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榆林市村矿和谐建设践行科学发展

时间:2011/9/27 17:58:45

村矿和谐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核心阅读:“为了榆林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建成村矿互动、利益共享、互惠共赢的和谐矿区,实现矿区村民年收入整体超过1万元的目标!”——日前,榆林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新的回报百姓的目标,加快了村矿和谐建设的步伐。
   
在村矿和谐建设的进程中,榆林市委、市政府以共建之水调理,以共治之火烘焙,立志烤制全民共享的村矿和谐的“优质蛋糕”,践行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这是一组再也不觉得枯燥的数字——
    2010
年,榆林经济总量达到 1756.67亿元,人均 GDP 达到52480元;
    2010
年,榆林财政总收入达到400.8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6100元增加到2010年的175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03元增加到5113元;
   
今年上半年,榆林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 1009.5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47%,同比增长16.2%,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上半年,榆林财政总收入达到271.3亿元,增长4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8.1亿元,增长51%,增幅全省第一,农民实现人均现金收入357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84元,分别增长27.1%17.7%,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2006年实施几十个民生工程到2010年的2752个,榆林市逐步实现了全方位、大力度、多层次的保障民生体系;
   
榆林把新增财力的80%和新增资源税收入全部用于民生建设,民生工程投资由2006年的1.8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40亿元,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0多亿元……
   
这样的数字已不仅仅具有经济学意义,更像是一份回报社会、回报百姓的福利清单。
  
“为了榆林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建成村矿互动、利益共享、互惠共赢的和谐矿区,实现矿区村民年收入整体超过1万元的目标!”
   
——日前,榆林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新的回报百姓的目标,加快了村矿和谐建设的步伐。
   
在村矿和谐建设的进程中,榆林市委、市政府以共建之水调理,以共治之火烘焙,立志烤制全民共享的村矿和谐的“优质蛋糕”,践行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村企和谐促双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实事摆在突出位置,拿出“真金白银”,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惠民工程,让全市335万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谋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构建和谐村矿关系上,榆林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引导村企利益共享、和谐发展。同时,加大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引导企业投资“三农”、投资公益事业,涌现出了一批村企和谐促共赢的典型。
   
在横山县,波罗镇二十磕村的村民成为许多人羡慕的对象,因为他们都有“靠山”。
   
“靠”着当地的二十磕煤矿,二十磕村的4961732名村民随着煤矿效益年年增加,村里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建于1996年的二十磕煤矿属村办集体企业,建成投产后,因各种原因引发过多起矿群矛盾纠纷,导致煤矿每年正常开展生产的时间不足一半,群众利益得不到保障,对地方经济发展也带来一定影响。
    2008
年以来,针对村企矛盾突出,不利于和谐发展的实际,二十磕煤矿本着“利益共享、和谐发展”的原则,开始了建设和谐矿区的有益探索。
   
——组建村矿和谐
发展专题调研组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小组,由一名副矿长牵头,深入群众了解相关信息,掌握矿群矛盾沉积状况,深刻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提高村民从煤矿生产中所得的收益比例,真正实现共同发展。二十磕村原来在煤矿生产中所得的收益占煤矿总利润的10%,但二十磕村是一个大村,户大人多,分到每家每户也没有多少钱。找到原因后,二十磕煤矿立即召开董事会,通过研究,并经波罗镇政府同意,和村民达成共同发展协议,把村上所得收益由过去煤矿总利润的10%提高到27%,村民的年平均收入由原来的5000元提高到15000元以上。
   
——鼓励有文化、有能力、会管理、懂技术的村民参与煤矿管理。二十磕煤矿先后聘用了两位二十磕村民,分别担任煤矿的经营副矿长和机电副矿长,使煤矿的生产经营活动公开、透明,让群众的每一份收益都得到不打折扣的落实。
   
——让经过培训的二十磕村民下井或在井上务工,积极增加村民的现金收入。
   
因二十磕煤矿地处二十磕村腹地,开采时稍不注意,就会对村庄造成环境破坏。该矿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开采方式和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调整,加大村庄内保安煤柱的保留和建设。同时,对矿区内的住户重点进行保护。从2008年开始,二十磕煤矿逐步淘汰房柱式开采,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布置长壁式工作面,力争做到科学规划、统筹发展。
   
