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陕西省地矿局9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黝黑的面孔让我懂得了付出,他们开朗的笑声让我理解了收获,他们的默默无闻让我深深的钦佩。
带着这份敬意和钦佩,我接触了这群执著的找水人,这群现代的钢铁英雄。从府谷山岗,到靖边沙漠;从榆阳乡村,到白于山区……整整40余载,他们苦苦找水,在陕北及周边的这片热土上,到处都有他们洒下的汗水,到处都有他们留下的足迹。他们就是陕西省地矿局9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这支诞生于陕北、成长于陕北、发展于陕北,被老百姓神话了的“找水英雄”队伍——不仅被当地人民称作是“找水的股耾之臣”,赵正永省长也盛赞“908队找水事迹值得宣传”。
908找水队40载的沧桑砥砺,40载的春华秋实。要问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到底有多少地下水、地表水和天然补给水?怎样解决水资源以及环境问题?具体到什么地方有水?什么地方没水?什么地方水多?什么地方水少?水质如何?怎么开采?这一个个如此棘手的问题,唯有908队人才能说得清、道得明。
聆听这群人的故事, 追寻这群人的脚步,我仿佛看到他们疲惫的身影依然在艰难地跋涉
一、塞外找水竞风流
找水工作不是在艰苦的野外就是在偏远的山区,然而,908找水队几十年如一日艰难跋涉,辛勤工作,为群众吃水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他们东奔西走,常年活跃在山间沟畔,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为在塞外找水、克服过去打井的盲目性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1974年到1985年,908大队主要负责区域性、基础性相关的水文地质工作。十年来,他们共完成水文地质普查图12幅,普查面积达80000可km2(涵盖延安榆林两市),提交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8份,为陕北能源基地建设所需供水水源地选择、勘察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1986到2010年,908大队主要在陕北榆、神、府矿区及重要城镇进行以供水为目的的水源地详查和勘探工作,同时开展新一轮水资源勘查以及取水工程施工和工艺总结研究,以解决厂矿及城镇供水,服务于能源基地一期建设。20几年来,他们已完成了3个新农村建设的水源勘察取水,上千口供水井已成井,现在还继续承担了国家跨省区、跨河流、能源基地、城市建设、交通干线、大江大河工程的勘察、设计、防治和施工等工作,为陕北乃至陕西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也许,当看到高高耸起的水塔屹立在山间时,他们感到的应该是骄傲;当汩汩的清泉喷流在希望的田野上时,他们感到的应该是自豪;当看到吃上水的群众脸上绽开幸福的微笑时,他们感到的应该是满足。可又有谁知道,在这自豪和满足的后面,还隐藏有多少鲜为人知的艰辛呢?
在陕北府谷,他们见过年轻的姑娘为了全家的吃用,跑十几里山路去挑水,磨破了双脚,压坏了双肩;他们见过六七十岁的老汉,拖着赢弱的身体,趴在几乎干枯的井边艰难地打水,最后累倒在井台上;他们还见过白发小脚的老太太,一到下雨就端出屋里的盆盆罐罐,接那从房檐上滴下的雨水洗脸洗手,水都用成了黑色,还舍不得倒掉。这一幕幕难忘的情景在他们的心里深深刻上了水的烙印,坚定了他们不找到水誓不罢休的信念。
在此之前,“找水”早已成为困扰该地各级政府的首要工作,但由于难以掌握水文地质条件、技术不过硬等困难因素,均未取得显著成效。
而908找水队通过组织科技人员对此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分析,对府谷原有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并运用新科技理论和技术进行充分的论证,为了给缺水的陕北府谷人民找出可用的水源,他们抢晴天,战雨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不怕脏,不怕累。终于,他们在这一地区不仅仅找到了可用水源,满足了当地人的用水困难,而且还在此地开展针对岩溶水的勘察研究取得突破性认识,使岩溶水的分布范围和循环深度大为增加,从而使可以开发利用的范围大为增加,使得该地很多能源基地用水有水可取、有水可调。
如今,在陕北府谷,已实施供水井30口以上,直接出水量每年1.3亿立方米以上,单井出水量从过去的每天5000-10000立方米提高到15000-50000立方米,为府谷地区的4个工业集中区总投资达1000亿元的能源化工项目直接提供了坚定的水源保障,不仅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了燃眉之急,而且为政府排了忧解了难,不只是对府谷地区地下水源的新勘察研究、也为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赋存条件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式,为能源基地的工业布局提供水资源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贫水区找富水实施的志丹县顺宁镇黄草湾村找水勘查工程的条件非常艰辛。该区大部分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勘查工作不仅大多是在偏远的深山沟壑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且环境恶劣,气候异常,给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雪上加霜。然而,遇到陡峭的大沟谷,他们互相搀扶,一步一步,翻山越沟。队员们中间常说一句口头禅:“天当房子地当床,风餐露宿找水忙,哪里天黑哪里住,风沙尘土全当粮”。就连请来帮忙干活的临时工都说:“别看他们年纪轻轻,干得却比我们辛苦得多,刚毕业就来这么艰苦的地方干活,实在是了不起!”
