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邓小平同志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丰功伟绩将流芳百世他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年大会上的讲话,饱含对老一辈革命家的真挚情感,充满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自信和责任担当!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拨乱返正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迅速走上百业兴旺、蓬勃发展的光明大道。中国矿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我们国家从一个矿业小国跃入了世界矿业大国的行列。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速发展的经济,要求中国矿业提供更多的资源
改革开放,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产业结构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经济高速发展,虽然改变了矿产资源的消费结构,降低了单位产值中矿产资源的消费量,但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没有根本改变,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处于基础性、支撑性地位。从已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存在极强的依赖性。
(一)经济高速发展情况
从人均GDP水平的角度看,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1元人民币,仅为同期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是当时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国家。从2017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660元人民币,约合8800美元,到202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358元,约合1.27万美元。从201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4200美元已经连续14年为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数量规模上看,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23年,我国GDP为1260582亿元,约合17.89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23年的17%,仅次于美国,贡献全球经济增长32%。从2010年我国GDP超过日本,已经连续14年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经济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名义增速高达14.5%,刨除年均4.8%通胀率,年均实际增速仍高达9.3%。显然,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
(二)高速发展经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能源来源,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是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目前,中国矿业生产和消费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已是全球矿产资源第一消费大国,也是全球矿产资源第一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2035年前,我国战略性矿产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将面临消费数量和种类均增长的态势。根据多项数据和报告,中国的矿产资源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1%,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金属矿产消费国,在全球矿业中的地位非常显著。中国在全球矿产资源生产、供应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世界矿业市场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在境外获得的矿产资源权益量和产能,如钴矿、镍矿、铝土矿等,均达到或超过国内消费量的一定比例,显示了中国在全球矿产资源市场中的影响力。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尤其战略性矿产是对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国防军工等先进产业具有不可替代重大用途的金属元素及其矿床,是支撑能源转型、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战略物质基础。全球地缘政治不稳定性增加、全球资源问题政治化和主要矿产品价格金融化等因素,对主要矿业生产国和矿产资源市场产生不确定性影响,中国也面临着境外资源供应的风险。由于石油、铁、铜、镍、钴等紧缺战略性矿产品供应“大头在外”,境外资源供应面临较大的风险。战略性矿产资源是服务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资源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事关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
(三)我国工业和制造业发展对矿产的需求情况
高速发展的经济对矿产的巨大需求,其种类和数量均双增长。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块钢铁、一块香皂要靠进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无论是从工业门类的完整性、工业发展的历史和成就,还是工业产量的全球领先地位来看,中国都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世界上工业门类最全的工业制造国家。自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世界排名第一,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以来,2023年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占居全球第一。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冶炼、加工制造、材料生产的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有力支撑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及制造业庞大的原料需求。据有关资料显示, 2023年我国矿石开采量,按矿产类别看,煤炭46.58亿吨,为1978年的7.5倍;原油产量为2.08亿吨,为1978年的2倍;黑色金属矿产9.99亿吨,有色金属矿产4.44亿吨, 贵金属矿产0.61亿吨、三稀矿产0.21亿吨、冶金辅助原料矿产2.47亿吨、化工原料矿产3.22亿吨、特种非金属矿产7.97亿吨,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54.84亿吨,水汽矿产0.19亿吨。