略路径的选择:一条是遵循科学发展的要求,顺应现代科技的最新趋势,推进创新引领,下决心根治资源型经济的固有弊端;而另一条则是在“资源诅咒”的陷阱中陷下去,重蹈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覆辙。
“可以说榆林经济已经到了不得不转的时期,但另一方面来看也是主动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陕西省行政学院教授曹钢说。在这个关键节点上,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支持榆林发展的新27条即《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为榆林主动转型发展助力。
主动转型,从“三转化”到“三转变”
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新一轮政策措施,旨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从深层次破解制约榆林持续发展的瓶颈和难题。《意见》的6大类27条政策措施,涵盖了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支持力度比原“27条”更大,范围更广。对榆林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即将榆林建成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四化同步”的区域中心城市、开放创新的活力城市、“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西规模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新、老27条最大的不同是理念,新27条更加突出‘创新引领、主动转型’的战略,其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实现由低层次资源开发到高端化资源产业转变、单一性资源产业到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资源依赖型增长到创新型发展转变。”曹钢说,“而老27条在实际产业发展中更加着力于三个转化,即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转化、煤电气向能源化工业转化。”
从具体措施上可以看出,老27条首先就提出的是进一步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而新27条则提出的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确定做强、做优能源化工主导产业后,更是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接续产业,发展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大力发展煤炭采掘、油气钻采、化工、冶金、节能环保、专用汽车、新能源、农机八大装备制造业,着力培育装备维修、租赁、研发、培训、会展五大装备服务业,构建装备制造和装备服务相互带动、相互支撑的产业体系;大力促进有色金属产业与制造业上下游产业一体发展,支持榆林适度增加铝镁合金产能并有效延伸产业链,到2017年以铝镁合金加工为主的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打造“世界镁都”,加快建设综合产值千亿元级的国家重要的镁产业基地。当然,对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特色农业、传统特色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新27条都有比较明确的5年规划。
除此之外,新27条对于城镇化也提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提出了推进横山撤县设区,恢复“榆林卫城”传统风貌,打造“一城五区”新格局,支持神木、靖边撤县设市,有序推进乡镇撤并、撤乡镇设街办。对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提出在资金扶持、资源配置、生产力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立足南六县实际,优先布局推进一批延伸产业链的“造血翻身”项目。
当前榆林民营经济也遇到了困难,新27条提出了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大民营经济扶持力度,全面加快府谷县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 对于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和环境问题,新27条也有新的定位:榆林今后要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以率先在全省建成小康社会为统领,统筹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提出到2017年,榆林森林覆盖率达到32%,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又好又快,主动转型需要“换挡期”
可以说,以前的27条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效果明显,政策5年到期后,当前接续的新27条效果马上会显现吗?
“不要指望新27条的出台、实施会给榆林经济带来立竿见影的作用,5年前的金融危机带来短暂的经济发展低迷,主要是受到市场本身的影响,可以通过继续做大、做强煤炭产业进而化解,而此次不仅是市场的问题,榆林煤炭产业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即使是市场转暖,要继续保持前十年那样的高速发展已经不可能。”一位专家指出。
事实上,要实现主动转型发展就要按照“发挥和利用好能源资源优势,促进经济总量有质量有效益地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要求实施。可是,无论是从单一性资源产业和粗放型增长到形成又好又快发展,从仅以少部分人的暴富和非公平的利益格局到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还是从仅以短时期内的拼资源和不顾生态承载能力的开发到形成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一个转型发展的过程。
“主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指标的回落是正常的,这是必不可少的阵痛期,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都应该给予充分理解,给榆林一个主动转型的换挡期,让其放开手脚转型。”曹钢指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简单地缩减对资源的开发和改变资源类产业的骨干地位,而是要提升资源类产业的技术水平和集约化程度,更要防止单纯地依赖上级的照顾和外部的扶持,而是以政策支持为酵母,着力内生活力和区域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据悉,为了使新27条可持续地发挥作用,榆林市委、市政府除无缝对接支持政策、挖掘政策潜力外,还将出台四个配套方案。
“只要我们学习、贯彻、落实好新27条,按照规划一年接着一年干,必将对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转型跨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说。(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