二十磕煤矿还不断加大安全投入,投资1464万元,对矿井的采、掘、机、运、通等系统进行了改造,完成人员定位、构建井下避难系统……
   
二十磕煤矿通过优化生产布局,提高煤矿技术支撑力水平,使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有了很大保障,对化解矿群矛盾、构建和谐村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在一片蓝天下,同踏一片黄土地,煤矿和村庄血脉相连。据介绍,2008年以来,二十磕煤矿出台了一系列扶穷帮困措施,为构建和谐矿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春节期间,煤矿给村民每户1袋米、1袋面、1桶油,每人1000元的资助;给村民每人每年提供1吨取暖用煤;2008年到2009年煤矿复产期间,拿出110万元,给困难村民每人每天补助45元;资助204万元,帮助二十磕村至林场段道路拓宽硬化;2010年,资助6万元修缮二十磕村办小学,资助35万元给村上修建文化娱乐广场;2011年,给村办幼儿园资助2万元……
   
“只有利益共享、和谐发展,企业才能得到长久发展,村民才会更幸福,我们的家园才会更美好。”二十磕煤矿矿长王耀斌说,“2008年以来,村矿之间的矛盾纠纷再也没有出现过,呈现出一派和谐发展的新气象。”

    奏响地企和谐发展的强音

    煤矿开采造成的塌陷一直是困扰地企合作的难题。面对这一难题,神华集团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投资11亿元,分两期在榆林建设36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移民搬迁小区,成功解决了煤矿开采区农民的安置问题,有效破解了煤矿开采过程中事关地企和谐的历史性难题,奏响了榆林地企和谐发展的强音。
   
神木神华新村是神华集团民生工程中的一个大手笔,榆家梁煤矿的采空塌陷区神木县店塔镇红旗村是神木神华新村的受益者之一。
   
由于煤矿开采,红旗村的部分地表出现塌陷,给本来就出行不便的小山村增加了安全隐患。神华集团不忘地方百姓的切身利益,积极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积极执行地方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补偿制度。这种对地方、对百姓负责的“企业良心”打动了村民,红旗村700

村民积极配合搬迁工作。
   
红旗村大伙盘小组组长苏广军介绍,因为榆家梁煤矿106巷生产线很快就要开掘到他家所在的地下了,现在,他和村民们已经搬到村里临时搭建的彩钢房里,等到神华新村建成后就住进去。尽管村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是考虑到神东和政府给大家提供了更好的居住条件,他们都愿意搬出这个小山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苏广军说,虽然以后自己不能再务农,但县城里的赚钱机会挺多的,加上企业和地方也在为搬迁户的生计谋出路,这让村民心里很踏实。
   
苏广军的妻子表示,住进县城后,她想自己做点生意,不用再过“靠天”吃饭的日子了。
   
采空塌陷区村民对未来的新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这种期待来源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神华集团遵循地方搬迁规定和制定合理的补偿办法并积极实施的结果。
   
神华集团把地企共建放到战略性位置,服务于地方、造福于百姓,扎实开展民生工程。为了加快解决像红旗村这样的神东矿区采空塌陷区移民安置问题,2009年,神华集团与神木县本着地企互惠、和谐共建的原则建设神木神华新村,并于同年9月份正式开始投建新村大型人居项目。新村建设分为两期,其中,一期项目投资约4亿元。新村主体工程于201010月完成,目前已进入内外装修装饰阶段。
   
神华新村位于神木新村规划区中部,滨河大道两侧,距离中心广场600米,规划总用地260亩。一期工程共包括13栋商业和居住用楼,都在14层以上,最高26层。新村共分为4个组团,每个组团形成独立的山水景观院落。项目主户型为南北向3居以及南北向两居,户均面积125平方米,户型设计上以南北通透为主。新村致力于打造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小区内以X型商业步行穿行连接,配套有幼儿园、医院、银行、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小区的环保工程设计以现代风格为主线,突出清闲、清新、优雅的绿色格调,并规划在窟野河上修建橡胶坝,形成壮观的水景。
   