2023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超过了3.9亿吨,原油产量为2.08亿吨,天然气产量为2300亿立方米。2023年我国非油气矿山开采矿石总量约为124.17亿吨。另外,1978年我国原煤产量达6.1786亿吨,为1949年的19倍;原油产量达10405万吨,为1949年的867倍;铁矿石产量达11779万吨,为1949年的199倍;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95.24万吨,为1949年的73.26倍;黄金产量达19.673吨,为1949年的4.8倍;化肥产量达869.3万吨,为1949年的1448倍;原盐产量达1952.5万吨,为1949年的6.5倍。以上数字虽然统计口径不同,但从不同侧面说明了高速发展的经济对矿产的需求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要增强产业韧性和抗冲击能力。要开展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水平调查评价,动态掌握资源利用情况。支持符合条件的共伴生矿、低品位矿和尾矿综合利用,引导企业提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实现优矿用好、呆矿用活、劣矿用足。加大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战略性矿产开发利用。
(四)改革开放以来,矿产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矿产对外贸易持续发展,2010年我国石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4.8%,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为53.6%。2011年以来,连续14年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在1万亿美元左右。2023年我国大宗矿产品进口量和进口额实现双增长。我国大宗矿产品进出口量:2023年,原油进口量5.6亿t,同比增长11.0%;石油对外依存度72.4%,比2022年提高2.3个百分点。天然气进口量16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9%;天然气对外依存度41.9%,比2022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23年,铁矿石进口量11.8亿t,同比增长6.6%,铁矿石对外依存度79.7%,比2022年提高0.6个百分点。累计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为5,500,864.0吨,同比下降6.3%。年累计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2,753.6万吨,同比增长9.1%。累计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量为5,675,255.5吨,同比下降13.9%。年累计钢材出口量为9,026.4万吨,同比增长36.2%。年累计稀土出口量为52,306.5吨,同比增长7.3%。2023年,煤炭进口量4.7亿t,同比增长61.8%。煤炭进口量大幅增长的原因,一是国际煤炭市场供需较为宽松,进口煤炭价格低于国内煤炭价格。二是我国进口煤炭零关税政策的实施。自2022年5月以来,我国对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直至2023年底。三是国际煤炭供应大幅增加,蒙古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煤炭出口明显增加,国际煤炭价格持续走低,我国进口煤炭到岸价比国内煤炭价格具有明显优势。我国矿产品贸易额: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2年中国采矿业进出口总额为1.2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出口额为0.49万亿美元,增长8.9%;进口额为0.74万亿美元,增长4.8%;贸易逆差为0.25万亿美元,扩大15.7%。2023年,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炭、铁和铜矿的进口额合计为4.76万亿元,同比增长4.8%。我国大宗矿产品贸易结构:从产品看,主要出口产品有稀土、钨、锡、铝等有色金属及其制品;主要进口产品有铁矿石、铜、镍、锌等有色金属及其制品。从分市场看,主要出口市场有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进口来源地有澳大利亚、巴西、南非、智利等资源型国家。
二、所有制体制改革,所有制度多元化,民营矿业对中国矿业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矿业所有制是随着改革开放与时俱进。1988年以前为单一计国营矿山企业;1989~1995年,除国有国营矿山外,还有集体、个体矿山开发利用。1996~1998年,按矿山经济类型管理,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大中型矿山和非国有及小型矿山。1999年以来,按经济类型进行统计,且内容更加明细、丰富,它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其他类型企业。民营矿业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已经有了自己相应的地位。民营矿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相关法规体系的建立、完善而发展。
(一)民营矿业的发展情况
民营矿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相关法规体系的建立、完善而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颁布前后及修改,大致分为3个阶段:一是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颁布之前,民营矿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就已存在,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民营矿业仅以极少数的个体采矿和乡镇集体企业形式存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颁布前,进入改革开放初期阶段,这个阶段民营矿业发展的特点是无法可依,所有制形式单调。民营矿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中国矿业整体实力,增强中国矿业对国家资源供给的能力。二是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颁布之后到1996年第一次修正案出台之前。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正式颁布实施,在这个阶段各省、区、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本省(区、市)具体实际,都制定了相关管理法规,开始大力宣传推行依法办矿,并要求必须办理或补办勘查、采矿许可证,依法持证办矿。