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经济内循环,能源何去何从

时间:2020/8/1 10:12:22

  全球经济环境空前恶化,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出招应对。
  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经济双循环热度极高,已经有解读聚焦经济内循环。据此分析内循环的各种可能性,甚至带来的新机会。能源难以独善其身,天生的国际性商品如何双循环?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增量市场,加强内循环对能源安全和市场会有什么连锁反应?
  国内大规模能源市场是我们的优势,既要利用好推动内循环,做好基础研发,畅通市场,又要站在全球市场的高度进行能源布局。
  能源内循环要靠推进改革
  7月24日,国家能源局突破常规,召开2020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
  这是能源局首次在7月份召开类似的会议,提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低油价双重影响,相关部门、地方和石油企业协同配合,攻坚克难,举全行业之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油气生产指标持续向好,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和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在价格低迷,主要油气公司经营数据较差的当口,强调增储上产,切合经济内循环政策。也有很好的效果。
  能源安全的界定一直存在分歧。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最高,天然气次之。随着天然气消费的增长,已经形成东北中俄管线、西北中亚线、西南中缅管道,沿海海气登陆的多元气源。
  原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没有过度依赖某一个国家。能源安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资源的安全,而是市场的安全:可以通过市场,以可承受的价格购买能源产品,保障消费。一次能源的角度,因为煤炭利用多,我国的能源自给率超过80%。
  在治理污染的政策追求下,执行多年的能源转型已有成效。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逐渐提升,我国的风电、太阳能、水电、新开工核电等数据都排在全球第一,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电动车推广、电池技术研发和生产都走在全球前列。相关的技术创新也成为企业的追求,可以持续加强。
  能源结构调整应该是内循环的应有之义。国家能源局提出:要把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精神贯彻到“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全力协调推进一批有潜力、受制约的产能建设项目,着力突破油气勘探开发系列关键技术,加快已探明未动用储量的动用,加大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持续完善配套政策。切实推动中俄东线中段工程、互联互通重大项目和储气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
  目前推动的油气体制改革、天然气市场改革,电力体制改革将活跃上下游市场,推动多元化,形成多选择、竞争性的市场,人们享受到更贴心的能源服务,将共同形成能源产业链的循环。
  同时,不断完善产供储销体系,补齐短板,产业链将自行良性循环。比如,国家管网成立后,当务之急要建设智慧化、数字化的,充分互联互通的管道系统,并新建新型管网、存储基础设施。为上、下游市场主体打好关键的基础。
  与此同时,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加强优势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储备,一应不时之需变得更加必要。解决好清洁排放的难题,煤炭从燃料变原料,加强清洁利用。以此观之,煤制气、煤制油、煤化工等一切煤炭清洁化利用,吃干榨尽的技术都要试点和掌握。
   全球视野审视增储上产
  受到市场和疫情影响,油气价格今年处于低位。东亚LNG现货到岸价格低谷时跌破2美元/mmbtu,原油价格最低跌破30美元/桶。欧佩克和欧佩克+几次减产会议,效果都一般,国际市场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回。
  疫情肆虐下,天然气需求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到市场供需,使本已有过剩迹象的LNG过剩更为突出。传导到上游,美国页岩油气生产商日子艰难,不少企业破产重组。
一般而言,油气价格下跌时,资产并购增加。有实力的企业趁机吸纳低价地产,待到行业周期上升时出售获利。由于疫情和贸易、投资审核门槛限制,一向在资产并购活跃的中国、印度公司无法展开,资产并购也没有活跃起来。
  雪佛龙最近50亿美元收购诺贝尔能源算是比较大的,巴菲特收购的道明尼是公共事业资产,严格说算不上能源公司。
  中国的油气行业延续两年前提出的增储上产措施。这更多体现了内部对能源安全担忧的逻辑,通过增产,适当降低对外依存度,应对各种假设的极端情况。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上半年天然气产量949.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9%;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55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据海关统计,上半年,进口天然气累计667.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3%。
  国内天然气产量从去年开始,就保持较高增速。今年以来,受到海气价格低于管道气影响,又有高价长协的约束,保国内气成为可选的市场策略。国内天然气产量上升对于央企而言,可以维持市场格局。对于市场天然气市场而言,可以平衡价格。当然,国际天然气市场正在重构中,形势瞬息万变,不确性定空前增加。
  不过,在国际市场油气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国内增储上产更多是战略层面考虑。如果国内油气产量发现巨大储量,将进一步打压国际价格。目前美国在中国的油气进口来源中所占份额极低,可以忽略不计。中国与其他油气来源国关系都维持的较好,进口渠道一直通畅。该多进口还要多进口,低价的红利不要轻易放过。
  从经济层面考虑,低价时进口油气资源,并购优质资产、加强储存能力建设是最好的选择。也与加强新基建的方向一致。
  能源是天生的国际派
  能源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的燃料和动力。地质因素造成每个国家资源禀赋千差万别,资源国躺着赚钱,消费国源源不断进口资源。
  两者兼具的国家对能源安全的担忧相对较少。传统能源从一开始就是全球性产品,英国在殖民地开发资源,日本曾是东亚煤炭市场的供应方。美国长期是第一大原油生产国。
  中东资源国依靠石油发财,却要靠石油财富进口其他产品。欧盟国家、日本依赖进口资源支持经济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封闭,石油、煤炭等能源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承担着出口创汇的责任,也加入到国际市场循环中。
  1994年是个分水岭,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随着经济发展,进口量水涨船高,2019年中国进口原油5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0.8%。国内原油产量接近2亿吨,增产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中国是新增原油需求的大市场,产量、消费量都排在全球前十之列。既是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消费怎长超过产量增长,缺口越来越大,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在天然气领域也是如此,21世纪初开始大规模推动天然气利用,国内天然气产量逐渐跟不上消费增长。2019年天然气进口9660万吨,对外依存度达43%。
  经过发展,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LNG进口量仅次于日本排名第二,LNG进口增速全球最快。在中国、印度等国新增需求带动下,北美、非洲、拉美LNG项目成批涌现,不过在疫情影响下,天然气市场格局正在重整。
  综合而言,除了二次能源-电力,受限于电网建设,煤炭、石油、天然气天生就是国际商品,在国际市场间流动,达到供需平衡。
  加强能源体制改革、技术研发也不能脱离全球市场,时时刻刻放眼全球做研发,才是正道。

  文/徐栋章 能源情报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