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市长张胜利:以“三个年”为主线推动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1/31 20:47:03

    地处陕西最北部的榆林,是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陕西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榆林的发展在陕西“经济大盘”中占据着重要分量,见证着我国工业城市的发展兴起与壮大。继2022年跃升“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城”后,2023年榆林入围“2023中国高质量发展十佳城市”。
    过去的2023年,榆林经济再次迈上新台阶,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GDP总量突破7000亿量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迅速。2024年陕西“两会”召开期间,陕西省人大代表、榆林市市长张胜利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壮大县域经济、文旅深度融合等进行介绍。
    “新的一年,作为榆林这样的资源型城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底气,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新的挑战和机遇中奋力开创榆林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张胜利说。

    以“三个年”为主线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央广网记者:2023年,榆林GDP总量突破7000亿量级,“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城”成功进阶。请您谈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胜利:2023年,榆林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迎难而上、保持定力、砥砺奋进,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陕西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
    经济增长实现新跃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091.44亿元,增长4.4%,经济总量位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位;省市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延长50万吨甲醇制乙醇等101个重大项目开工,榆能40万吨乙二醇等79个重点项目建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居陕西省第一。
    以科技创新引领。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获批,今年将全面启动创建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充分发挥中科院榆林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及院士工作站的引领带动作用,抓好秦创原主中心运营管理,启动建设能源陕西实验室,组建高等研究院,力争国家级化工减碳技术创新中心、CCUS技术创新中心落地榆林,打造“一院两校多所”为龙头的创新平台集群,积极开展“基础研究-中试试验-产业示范”全周期技术创新,让技术走出实验室、进入生产线,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招商引资突破。充分发挥成长期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和资金优势,大力推进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紧紧围绕高端能化、先进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四大板块,以及氢能、镁铝深加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文化旅游、轻纺、智能无人系统和航空、新能源装备制造、碳中和、现代特色农业10条产业链,借力、借资、借智、借技,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五大中心”蓄力。围绕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市委、市政府谋划布局建设区域交运、金融、消费、医疗、科创五大中心。交运中心主要依托延榆高铁、神瓦铁路和府谷、定边民用机场等重大项目支撑,构建高铁、机场、高速、普铁“2346”跨省综合立体式交通网络。金融中心主要聚焦“1+3+10”金融政策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快集聚,建立“链长+行长”制度,推动金融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消费中心主要通过开放一个航空口岸、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引进一批高端酒店等“7个1”举措,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医疗中心主要形成以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市第一医院及其他公立医院“1+1+N”的错位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科创中心就是围绕前面讲的“一院两校多所”科创大平台,为转型发展引入更多源头活水。

    壮大县域经济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央广网记者:县域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围绕持续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榆林如何结合12县(市)区各自定位,分类施策壮大县域经济?
    张胜利:在壮大县域经济方面,我们始终按照尊重自然规律、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空间布局、保障民生底线的四条原则,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和支撑力。
    在政策引导上,坚持市域一体,通过推动南部县产业振兴、办好“一县一大事”等实打实的举措,统筹全市人力、物力、财力,逐步缩小县域间的收入差距、基础设施差距、公共服务差距等,推动形成南北互促、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在产业发展上,立足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差异化发展方向,榆阳、横山、榆林高新区和科创新城重点发展城市经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和氢能产业;神木、府谷和榆林经开区突出保障能源安全、产业安全,重点发展高端化工、镁铝下游、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定边、靖边突出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重点发展油气综合利用、新能源产业和现代农业;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等南部六县突出保障生态安全,重点发展全域旅游、特色农业及农产品、中药材深加工产业。
    在空间布局上,顺应人口由南向北和由农村向重点镇、县城、中心城区梯级转移规律,积极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神木、靖边、绥德为副中心,以长城城镇发展带、无定河城镇发展带为支撑的“一核三副两带”新型城镇化格局,切实增强县城和重点镇对人口和产业的吸纳积聚能力。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央广网记者:榆林拥有陕北民歌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有哪些新思路,来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张胜利: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以非遗保护传承为纽带。榆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黄土文化的发源地,陕北民间艺术之乡,有非遗代表性项目565个,非遗代表性传人1114名,涵盖了中国非遗名录全部门类,建成了国家级非遗项目陕北民歌专题博物馆。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为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提供创作场所和津贴补助,精心编排“歌从陕北来”全国展演,推动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走出陕北、走向全国,不断提升榆林特色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
    以“一核三带”为支撑。实施全域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设立10亿元文旅产业发展资金和基金,打造以榆林古城为核心,串联长城、黄河、转战陕北三条文化旅游带的“一核三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积极推动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进榆林古城、佳县白云山、靖边波浪谷等创建5A级景区,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塑造文旅发展新优势。
    以培育知名品牌为突破。培育壮大“清爽榆林”“陕北过大年”两大特色文旅品牌,办好“大漠冰雪旅游季”等活动,升级老街、夫子庙步行街等一批特色街区,着力培育旅游休闲街区、地方特色实景演出等新业态,每季度举办一次国家级或国际级文体活动,持续发放文旅电子消费券,多角度、立体式推广榆林旅游品牌形象,让文旅消费热起来、烟火气息浓起来。

    稳中求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央广网记者:2024年,围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榆林将如何布局规划,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张胜利:抓高质量项目。大力推进“五新”项目,围绕新煤矿、新油气、新能源、新煤电、新化工等5类159个项目,挖掘投资潜力,做大经济总量。加快推进“4+8+N”重大能化项目,二季度开工陕煤二期、国能煤炭综合利用2个千亿级项目,年内开工未来高温费托、延长EVA、榆能甲醇下游等百亿级项目,一季度开工恒神2万吨碳纤维等一批精细化工项目,推动能化产业再突破,打造绿色低碳高端能化产业集群。加快延榆鄂高铁、东线引黄等重大项目建设,超前谋划推动更多富有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的大项目、好项目,支撑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落实“50+”政策体系,推出新的“六个突破”,下决心推动“红蓝章”审批落地见效,常态化开展联审联批,实实在在实行帮办代办,全力打通审批数据壁垒,精心组织民营企业走进中科院榆林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走进浙江培训基地、走进现代煤化工和制造业产业链及国企带民企“三进一带”活动,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聚力“五大攻坚”。围绕贯彻“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重要要求,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用三年时间打好“水资源”“林草保护”“减碳降耗”“固废综合利用”“采空沉陷区治理”五大攻坚战,全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瓶颈难题。
    增进民生福祉。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抓好旱作节水农业、农业机械化、千村光伏等五项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和厕所、污水、垃圾三项革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久久为功推进城市更新,深入实施教育、医疗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提升“一老一小”服务质效,强化空气、水环境等生态治理,让老百姓生活更有品质。 (  榆林党建 2024-01-31 )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