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绿色矿业 新征程的壮丽诗篇

时间:2021/10/23 22:15:39

   十月的陇南,稻香扑鼻,秋果满枝;湖水翠绿,树叶斑斓。被誉为“中国绿色矿山第一矿”的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片美丽的沃土之上。花园式的矿区、生态化的矿业、智能化的装备,编制出了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谱写出了矿业开发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融共生、和谐发展的美丽之歌。

   特别是2021年以来,乘着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浩荡东风,合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节拍,踩着实现“双碳”目标的鼓点,中国矿业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放眼祖国大地,从白山黑水到青藏高原,从黄河流域到长江经济带,从三晋大地到锦绣江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生态优先正成为中国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创建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建设国家绿色矿山、重塑矿山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为元素的美丽中国矿业画卷正逐步呈现在世人面前。

    01  绿色勘查正发力
    在四川省的崇山峻岭之间,一条条索道飞架南北。这些简易的索道不是用来观光旅游的,而是四川发展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实施绿色勘查项目,专门为搬运钻探勘查设备“量身定制”的特殊运输设施。这只是中国近年来发展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全面推进绿色勘查的一个缩影。地质勘查是整个矿业的基础和上游产业,能否实现绿色勘查将直接影响着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乃至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大局。2015年,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绿色勘查新理念的率先提出和践行,为中国地质勘查行业开创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在原国土资源部积极倡导下,2016年5月10日召开的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6年地勘局长座谈会上,正式发出了《绿色勘查行动宣言》。《宣言》提出,地勘行业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努力做先进理念的领跑者;要坚持推行绿色勘查,努力做建设美丽中国的践行者;要坚持依靠创新驱动,努力做生态保护和保障资源的双赢者;要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做大自然的呵护者。《宣言》倡议,地勘行业要大力推进绿色勘查,探寻金山银山,留住绿水青山,为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随着《绿色勘查行动宣言》的发布,全国地勘行业开始启动绿色勘查工作。2016年5月31日,原国土资源部《关于完善地质找矿运行机制实现重大突破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明确指出,坚决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调整优化勘查开发总体布局。调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勘查技术方法,大力推进绿色勘查。2017年5月,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实施百个绿色勘查项目示范。这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勘查工作开始进入全面启动新阶段。与此同时,中国绿色勘查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也在同步推进完善,中国矿业联合会发布了绿色勘查《团体标准》之后,自然资源部又组织相关部门在研究制定绿色勘查行业标准。而绿色勘查示范项目的遴选和推进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第一批共计18个绿色勘查示范项目。2021年1月,自然资源部又发布了第二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共有77个项目位列其中。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21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地勘司、找矿技术指导中心等部门加强对示范项目的调研、指导和督察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绿色勘查水平。在这些示范项目引领带动下,2021年以来,中国的绿色勘查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山东淄博市在推进绿色勘查过程中,统一部署,试点先行,示范引领,促进了绿色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全市辖区内所有矿产勘查项目都实现了绿色勘查,有3个项目获得国家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四川发展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西南能矿集团等一批矿山企业也主动作为,积极推进绿色勘查工作。

