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找矿突破大讨论9个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意义重大。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积聚增强,经济向上向好的大势明显。 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预期增长目标为7%,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因此,我们更要坚定发展信心,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在机遇中乘势而上、在挑战中逆势前行。始终立足国内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之大者”。江西省地质局全局上下要团结一心、凝聚共识,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以战略思维谋划全局,围绕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充分发挥找矿主力军作用,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再立新功。
一、加强矿产勘查开发,全力保障能源资源安全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牢记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殷殷嘱托,正确认识、科学回答好新时代“为什么找矿”“找什么矿”“在哪里找矿”“怎么找矿”等一系列地质工作新命题,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国家和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资源保障。
要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做好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研究,深化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系统分析已查明资源量矿种的矿产资源数量、质量、结构、空间分布状况和资源变化格局,总结经验、深化认识,准确分析研判江西省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围绕省内重要成矿区带,以及《江西省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实施方案(2021-2035年)》中确定的重点调查区,部署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地质调查,分析矿产资源潜力,优选找矿靶区,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科学指导。
要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围绕保障能源资源供应链稳定,围绕江西省“2+6+N”现代化产业布局,围绕市场需求,结合江西省矿产资源禀赋特征和矿业经济发展现状,重点加大铁、铜、锰、铝土等大宗矿产资源,钨、重稀土省内优势特色矿产,锂、钴、镍、钒、石墨等新能源矿产,以及萤石、硅石等特色非金属矿产的勘查力度, 持续推动实现新的重大找矿突破。重点推进宜春、萍乡、上饶、赣州等地区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力争实现更多有重大影响的找矿成果。启动赣州地区资源家底调查评价工作。 积极开展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勘查。主动对接中国稀土集团、中国铀业、江铜集团、江钨集团等重点企业,提供优质的资源勘查服务。
要坚持勘查开发一体化道路。坚持绿色勘查、绿色开发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贯穿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全过程各方面,加大绿色转型投入。加快推进重点在建矿山项目,尽快实现德安张十八铅锌锑矿正式投产,崇义枫树下萤石矿进入试生产。稳妥推进遂川华云石英岩矿、德兴石坞金矿等重点探矿权的对外合作及探转采工作。
积极做好自有重点矿业权精勘细查和开发论证,加快推进矿业权流转盘活。
二、优化公益地质服务,积极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全面落实江西省地质局《地质工作公益服务清单》,进一步彰显地质工作公益属性,全力为江西省能源资源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救灾、自然资源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和公益服务。
要提升谋划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探索“两山”转换通道。积极承揽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标准编制工作,为江西省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技术规范。认真参与环鄱阳湖区域(南昌和九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项目申报,助力地方政府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申报和建设。
做好长江经济带(江西段)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高标准实施兴国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省试点项目,打造江西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强化应急救灾支撑,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做好江西省汛期地质灾害“三查”和应急调查工作。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推动江西省地质灾害群专结合智慧化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搭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智慧服务平台,提升防灾减灾技术水平和保障能力,努力实现“哪里有江西地质队伍,哪里就不出现造成重大损失的地质灾害”。
要加强研究的深度。加强工作前瞻性,深入做好地下水文章,积极推进新余、吉安两市战略性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调查评价和建设,精心打造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江西样板”。重点开展20个县(市、区)粮食主产区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工作,加强水资源战略储备,有力保障干旱等极端气候下的粮食安全。做好江西省优质矿泉水、地热水调查评价工作。持续开展好区域地下水动态监测及平台建设,有效保障水资源质量与安全。
要拓展服务的广度。加大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工作力度,积极参与江西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用地安全利用等工作。持续做好以富硒、锌等特色元素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助力特色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实施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调查工作,有效防范和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做好江西省旅游地质资源调查,为江西省地质公园和地质文化村建设提供专业支撑和服务。( 陈祥云 中国矿业报 2023-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