经过大量的地面工作,最终在该区确定了相对满意的取水位置,打出了一口深638.5米,日出水量312方的优质水井,使当地500多人彻底摆脱了肩挑驴驮去弄水的困境,并有力地推动了志丹县的“移民搬迁,山川秀美,退耕还林,田园经济,羊群圈养”的五个一工程,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有了水的支撑,就能落实一个个项目,才能使发展由理想变为现实。在府谷县南梁煤矿合资扩建时,矿区缺水成为双方能否合作的关键,矿上请了几个地质队先后在此打了好几个井,结果不是干孔就是水量少,有的队伍甚至悄悄地撤离工地,自动放弃,因为无论他们怎样折腾找水,都无法满足矿区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眼看合作项目就要告吹,正在这千钧一发之时,是908大队帮了他们的忙。908队认为,从宏观上讲,这一地区是贫水区,但贫水区并不是没有水,满足矿区用水的水源是有可能存在的,只不过是很难找而已。受煤矿邀请,908大队派员勘查,很快他们分析自己所拥有的详实地质资料,利用科学的找水方法,确定了取水点,随之施工3口井,日出水量929方,完全满足了矿上用水的需求,促成项目的合作。这些事例在他们40年中,特别是最近这两年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也为陕北找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
目前,陕北能源基地70多个水源地勘察报告由908提交,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取水方法由908创建,陕北百万城乡居民用水及农业用水由908解决,陕北白于山区“分层取水、咸中 取淡”的难题由908首次破解,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由908成功实施。到目前,908大队为陕北能源基地寻找到特大型、大型水源地11处(如府谷天桥水源地、神木县沟岔水源地、神木县大、小保当水源地等地),为能源基地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水源保障。
二、依技找水知之成
无论是烈日当头的盛夏,还是飞雪满天的严冬,人畜吃水工程的计划安排到哪里,他们就出现在哪里,没有人计较条件的艰苦,也没有人抱怨野外作业的频繁,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找好水源,给国家一个交特,给缺水区群众一个交待。
虽然理论上地表水少和地下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并不能说明没有地下水,但普查地下水资源并非易事,特别是在缺水地找水难,要把有限的地下水取出来更是难上加难。
然而,这些却难不倒908找水队。近年来,他们依靠科技创新,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探索出了一套灵活的打井取水办法,总结出多种系统取水模式。他们开展的陕北黄土高原严重缺水区的取水工艺研究及取水示范工程,采用水平取水,如渗流井等工艺,在沿黄河的土石山区,解决了城镇、工业园区等集中供水需求。现在的榆阳区红石峡渗流井,单井出水量每天达1万多方,解决了15万人的生活用水问题,这些不仅是改变了人们对陕北地区水资源的真正认识,而且极大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为数十万人提供了可饮用的地下水资源。
不仅如此,908找水队先后在榆林市榆阳区红石峡、镇川皓海盐化厂、绥德县城、神木县石窑店工业园区、府谷县郭家湾、府谷县孤山川口及武家庄新农村等供水工程中采用渗流井取水工艺施工,解决了集中供水问题。
在吴堡县横沟开展工业园区渗流井取水工程试验、在府谷县尧峁的黄河岸边开展渗流井取水工程施工均已竣工。该取水方式为黄河岸边有效的开采水资源,提高出水量,增大陕西的可开采资源量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经济发展解决近期水资源急需。
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当中,有许多严重缺水地区,榆林市就是一个典型。这时,有人提出应该加强对钻井的投入,因为钻探管井技术是传统的用法,而且时值此技术在当时地质行业中热火朝天的发展,908队也不应该落伍。
到底是加大投入呢还是另辟蹊径,就在这关系单位生死攸关之时,大队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分析形势,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并没有盲目跟风,而是果断缩小在钻探方面的投资,转而加强对水平取水技术的投入,采用渗流井等技术。实践证明,普通钻井取水,投资大、管理难,成本高,且效果不佳,近几年一直在持续走下坡路;而高压渗流井取水,不建水库、不砌坝、不污染地面环境、且占地面积小、投资小、管理简便、成本低,依靠它可以激发地下水,充分利用闲置和流失的地表水,相较于钻井取水效果更好。他们在认真做好前期论证工作的基础上,仅用10个月的时间,榆林市完成了一口日产水量超过10000立方米的高压渗流井,一举解决了当地人民吃水难的问题。
