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含水层结构保护技术获重要进展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了中国矿业大学范立民教授团队4项发明专利,这标志着在高强度采煤条件下含水层结构保护技术获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以含水层结构保护为核心的保水采煤技术(简称保水采煤技术)逐步成熟,并形成了一系列专利技术。范立民、马立强、武强、李涛、蒋泽泉、冀瑞君、孙魁、白如鸿、孙强、高颖等20余人组成保水采煤研究创新团队,2024年 2月获批陕西秦创原特厚煤层保水开采“科学家+工程师”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范立民教授任首席科学家。项目团队围绕着矿区含水层结构保护目标,通过不同地质条件下采煤含水层结构扰动评价技术、保水开采技术的系统创新,发明了一系列保水采煤技术、材料和工艺。包括矿区含水层参数精准获取技术、保水采煤地质条件分区技术、煤层顶板含水层保护采煤技术、煤层底板含水层保护的材料工艺与技术,制定了保水采煤领域系列标准,创建了保水采煤的科学技术体系。解决了传统采煤方法损坏含水层结构导致生态退化的难题,保水采煤技术已成为西部生态脆弱区煤矿安全绿色开采的核心技术之一。
截止2024年8月底,范立民教授团队在保水采煤领域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5项(含美国、澳大利亚、南非、荷兰等先进采矿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0项,软件著作权10项。出版专著5本,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30篇)。
榆林作为保水采煤技术的发源地和形成地,也成为保水采煤技术最大的受益者。2003年在矿区规划阶段开始采信保水采煤地质条件分区预测技术,合理选择开采区域。2008年开始推广应用保水采煤技术。早期在榆阳区地方煤矿推广窄条带保水采煤技术,2012年在榆树湾煤矿推广限高分层保水技术,在原榆阳煤矿推广膏体充填保水技术,在张家峁、红柳林、柠条塔、西湾露天等煤矿推广注浆隔离保水技术,在金牛、永乐、榆卜界等煤矿推广连采连充保水技术等。通过保水采煤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保护了生态潜水,在历次国家生态环保督察中,没有因为采煤对含水层结构损坏而受到问责或整改,相比邻近省区,成为保水采煤技术最大受益者。
同时,保水采煤技术还在山西、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多个大型煤炭基地得到广泛应用,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了我国煤炭主产区环境保护的“卡脖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