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矿山生态修复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及应对

时间:2022/5/19 21:00:16

    近年来在矿山生态环境调研、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以及绿色矿山建设核查工作中发现,部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被动盲从,缺乏自然修复理念,工程措施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导致治理效果差、重复修复,甚至出现“一年绿、两年黄、三年死光光”的现象。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对可持续发展很有意义,具体工作中几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充分考虑。

    1.立地调查,生态优先
    某地水土资源稀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复垦方案要求覆土不少于300mm进行种草种树,土尚未覆完,原覆土区域就已经沙化并成为当地风沙源,物种成活率低,难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投入成本高,治理效果差的境况。
    矿山生态修复前期本底调查工作不可或缺,可分为外部调查和内部调查。外部调查包括气候状况、周边生物、地质环境、固废排放、水土资源等,内部调查包括二合一方案、政策导向、恢复基金与资金投入等。
    矿山生态修复根据调查信息数据明确总体任务和目标,准确找出问题和难点及工作重点,尤其是生态脆弱区、保护区以及高陡光面岩石边坡、非稳定弃渣场等,需要制订可行措施和实施计划。对与矿山实际不符或实施后可能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方案要优化、修编,保证植物能生存。

     2.生态修复,水土优先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矿山生态修复,考虑降雨量少往往忽略了水土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如内蒙古某区域露天矿山扎堆,涉及水泥灰岩、有色、煤矿等行业,生态环境治理中基本没有考虑截排水和天然降雨水收集设施,在生产废水处理量远远不足的情况下深井取水或外引水用于环境除尘和灌溉,雨季后很多坡面侵蚀严重,导致大量水土资源流失,甚至出现局部滑坡、坍塌现象。
    做好矿山排土场、采区截排水和降雨水收集系统以及保水定植法等措施,能有效解决裂隙渗水引发的地质移位和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问题,降低安全隐患,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工程方案,科学决策
    某露天煤矿排矸场治理在前期采用专家论证、走出去考查生态系统修复成功经验等方式,但在确定修复治理方案时领导顾虑生态修复周期长、见效慢、成本高,遂直接异地取土覆盖1200mm种植胸径≧100mm、冠径≧2000mm的油松,株行距2000mm×2000mm,成活率不足30%,再次补种成活率仍然未能提高,两年后以失败告终,其成本较生态修复高出两倍多。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拍脑袋想当然的事。应根据矿山废弃地的属性、地质环境类型、生态修复的目标针对性的编制实施方案,包括引用的工程措施、工艺方法、技术路线、消灾减灾、微环境特殊工法或复合工法等,围绕生态重建、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景观重现等功能上做足文章,有条件的需要组织专家评审,重视科技支撑,确保工程实效。

    4.物种配置,自然优先
    为了建设绿色矿山,某矿山企业投入巨资在排土场种植高大乔木,边坡铺草皮,引水上山浇水养护,灌溉设施应有尽有。然而由于土壤环境不适合乔木生条,尚未度过一个生长季就已经枯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矿山生态修复应参照周边地被环境,遵循“宜草则草、宜灌则灌、草地配草、山地配草灌”的理念,对水土资源匮乏、气候条件恶劣的困难立地,可通过修坡保土并利用块石干铺护坡固坡等措施,利于物种入驻繁衍,逐步修复。在植物品种选择上要以“多抗能耐”为主。如刘艺军研究员经过多年研究与实际,走遍无数地区,优选培养出轻养护甚至免养护的植物品种,多个矿山试验表现突出,将成为困难立地条件下矿山生态修复的“香饽饽”。

     5.环境治理,服务产业
     井工矿或露天矿、无主矿山或生产矿山留下的矿山废弃地,应大力引入生态修复技术、工艺新模式的研究与开发,实现矿业后时代产业集群发展,恢复地区造血功能。根据区域特点、乡村振兴战略并结合矿山实际,在确保生态修复功能的基础上从长远考虑合理植入产业,以跨界思维规划旅游、地产、生态种植、萃取、生态养殖、能源、生物储存、植物工厂、游(研)学基地、殡葬等,紧紧围绕生态产业发展、实现碳排放。
    露天矿排土场排放挤占大量土地,尾矿(渣)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经测试发现重金属和含硫超标。矿山粗颗粒尾矿可用于乡村振兴建筑材料,细碎物料筛分后可结合立地环境研究配置土壤基质并进行必要的改良应用于生态修复,既能减少尾矿排放诱发的环境问题(包括尾矿存量占地、扬尘、有害气体等),减少压占土地,又能解决部分土壤基质,实现在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立足于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6.数字管理,智能优先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新时代绿色矿山建设不可或缺的科技创新前沿技术。生态修复智能化管理系统是矿山开采后时代的“前因后果”,讲述矿山“昨天、今天、明天”的绿色筑梦故事。其中动态部分包括矿山边坡位移、土壤、地被、水土保持、气象的监测与预警,以及未来二氧化碳排放、吸收数据采集等。
     生态修复管理智能化是矿山智能化管理的子系统,可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生态监测、自动养护、节约资源的管护模式。
     王夕刚  绿色矿山研究与实践   2022-05-19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