随后,高压渗井技术便相继在绥德县、榆阳区等地都成功应用,及时解决了当地供水问题,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当中,有许多严重缺水区,使用管井、渗渠、渗流井等,效果均不理想。为此,908队不断创新,在潜心研究渗流井的基础上,又结合陕北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开发了大口径辐射井,相形之下,此技术工期短、水量大、便于管理、费用低等,为基地开发建设探索了一条新的取水途径,也被多家用水单位和企业所青睐。
曾被多家地勘单位判为无水“死刑”的府谷县郭家湾工业园区,经过908大队技术人员精心会诊,认真研究和技术攻关,终于找到了相对丰富的地下水赋存带,随后便及时进行大量的野外地质勘查和实地使用最新的仪器设备。终于,府谷县郭家湾工业园区被908队这些“找水英雄”用妙手回春之力使该地起“死”回“生”,几个月之后,一眼大口辐射井被908队成功打了下去,并取得了日出水量数千方的可喜成果,实现了该地区找水的突破,被当地人称为奇迹。园区的建设一下子又由设想变为可能,以前很不起眼的一片土地,一瞬间由门可罗雀变成了门庭若市,商家争购。在延安安塞、志丹等地围绕油田开发、在贫水区采用大口辐射井以及渗流井工程,也有效地解决了油区开发的集中供水问题。不仅如此,在908队完成的每一个项目中,都不同程度的蕴含着他们技术改进和工艺提高,也处处体现着这支队伍无法言语的辛劳汗水和创新结晶。
为了找到水质较好的含水段为成井段,更准确的确定每一个含水层的水质,咸中取淡, 908队除了在钻井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他们还涉足其它高端技术设备,Packer设备的成功应用就是典范之一。
据了解,在全国水文地质行业中,Packer设备是使用最为精准、效果比较好的设备之一,但国内并没有应用此设备的参考资料和使用经验。908大队 Packer取样项目组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白天遇到问题,晚上,他们不顾劳累,一起讨论分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很快掌握了使用方法并完善了系统调试,几年间完成了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勘察项目中13个勘探孔的取样工作,共取得抽水试验原始记录83份,水位观测记录130份,同位素、水化学样品103组,为此技术在以后施工中熟练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定边县学庄乡,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西部的白于山区,是陕西省严重缺水地区之一,也是高氟苦咸水分布区,人畜因长年饮用浅层的高氟水、苦咸水等劣质水,导致严重的肠道寄生虫病、大骨节病和氟骨病等地方病发生,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改变居民饮水现状, 2008年10月,908队开始采用科学先进的“分层取水、咸中取淡”的技术理念,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开始在学庄实施了水源井的Packer试验取样工作。学庄一带上部环河组多为湖积相,易溶盐含量普遍较高,下部洛河组多为风成相、风成河湖交互,因此,他们利用该技术、多方法的勘探手段,最终在学庄找到并打出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标准的地下水。这是首次在白于山中缺水区找到好水,也解决了该区周围5000多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现在吴起县城供水、定边县乡镇供水中已经开始按908大队提供的技术方法正在实施找水工程。
都说英雄是钢铁铸就,可又有谁知道,英雄的背后流过多少血汗,立过了多少让人首屈一指的功劳。
近年来,该队长期勘察研究及近期完成的找水项目实践证实,在这一地区通过进一步的勘察,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寻找到一些新的供水水源,预计府谷县的墙头、孤山川、阴塔、碛楞水源地等可充分满足府谷目前规划的四大工业集中区1.18亿方/年的需求,近期可为榆神工业园区调水1.0亿方/年,缓解供水急需。榆阳区境内的主要有芹河、小壕兔、马合、金鸡滩、牛家梁、头道河则、赵家湾等水源地,水资源可采总量可达60.3万方/天(2.2亿方/年),目前主要为榆林城区供水,同时为榆林的工矿企业供水,在该地区只要开发利用方式合理,可以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就近供给榆横工业园区的。
不仅如此,榆阳区境内、横山境内、靖边、定边东北部分布有淡水资源分布,可就近供给榆横工业园区。目前不但已经解决了制约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缺水的瓶颈,而且查清了能源区的水资源基本情况,为能源基地的工业布局提供水资源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榆林、延安两市,乃至陕西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更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地质人的贡献。
三、灾区沙场秋点兵
近年来,908大队在陕北积极开辟地质工作相关专业的研究与开发的同时,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仅做好了地质人,也不忘履行好钢铁英雄的责任。在非常时刻,他们始终走在人民最需要的第一线,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有908队伍在的地方,就有生存的温暖。
