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陕西局一八五队干部职工,牢记使命,开拓创新,以地质工作的先行性、基础性为己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化经营为主线,发挥驻地区域和专业技术优势,在服务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实现兴陕富民、建设西部强省的进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行业主管部门和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该队依托专业技术优势,利用在陕北侏罗纪煤田勘探施工二十多年的技术成果,开展新的地质找矿行动,先后完成西湾露天、大保当、小保当、青龙寺、孟家湾西、尔林兔等重大资源勘探项目。并实施了柠条塔、南梁、榆树湾等大型煤矿补充勘探项目,完成了钻探进尺近百万米,提交煤炭储量200多亿吨。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了后续资源保证,为榆林乃至陕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从事传统地质勘探工作的同时,他们秉承“大地质、大市场、高素质、高效益”的经营发展理念,通过增加技术含量,低成本扩张,向地质勘探的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在煤田勘探、水源勘查、石油天然气钻井、煤岩测试、测绘工程、矿山工程、灾害防治、煤矿抢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建树。使队伍的发展迈上新台阶。在2008年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之后,三年迈出三大步,2011年全队共完成各类地质项目121个,竣工各类钻孔366个,实现钻探总进尺 25万多米,完成货币工作总量2.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队伍保持了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落实找矿行动,完成重大勘探工程
“十一五”以来,该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找矿成果,为缓解能源的瓶颈制约问题,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合理规划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提供了科学依据,更为大型煤炭企业开辟新的资源接续提供了保障。
——2005年3月,该队承接了号称宁夏 “一号工程”——宁东煤田灵武积家井普、详查地质勘查项目。在地层复杂、煤层多、施工条件艰苦的情况下,面对地质工作程度低,可借鉴和参考的地质资料少而散等诸多困难,通过综合勘探手段,认真分析,对比研究,查明了其含煤规律和地质构造特征,得到评审专家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并成为宁东煤田勘探的样板地质报告。
——2004年到2007年的近四年间,该队承担了中外合作——西湾露天区勘探项目,完成钻孔232个,钻探进尺38916米。在生产组织、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诸方面得到了外方的高度评价,达到了国际标准,并获得“最佳勘探奖”。
——榆神矿区孟家湾西、尔林兔井田勘探,作为陕北侏罗纪煤田中深部找矿的重要任务,历时近二年,完成钻探总进尺88947.53 米。施工中,采用新型采芯器具,提高煤岩层取芯率。应用套管护壁技术,解决了钻孔流沙层的施工难题,保证了一次成孔,从而解决了在沙漠地区深部勘探中的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钻探效率,其中有三台钻机平均月钻效达到1500米。
——2011年取得榆林南部横山三叠纪找煤勘探的新进展。该队在开展横山沈石畔三叠纪煤田勘探的基础上,又于2011年在该县王家峁开展新一轮三叠纪煤田找煤勘探,实现钻探工程量2.9万米。经过两轮勘探,共探明煤炭资源量3亿多吨,为榆林南部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在落实地质找矿行动的同时,他们把生产和科研相结合,在地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大型矿区煤炭开采水资源动态及保水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获得2011年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尔林兔区普查》获得2007年全国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二等奖;《煤田综合勘探技术及陕北榆神矿区详查与勘探》荣获200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提交的《宁夏宁东煤田积家井勘查区(中南部)煤炭详查报告》和《榆神矿区大保当补充勘探报告》同时获中国煤炭工业优质地质报告一等奖;柠条塔、曹家滩等六项补充勘探先后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地质报告。
二、开展科研攻关,解决矿山生产技术难题
他们以地质科技为先导,就陕北侏罗纪煤田煤炭安全开采、合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溃沙溃水对煤矿生产造成的影响,与中国矿大、神南煤炭公司联合进行科研攻关。通过煤矿地下水动态分析观测,利用物化探、钻探等技术手段,进行观测、分析和研究,摸清了煤矿水文地质基本状况,并建立基础资料库。同时,围绕溶洞突水、断层突水及其他水灾害事故的征兆,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预测预警、应急救援等方案,解决了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保水采煤问题。
围绕陕北能源基地建设,该队每年承接的大小矿山地质工程项目达三十多个,其中有影响的为:红柳林矿、内蒙虎豹湾矿、小纪汗矿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柠条塔3-1煤大巷水文补充勘探地质报告、榆树湾煤矿潜水动态观测及分析研究报告和井上井下测量控制工程、府谷县矿山环境调查、段寨井田水文地质补充勘探,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使该队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为矿方解决生产技术重大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地质技术支撑。