神木新村建设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介绍说,负责神木神华新村一期工程的共有7家施工单位,两家监理单位和一家质检单位,力争把神木神华新村打造成为样板型小区。
   
据了解,神木神华新村计划于20119月全部竣工。届时,将有1000多户村民迁入新居。新村的建设蓝图将变成村民日夜期盼的幸福生活。
   
神华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喜武在神木神华新村开工前就一直强调,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让当地群众得到实惠。在建设神华新村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按照企业化模式管理,积极扶持新村发展工矿服务、加工制造等特色产业,尽快把新村建设成为富裕企业村、花园生态村、文化信息村、文明和谐村,帮助当地群众安居乐业。
   
神华、神东两级公司积极与地方协商共建和谐家园。如今,神木神华新村一村、文化信息村、文明和谐村,帮助当地群众安居乐业。
   
神华、神东两级公司积极与地方协商共建和谐家园。如今,神木神华新村一期工程已进入尾声,二期环保建设等项目也在计划实施中,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小区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大多数人谋福祉

    从实施以解决白于山区老百姓饮水为主的百万群众饮水工程,到帮扶城市贫困居民的安居工程;从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的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到免费教育乃至全民免费医疗……近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不断改善民生,使干部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有力地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农民增收七大工程”和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大力发展“四季农业”,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2010年,榆林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13元、17545元,分别是2005年的2.84倍、2.87倍,先后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市100%乡镇通油路、55%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16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新建城市社区项目12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77个。实施“扶南”战略,累计实施产业项目238个,投入资金22.5亿元,南部六县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在全省整体提升了30个位次。积极倡导和组织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受惠群众达20多万人。2010年,榆林被授予首批“中国爱心城市”荣誉称号。
   
——逐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到2010年底,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11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政策性全覆盖,参保人数达80万人。将40万名60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纳入养老金保障范围,85岁以上老年人均另外享有6001500元不等的生活保健费。城市低保动态管理,农村低保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提高了低保标准,实现了应保尽保。“五保”对象全部实行财政供养,新开工7所敬老院建设,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28%。全市新农合筹资标准由150元提高到300元,覆盖率达96%;神木全民免费医疗和府谷“双补、双管、四结合”两种医改模式受到全国关注。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救助困难群众13万人次。
   
——全面推进了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成榆林中学迁建,建成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榆林城区新建改建10所中小学,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0.5万平方米,对91所学校取暖设施进行改造,神木县在全省率先推行12年免费教育;组织实施“蛋奶工程”,全市16.2万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受益。新建和维修了143个乡镇文化站,新建“农家书屋”323个,为全市57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送了设施、设备,完成了榆阳等7个县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了7625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书香榆林”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了五届旅游文化艺术节,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享誉全国。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药品“三统一”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第一医院榆林分院建成投用,新建7所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建成392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对3万农村已婚育龄妇女、2265岁以上老人实行免费体检。完成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推进计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人口出生率10.51‰,自然增长率5.7‰。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陕西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数居全省第三……
   
今天的榆林,“民生”二字成为提及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大力改善社会民生”、“集中精力、财力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成为榆林市委、市政府各种工作安排的主要任务,“关注民生、惠及民生、共建共享”让每一个干部群众都感到温暖。
   
“十二五”期间,榆林市提出了打造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大力发展民生经济“两体系一经济”的发展路径,明确把建设现代民生经济作为榆林发展的第一要务,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让“关注社会民生、发展民生经济、消除两极分化”成为榆林市施政的主旋律,让榆林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同时,榆林市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提标扩面为主线,大力实施收入倍增、全民社保、教育百亿、幸福家园等“民生建设十大工程”,办好城区交通、住房保障、医疗卫生、“书香榆林”等10件民生实事,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榆溪河生态湿地景观水体公园碧水、绕城高速快捷交通等“十大地标名片”,力争使榆林民生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探索建立村矿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

    榆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工作有目共睹。尤其是围绕破解区域内南北经济发展、城乡之间收入、产业结构三大失衡这一难题,榆林先后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不断扶正发展的天平,持续在民生方面“加码”。目的只有一个,让全市百姓不分南北、无论城乡,都能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
   