2008年5月,汶川地震的时候,908大队派出技术骨干,前往陕西宁强县灾区开展了次生地质灾害详查工作。2010年,玉树地震,908大队领导班子成员连夜研究、主动派出技术骨干,组成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队,在省领导的欢送下赴青海玉树参加灾后排查及灾后重建的地质灾害排查工作。
调查组以专业技术青年为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地质精神,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他们经常为实地调查一处地质灾害,翻山涉水,步行5、6个小时;为不耽误白天的实地调查,他们坚持每晚整理当天的野外记录;为提出防护预警方案,经常奋斗到深夜,写好记录本,为当地决策部门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信息。在余震中,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迎难而上,将地震后恢复重建需要贯穿于勘查工作中,认真了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就稳定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及时勘察出适合人们居住的地质区。
就这样,他们在群山重叠的宁强大山里度过了数个难眠之夜;就这样,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在缺氧、低压的青海高原上又一次经受住了考验。因为,他们是一群跟石头、高山打交道的人,练就了一副比石头还要坚硬、比高山还要巍峨、还激荡的性格!908队最终圆满完成了应急排查工作,参与了陕西省地矿局的编写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报告、向青海国土资源厅西宁指挥部提交了一份高标准高质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成果报告。他们,把地质人的爱心和祝福留在了灾区;把地质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留在了玉树,以实际行动支援了国家抗灾救灾工作,使灾区群众在大震中避免误入震区居住,顾全了大局,做出了地质人应有的贡献,也体现出了他们的钢铁英雄气质。
四、恰逢改制新曙光
2006年初,正值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第一年。
那一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犹如冬天里的春风,让908人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春意,那似一道曙光,唤醒了908人对地质业前景的信心。
近10年来,908大队在队长王力及一大群优秀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依靠科技进步及地质技术人员的无私奉献,紧紧围绕“一主两翼”的产业发展思路,在水工环、矿业开发、房地产开发等各方面都取得优异成绩,年产值逐年增加,经济取得大幅度增长。
2011年初,又正值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第一年。
这一年,按照省地勘单位体制改革部署,正式改制为陕西省地矿总公司908分公司,既要赶上这沐浴曙光的末班车,又要抓住开往未来的头班车,这也从此揭开了908大队在地质找水工作中向中、深部进军的又一新篇章。
大队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把握机遇,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在地质矿产勘查方面寻找突破,加快新方法、新技术在地质找水工作中的应用。他们的工作,得到了省上领导的肯定,他们的事迹先后被中国国土资源报、地质勘查导报、陕西日报、各界导报、陕西地矿新闻等新闻媒体报道。该队队长王力表示,在这个继往开来的新时期,他们将以强大地质勘查为主业,突破地质找水技术为宗旨,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鼓舞士气,以最先进的技术、最新的工艺、最优的质量,不断创新,竭力为需水的企业和群众做好服务,竭诚为陕北的发展、陕西的富裕提交一份地质人的满意答卷。
有人说,那陕北大地上的一座座水塔,耸立的是丰碑,记载了908队战胜困难,追求幸福的壮举。我想说,是这群执著的找水人谱写了其中最壮丽最辉煌的碑文。
也有人说,那喷涌在陕北农家小院的一道道清泉,流淌的是音乐,谱写着908队和陕北人民的鱼水之情。我想说,是这群不懈的找水人奏响了其中最激昂最华丽的乐章!
的确,我身边的这群人,数十年如一日,他们黝黑的面孔镌刻着908队在地质找水工作中向中、深部进军的坚实足迹,也正是908队这些钢铁“找水英雄”队员,默默生活在我们身边,用智慧和汗水改变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生活。(908地质大队 魏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