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赓续红色血脉 书写芳华时代—榆林学院(绥德师范)100周年发展纪实

时间:2023/5/5 10:55:58

赓续红色血脉 书写芳华时代—榆林学院(绥德师范)100周年发展纪实


     100年前,作为陕北现代中等师范教育的先行者,榆林学院(绥德师范)率先燃起教育思想觉醒的火炬,成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汇聚起万众同心的磅礴精神力量,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100年来,“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的精神始终砥砺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书写着发奋读书、报效祖国的伟大荣光。
    立足百年,大学当何为?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扎根黄土高原,将在时代的厚土沃壤中得到答案。

    深耕红色沃土 记录百年榆苑声音
    1923年5月,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四师”)在绥德疏属山原“雕山书院”的基础上正式创建,开创了陕北现代中等师范教育的先河。
    1924年,李子洲回到故乡绥德,被正式任命为“四师”校长。
    李子洲赴任“四师”校长后,创建了陕北最早的党团组织,培养了大批干部军事人才。“绥师”也成为整个西北革命的策源地。
据记载,至1926年冬,“四师”培养的400余名学生中,80%的学生加入了党团组织。此后,“四师”点燃的革命之火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到陕北各地及毗邻省份。一时间,绥德“四师”被誉为陕北的“上海大学”和“苏联驻华大使馆”。
    1950年5月,学校更名为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20世纪80年代北迁榆林,先后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榆林高等专科学校等,2003年升格为本科高校,定名为榆林学院。
    建校以来,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已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10万余名杰出人才,70多位校友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
    2021年4月17日,由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榆林学院(绥德师范)联袂进行签约仪式,三方将在党史研究、师资培训、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申报课题、实践研修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同时,学校把《平凡的世界》作为“开学礼”赠送给新生,组织学生排演《播火者》《李子洲在1929 》等红色校史剧目,对15栋学生公寓楼进行了楼宇文化建设,将奋斗精神作为学校发展的文化根脉,浸润师生心田和校园每个角落。
    “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的12字校训,榆林学院将其延续了百年之久,不仅铿锵有力地为社会培育全面发展的栋材,更不断将学校的红色基因一代代地传承发扬。

    推动产教融合 构建社会服务体系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科技,根本在人才。走进新的历史时期,服务榆林不仅是榆林学院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更是榆林学院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机遇。
    4月29日,榆林学院分别与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榆能榆神热电有限公司、陕西三木集团有限公司、榆林高新医院等单位和企业,签订了榆林羊绒毛产业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多源固废生态化利用及产业化、煤炭清综合洁利用、共建“医学科研工作室”等9个合作项目,合同总金额达3370万元,解决了企业产品研发和市场应用中的难题,成为榆林学院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
    如今的榆林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先后获批陕西省首批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全国百所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教育部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中位居全国第10位。
    同时,出台《榆林学院更名大学工作方案》《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相结合,外引和内培相结合,构建多领域多层次人才队伍,营造尊才爱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每年斥资6000万元用于引进50名高层次人才,凝练了转战陕北红色文化、陕北白绒山羊品种选育、旱作农业、煤炭清洁利用、人工智能、生态修复、陕北民俗文化等研究方向,产出一批高水平应用型科研成果,解决了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批关键性难题。榆林学院也连续多年被榆林市政府授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先进单位”,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对榆林来说,校城融合得越好,融合得越深,不断将榆林学院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的发展优势,才能有更好的机遇、发展和未来。

    与城市同行 助力榆林高质量发展
    作为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大学生与城市的紧密互动乃至同频共振,深刻影响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
而一直以来,榆林学院和榆林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实践中,寻求着一种符合城市发展定位,符合高校办学特色、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校地融合之路。
    2021年,榆林学院新校区在科创新城开工建设,规划用地总面积达3540亩、可容纳2万名学生,这也标志着榆林学院正式形成“一校三区(绥德师范、榆阳区、科创新城)”办学格局。
    截至目前,该校共设有15个二级学院、52个在招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48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589人、专科生575人、硕士研究生307人、学历教育留学生15人、联合培养研究生231人;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175人,其中专任教师862人、正高级职称121人(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3人)、副高级职称42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899人(博士学位216人)。
    高起点起笔,科学规划布局。去年,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在榆林开幕,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新校区迈向和榆林学院同城化新时代,有效激活了这座现代化文化新兴之区的发展密码,加速榆林学院“质”“智”蝶变。
    2022年,榆林学院承担陕西省社科联《社科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2项,在清涧县石咀驿镇枣林则沟村建成村级“科技小院”,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与榆阳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共管共享的榆林现代农业产业学院,拟投资2.7亿元建设实验羊场、院士工作室、旱区未来技术研究院、直播产业研究院、农业科技推广院等研究机构,学生规模稳定在2000人左右;研发的兰炭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与神木东风金属镁业、陕西东鑫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合同金额4600万元。此外,围绕秦创原三大目标和榆林市19条重点产业链,在组建大平台、大团队、出大成果上狠下功夫,5个研究方向形成了完整的研究闭环,多项成果成功入选秦创原第五届高校科技成果展,3项成果转化金额达2300多万元,现已成为榆林科技创新的高地。

    熠熠青春,灼灼其华。未来的榆林学院,路网交通纵横交错,校园内学院林立、绿荫葱葱,活力汇聚、文脉涌动、创新科研等现代元素汇聚,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新兴高地将魅力绽放。
    一百年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一百年春华秋实,芝兰满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榆林学院将“扎根榆林,服务陕西,面向陕甘宁蒙晋,辐射全国”,以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创新要素优势,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新时代征程中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榆林发布 2023-05-04 )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