“在榆林,也有极少数人,一夜暴富,忘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致使村矿矛盾呈现尖锐复杂态势……”在日前召开的榆林市村矿和谐发展推进会上,副省长李金柱说,“建设和谐矿区,事关榆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榆林人民的幸福生活,希望大家携手同心,和谐共建,为榆林人民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作出积极贡献。”
   
为了探索村矿利益共享、矿区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创新社会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榆林实际,榆林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促进村矿和谐发展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意见》提出,要建立经济利益共享机制、生态治理补偿机制、矿区维稳机制。要求县乡和村“两委”应引导鼓励村民以合法收入、技术资本及劳动力资本等与煤炭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将企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紧密联系起来,推动村矿共同发展,真正实现“企业赢利、农民致富、矿区和谐”。
   
同时,榆林市委、市政府开始启动实施“13351”工程,积极推进和谐矿区建设——抓好榆林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促进村矿和谐发展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的贯彻落实;通过村矿共建、共治、共享三种途径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建立村企联合党建机制、村矿协调机制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三项机制;对老矿、新矿、国营大矿、民营矿和新增资源整合煤矿等不同情况分类采取五种模式;实现一个建成村矿互动、利益共享、互惠共赢的和谐矿区,达到矿区村民年收入整体超过1万元的目标。
   
根据《关于建立促进村矿和谐发展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榆林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和谐村矿建设的工作方案》,该方案鼓励参与全市一、二轮煤炭资源整合的企业,让出新增可采资源量的10%15%,由煤矿所在村组的村民,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资源价款加15%收益的价格购买,使村集体成为煤矿的股东,拓宽村民致富门路;鼓励新建地方煤矿让出3%-5%的股份给涉煤村集体经济组织,吸收村民参股;鼓励现有中小型煤矿企业让出一定的股比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允许村民以土地收益权或以其他合法方式向企业投资入股;凡是有集体煤矿的村组,鼓励村民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利益分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各县区要协调当地煤炭开采企业,按照吨煤利润提取一定额度的资金,用于改善当地村民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县区政府要根据煤矿企业的用工条件,安排专项资金,成立专门机构,有针对性地培训村民,引导村民离土不离村,就地转变为产业工人。煤矿企业应优先吸纳当地符合用工条件的剩余劳力,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积极组织村民围绕煤矿生产发展相关配套工业产业和运输业、餐饮业、物流商贸业等服务业以及进行工程承包,协调矿区企业主动消化当地的农副土特产品,增加村民的生产经营性收入;鼓励和引导煤矿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活动,并通过给煤矿所在村群众无偿提供生活用煤、给贫困户和老年人
提供生活补助、对灾病户给予救助等措施,改善村矿关系。所在地村组要为煤矿的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建立矿区发展、煤矿采空区治理、矿区环境污染治理、矿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矿区群众养老保险等方面的专项基金,由政府有关部门设立专门账户统一管理,为矿区群众在资源枯竭后长期的生产和生活需求提供保障;鼓励中省国有煤炭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对所在村组群众给予扶持和帮助,力争所在村组群众收入达到全县(区)矿区村平均收入水平。制定国有企业特别是境内中省国有煤矿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企业必须按年度公布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建立评价体系,对履行情况进行评比,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相应义务。
   
榆林市还开始全面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要求企业每年向社会报告一次年度承担社会责任情况,包括基础性层面的责任,如依法生产经营、照章纳税、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等;道德层面的责任,如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选择性层面的责任,如承担经济发展、吸纳就业、转型升级等。
   
参加完榆林市村矿和谐发展推进会,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杜善周说:“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将勇担社会责任,深化地企之间密不可分的地缘关系和依存关系,着力创建地企和谐关系,打造地企利益共同体,不遗余力地谋求地企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陕煤集团神南矿业公司地企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引尚告诉笔者:“神南矿业公司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在助残助学、帮贫扶困、支持地方就业等方面加大力度,尽企业最大的努力,支持当地村民发展经济,努力实现共同发展。” 

作者:ylitw 来源:榆林地矿协会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