三、发挥专业优势,服务能源化工基地
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升级。2008年,该队成立了陕北综合实验室。以煤质测试、技术咨询为基础,采用国内先进的煤质检验仪器,实现电脑一体化检验分析。通过上门服务、现场采样,开展煤矿、瓦斯、煤尘、自燃倾向性、水分含量、全硫含量、挥发分、灰分、粘结指数等煤质评价,为矿方提供了优质的煤质检测分析报告。
变单一的煤田地质测量业务拓展为多方位的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在开展煤矿布局、工业广场、公路桥梁、沉降观测等测量业务的同时,采用CAT高精度磁悬浮陀罗全站仪,用于矿山井下测量、大型隧道贯通、钻孔联测、边坡导测、建立方位基准、道路导航等。其中在黄陇矿区万米井下对接测量获得精确成果,标志着他们在井巷控制测量中达到了新的高度。
兴修水利,成功启动河流渗渠工程。为了发展盐化工业,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2009年8月,该队承担米脂县工业园区水源井工程,经过三个月的施工和抽水试验,超出原设计出水量,五个供水井水量达49476吨/日,开创了陕西省利用河床渗渠辐射井供水量之最。
在从事地质勘探的同时,该队积极向石油、煤层气、天然气勘探等领域延伸。组建的ZJ30、ZJ40大型石油钻机在长庆油田参与施工,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构造及特点,采用新的钻具组合,钻井参数、钻井液性能及配方,无线随钻等关健性的新技术,大大提高钻井工程的效率和质量,五年来共竣工油气井70多口,实现钻井进尺近40多万米。使地质延伸产业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并为中深部钻探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承担社会责任、彰显团结奉献精神
2010年9月,该队承担了汶川地震科学钻探(WFSD)工程。该项目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组织,由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中心负责实施,其目的旨在龙门山断裂带实施科学群钻,通过地下岩心采样、流体测试,获取地层地质信息,反映断裂带的构造、形成和演化特征,从而试图寻找地震活动规律,以提高人类预防地震灾害的能力。WFSD-2孔是该工程中首个设计超过2千米的全孔取芯钻孔,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破碎,岩芯采取率要求高。2011年9月,该队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了一支35人的钻探施工队伍奔赴施工现场,参加施工的职工以“打好汶川地震科学钻探攻坚战,彰显陕煤地质功勋队伍新风范”为目标,经过近二十个月的施工,顺利完成了二号孔的全部施工任务,实现了在地震断裂带上钻深达2283.56米的新突破。
2009年10月17日,神木县永兴高庄煤矿发生冒顶事故。接到矿方的营救请求后,该队即刻派出二台钻机和精干人员火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技术人员认真分析井下冒顶引发的地质灾害状况,施工人员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经过不懈努力,将钻孔打至巷道预定位置,与井下贯通,成功打通一条生命通道,营救出井下被困三名矿工。
五、实施“科技兴队”, 提高现代化勘查水平
1.应用先进的钻探技术与装备,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的地勘钻探施工队伍,实现地质勘查工作的现代化是他们不懈的追求和目标。近三年来,该队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购置XY系列钻机9台(套),分别满足了陕北及周边地区不同地层的浅、中、深岩心钻探施工。同时,为发展地质延伸产业,还购置了坑道钻机和大型石油钻机,在井下钻进和石油天然气钻井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施工中,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诸如无线随钻、液动锤、浅孔锤等多项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不断完善钻探队伍的管理职能,造就了一支专业性强的钻探施工队伍。
2.大力推进地质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该队注重提高计算机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把数字化地理信息和先进的勘查手段相结合,增强地质勘查的服务能力。投入20多万元,购置办公自动化系统,开通光纤网络,实行内部局域网;强化资质申报和管理中的责任意识,发挥资质作用,完善和调整资质等级和范围,进行钻孔测井技术的升级;建立了地质技术网站,计算机联网联用,实行网上远程登录,实现了地质资料信息的交互式使用,大大提高了地质报告的编制水平。
3.做好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提高队伍素质。他们以实施省局提出的“5511”人才培养工程为重点,打造高层次的地质科技创新团队。通过灵活的方式,聘用高技能人才,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全员综合素质,组织钻探人员参加全国钻探技能比赛。举办了测量、煤质、地质环境等专业培训,举办了平面设计、计算机三维制图、测量专业、冻结孔施工、石油钻井工程培训班。分三批安排专业人员学习MAPGIS地理信息软件,提高专业人员的识图、制图能力。先后两度聘请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教授来队讲学,进行地质理论研讨。
2011年6月8日,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李金柱专程来到该队看望慰问职工,肯定了一八五队的历史贡献和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广大干部职工深受鼓舞,信心倍增,表示要再接再厉,创新转型,奋发有为,努力建设成为一支装备精良、技术精湛、素质过硬的现代化的专业地勘队伍,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梁榆平、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