    02  绿色矿山已燎原
    厚积而薄发。中国的绿色矿山建设起步早、行动快,经过长达数十年的探索、积累、沉淀,已实现了从星星之火到燎原大地的质的飞跃。早在2007年11月,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下,为了促进矿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原国土资源部党组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绿色矿业”。“绿色矿业”这一全新概念被正式提出,标志着中国矿业开始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首次明确了发展绿色矿业的整体要求,并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绿色矿山格局”的发展目标。自此,绿色矿山建设被纳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国家顶层设计。2010年8月,原国土资源部正式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9项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这是中国官方出台的首个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文件,标志着中国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11年,原国土资源部党组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按照“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小步快行,开始了绿色矿山的试点工作,并与当年的3月19日,公布了首批36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名单,在中国矿业行业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也意味着中国矿业行业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此后的3年时间里,原国土资源部党组不断总结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截止到2014年,又分三批先后公告了625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中国矿业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已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开始在祖国大地生根开花。而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了生态文明的战略地位后,绿色矿山建设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层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中国的绿色矿山开始驶入快车道。2015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当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以及随后发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均把绿色矿山建设作为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逐步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行动。2017年3月,原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原环境保护部、原国家质检总局、原银监会、证监会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首次明确了新形势下矿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政策措施。此文的印发标志着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由试点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成为全社会对矿业未来发展的共识。随后,各省(区、市)认真贯彻落实,结合地方实际细化制订方案或规划,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进入2018年,中国矿业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正式进入一个标准引领的蓬勃发展新阶段。当年6月,自然资源部公告发布了有色金属、冶金、煤炭、化工、黄金、陆上石油天然气、非金属矿、砂石、水泥灰岩等9个绿色矿山建设行业规范,标志着我国绿色矿山建设进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新阶段,对我国矿业绿色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2019年,自然资源部在系统梳理总结原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建设情况,以及各省(区、市)绿色矿山建设进展情况的基础上,组织了绿色矿山遴选工作,最终有953家矿山企业顺利通过“大考”,被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有了多年的探索积累和首次遴选入库的“检验”,中国矿业行业的绿色矿山建设已进入“轻车熟路、游刃有余”的良性循环阶段。在2020年绿色矿山遴选过程中,自然资源部进一步细化量化指标体系,从矿区环境、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企业管理与形象等六个方面制定设置了100项具体指标,细化和统一评价考评标准,并对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报告、评估程序做了具体要求。同时,按照“部门协同、上下联动、企业主体、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的机制,落实各方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和政策合力。2021年1月,自然资源部又把301家经过审核和社会公示的矿山企业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至此,中国已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的企业已达1254家。为了加强全国绿色矿山的日常监管,不断巩固和提升绿色矿山成果,2021年2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工作的通知》,要求统筹做好绿色矿山建设情况检查,在做好信息公示抽查检查工作的同时,安排一定比例的绿色矿山企业进行专项检查,了解建设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作为绿色矿山名录管理的重要依据。对存在不足的,提出限期整改要求,督促矿山企业落实整改措施。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的,应按照规定提出明确意见,并按程序从绿色矿山名录中移出。2021年以来,中国的绿色矿山建设在基本完成了“树立千家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型绿色矿山典范”的目标后,开始对绿色矿山建设实施“以巩固建设成果、提升建设水平”的绿色矿山“蹲苗行动”,提高遴选标准,严格动态监管,以实现绿色矿山由量到质的全面突破。在绿色矿山“严进宽出”、动态监管方面,贵州省走在前面。今年8月,贵州省通过新一轮的核查评估,对50个在2020年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后,未采取保持巩固措施导致现状不满足绿色矿山建设相关标准的企业从名录中移除。生态引擎动力足,绿满矿山画卷舒。“‘十四五’时期,绿色矿山将成为中国矿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全面构建绿色矿业的新发展格局,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选择,是发挥矿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保障作用的内在要求,必须深化改革,构建绿色矿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矿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实现矿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使绿色矿业新发展格局变为现实,使中国绿色矿山建设步入系统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司长鞠建华表示。  

    03   生态修复战正酣
    深秋的南太行,层林尽染,色彩斑斓。2018年,河南省投资近百亿元对南太行地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后,这片曾因持续高强度矿业开发活动留下诸多伤疤的地区,山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据了解,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是全国第三批试点工程之一,涉及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5个省辖市25个县(市、区),治理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自该工程启动以来,河南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确定了“一山一渠两流域”(太行山、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的总体布局,通过统筹开展修山、治水、护渠、整地、复绿、增湿等,进行系统修复治理与环境恢复,昔日的许多露天坑口如今已是周边花草错落有致、宛若一幅风景画的美丽湖泊,改善了南太行地区生态环境,有力保障了豫北地区、京津冀周边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安全。这只是中国开展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包括矿山生态修复在内的生态修复工作。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规划》明确,到2035年,通过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全国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基本绘就。《规划》提出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坚持科学治理,推进综合施策”等基本原则,将重大工程重点布局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重点区域,并根据各区域的自然生态状况、主要生态问题,研究提出了主攻方向。然而,尽管近些年,中央财政在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工程、国土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蓝色海湾建设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投入了一定资金,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但面对实际存在的一些生态问题,还显不足。为了“减少存量、控制增量”,解决矿山生态修复资金问题,自然资源部还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修复之路,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本,加大生态保护修复的投入,切实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增加生态产品供给。2019年以来,自然资源部陆续出台《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自然资规〔2019〕6号)等政策文件,发布了《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生态修复案例(第一批)》,通过制定自然资源产权激励政策,为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投入生态保护修复增加动力、激发活力、释放潜力,努力探索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的途径。与此同时,各地也正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河北、辽宁、江西、甘肃、陕西、贵州、重庆和云南等8省市也出台了实施细则,支持社会资本以参与、合作、特许经营等多种模式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山东威海华夏城建设,以矿山生态修复后生态环境改善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进而带动产业发展和生态就业;安徽淮北绿金湖采煤塌陷地治理,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探索形成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发展新产业相结合、矿山环境治理与城市规划建设结合的成功模式。此外,一些地方还探索形成了社会资本参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土地综合整治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模式。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形成的社会资本联合体建立基金、设计-建设-投资-运营移交的模式;上海嘉北郊野公园土地综合整治,通过科学合理划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增减挂钩、土地供应等政策工具包和基金等金融工具的模式。“矿山生态修复,一方面政府财力不足,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参与不足,形成了现实的瓶颈制约。我们要通过一些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为各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借鉴。各地要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创造新经验。”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表示。据悉,2021年以来,自然资源部又在积极调研挖掘在产企业的矿山生态修复经验和模式,推进在产矿山企业的生态修复工作。满园春色关不住,绿色发展犹正酣。中国的绿色矿业正成为强有力引擎,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资源保障,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再作新贡献!(王琼杰  中国矿业报  2021年10月21日)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