同时,持续大力开展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整顿,《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贯彻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个阶段民营矿业发展特点是: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出现;民营矿业发展开始逐步纳入法制轨道,主流民营矿山企业基本依法办矿,但探矿权、采矿权仍是通过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授予,同时无证开采的现象仍然相当程度地存在;民营矿山企业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在本阶段后期(1993~1995年)达到高峰,其作用开始显现;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矛盾突出,整顿力度加大。三是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正案出台之后。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明确了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并依法有偿转让,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矿业权的财产权和商品权的属性,特别是1998年《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和其他一系列规定、办法的出台,以及多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宣传、实施,矿业发展环境的改善,使矿业权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市场中运作成为可能。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民营矿业发展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矿业权依法出让、转让制度开始运行,民营矿山企业对矿业权的认知有了极大的提高和重视,其矿业权的获得除行政审批外,还可以通过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取得,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开始显现,虽然仍存在非法勘查、采矿和矿业权非法转让,但这已不是主流;民营矿业经济形式和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尽管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发展的极不平衡性(如各省(区)投资矿业量和质的差异性,以及在发展进程中一部分企业走上现代企业轨道,另一部分仍处于低水平状态等),但民营矿业已开始从数量型向质量提高方向转变并逐步进入依法、有序的发展阶段。
(二)民营矿业开发矿产资源情况
从总体数量上看,目前民营矿业开发以非金属矿产为主,而金属矿产次之。非金属矿主要是:砂石、粘土、建筑石材(含饰面石材)、水泥灰岩、熔剂灰岩、白云石、萤石、煤、硫、石膏、盐矿、方解石、叶蜡石、高岭土及膨润土等粘土类矿物等;金属矿以铁、锰、铜、金、铅锌、锡、锑等为主,近年高效益金属矿产开发在增长。民营矿业开发的矿种约180余种,它与各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特色相一致,与中小型矿床丰富程度相一致。目前,民营矿业企业(除少部分非法无证开采外)均已通过申请审批,或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取得矿业权。根据民营矿业企业自身的条件和矿产资源条件,大部分民营矿业企业所开发的资源仍是国有矿山边缘零星资源或不适合国营矿山企业开采的小型矿产地或没有做过详细地质工作,乃至没有做地质工作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非金属矿产,如建筑石材等矿产。随着改革的深入,民营矿业企业实力、素质的提高,特别是矿业权市场启动以来,民营矿业投资和经济成分多元化局面已经出现,在矿业权市场上已可平等地获取矿业权,民营矿业资源来源状况正逐步改善,已经有不少民营矿业企业通过矿业权市场运作取得有规模,且经详细勘查的矿产资源。这种情况逐步增多,同时,也有少数有实力的民营矿业企业开始自筹资金依法取得探矿权进行矿产资源的风险勘查,解决后继接替资源储备,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三)民营矿业对中国矿业的贡献
民营矿业随着改革进程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快速成长,现在民营矿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矿业已构成我国矿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些矿产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发展的依托。民营矿业的发展对各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矿业在有的矿业行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有色金属管理部门统计,非国有经济成分占1/2以上。据有关资料,全国民营矿业企业不仅数量上远大于国营国有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5.3%,而且在年开采矿石量、产值以及矿业就业人数上均超过国营国有企业,分别约占总数的74%、52%、63%。各省(区)由于矿产资源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因此在上述几方面存在差异。许多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发育省(区),矿业经济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依托,如安徽省池州地区,民营矿业543家,占该市矿山企业总数的97%,矿业产值占该市工业产值的25%,矿业、旅游业、农业并列为该市经济发展三大支柱;福建省泉州市,民营矿业年产值6亿多元,如果加上矿产加工业,每年产值达300亿元;广西的南丹、大新等县都把矿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南丹县地方财政税收的70%来自民营矿业,大新县上交税金中60%是民营矿业提供的。民营矿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当地教育、交通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民营矿业还激活了当地资金、人力等各种资源潜力的发挥,带动各项服务业市场的发展。民营矿业发展对我国矿产资源特点的发挥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三、走出国门为中国矿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矿山企业走出国门开发矿产资源,既弥补了国内矿产资源的不足,又扩大了中国矿业在国际上的影响。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为解决我国矿产资源短缺、保障矿产资源供应安全,国家鼓励矿业企业积极走向世界,开展矿业开发与投资。当前我国已经成为矿产资源第一贸易大国,矿业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矿业“走出去”势在必行,也是世界矿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中国矿业走出去的情况
目前,我国发展对外矿业投资的相关政策措施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我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逐渐形成“统筹协调、信息引导;地勘先行、企业跟进;金融保驾、保险护航;人才培训、搭建平台;技术合作、产业联合”的多部门联动机制格局。然而,《全球矿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全球矿业投资总体面临三大风险,即政治和安全风险增加(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等)、保护主义抬头(加税、国有化等)、矿业投资壁垒升高(安全审查增加),这加大了境外矿业投资挑战和风险。同时,我国现行境外矿业投资相关政策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财政资金支持范围狭窄,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则资助不足;境外矿业投资税收政策形式单一;国内矿业市场不健全,服务配套措施未能到位,中介服务能力不足等。因此,我国矿业“走出去”必须依靠国家力量,完善财税优惠、金融市场建设、人才培养等政策措施,助力矿业企业顺利“走出去”。
(二)中国矿山企业在国外开发矿产资源情况
我国境外矿业投资至今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是探索起步阶段,即20世纪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二是成果巩固阶段,即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4年;三是快速发展融合阶段,即2004—2012年;四是矛盾凸显和转型发展期,即2013年至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对外布局矿产资源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矿山企业到国外开发矿产资源一般有4种方式:一是独立投资、独立经营。由中资企业投资获得探矿权和采矿权,或者并购国际矿业企业已有的矿山进行改建扩建,进而在所在国建设采选厂或冶炼厂,产品大多运回国内。这种方式决策效率高,利润分配没有争议,但往往更具风险,易受到他国企业巨头和当地政府的影响。二是投资建厂,从当地采购砂石。这种方式没有采矿权,是与当地已经取得采矿权的企业签订供矿协议,锁定价格进行长期供销合作。操作简单,但受制于人。三是合作开发,共同经营。这种合作方式主要由中资企业进行投资并控股,同时给予所在国政府或所在国矿业公司一部分股份,所在国派驻人员担任部分管理职务,中外双方共同经营,共担风险,按比例共享利润。前期需要明确合同细节,保障利益不受损,后期双方可以共享技术、管理经验。四是抱团合作,一同“出海”。这不仅指和国内的企业合作,也可以和海外的企业合作,共同在其他国家进行投资。集群式合作投资有利于建立战略联盟,取长补短,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在境外获取石油、天然气、锂、铜、镍等能源矿产资源,既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矿企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矿企需采用多元的方式获取海外矿产资源,进而防范各类投资风险。
(三)走出去的中国矿山企业对中国矿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中国矿山企业走出去,通过积极寻求海外资源、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吸纳、海外并购等方式,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也为国内矿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走出去的中国矿山企业通过国际化战略,积极寻求海外资源,有效缓解了国内资源紧张的问题,保障了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例如,赤峰黄金早在2015年就将目光投向海外,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区域寻找优质资源,通过并购等方式,成功进入西非加纳等国际重要产金地区,这不仅扩大了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国内黄金资源的补充做出了贡献。
走出去的中国矿山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注重资源的获取,还加强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吸纳,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参与全球矿产资源配置,拓展境外资源利用的空间和能力,同时加强矿产资源储备,这些企业逐步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
走出去的中国矿山企业还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如在海外勘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有效管理海外子公司等,但这些挑战也促使企业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国际化策略和管理模式,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矿业的发展。
走出去的中国矿山企业,一些通过成功的海外并购,不仅获得了运营中的优良矿业资产和海外矿业开发和运营上市平台,还得到了成建制的国际矿业运营管理团队和管理体系,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全球化矿业运营能力。例如,中国五矿通过一系列的海外并购,不仅获得了世界级的资产,还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化水平,成为中国金属矿产企业境外并购金额的新纪录保持者。
矿产资源全球配置是大势所趋。在矿业开发过程中,根据矿产资源、基础设施、人才、设备、贸易等多种因素合理布局产业链,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满足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最终实现我国与资源国的共赢。
此时此刻,新时代,纪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缅怀邓小平同志!
此时此刻,新时代,我们想起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两段话:一是“到下个世纪五十年,如果我们基本上实现现代化,那就可以进一步断言社会主义成功”。二是“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此时此刻,新时代,我们距实现确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只有10年多时间,实现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也只有20多年时间。时不我待,催人奋进。
此时此刻,新时代,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聚合亿万人民磅礴伟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团结奋斗,不断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丽篇章,努力为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朱训,江苏阜宁人,1930年生,1957年毕业于苏联第涅伯尔彼德罗夫斯克矿业学院地质系。原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国矿业联合会创会会长,第八届全国政协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
中国矿业报 绿色矿山网 2024年09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