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重点完善投融资机制,发挥政府财政、企业和社会资金的作用,形成共同的推动机制
7月30日,工信部节能司副司长高东升在第三届世界环保大会上透露,工信部目前正在制定工业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绿色工业。他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更多,政策覆盖面更广,并且将扩大市场融资,创新融资方式。完成“十一五”目标压力很大
“我国政府在‘十一五’前4年表示要重视节能减排,制定了约束性的指标……随着我们应对金融危机一些措施的实施,经济在逐步地复苏过程当中,重化工业发展比较快。所以,今年全面完成节能目标压力还是比较大。”高东升说。
高东升表示,去年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要降低40%—45%,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是一个自我要求非常高的指标。“40%—45%的指标本身就非常高,加之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也使得我们更有压力。大家都知道碳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的问题,而中国能源结构恰恰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大概占了70%—80%的比例。”
他指出,我国工业发展阶段、工业化进程决定了能源需求将会继续上升,污染物减排压力巨大。“举例来说,每千人汽车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具体指标。美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大概是800多辆,而中国到去年底还不到40辆。”高东升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能源、道路交通已经面临这样的压力,而我国还有绝大部分中小城市和农村人口还没有享受到工业文明带来的成果,还没有享受到汽车工业带来的便利,我们能不发展吗?
加快工业化进程、城镇化进程是未来3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一项艰巨任务。这种发展本身就对我们的能源需求造成一种刚性增长,同时也使得污染物减排任务非常之大。”
高东升还表示,尽管我国这几年做了很大努力,但能效水平还是非常低,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比较大,这对我国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十二五”减排范围更广、要求更严
高东升透露,“十二五”工业节能减排将继续制定约束性指标,其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的范围会有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主要减排的污染物是COD和二氧化硫,在“十二五”期间很可能增加氨氮、氮氧化物类污染物指标,以及重金属污染指标。“仅仅针对COD、二氧化硫减排是不够的,我们还需有更多的对环境、对人民健康、对气候变化等影响比较突出的污染物指标。”高东升透露,目前环保部、工信部等部门正在制定相关措施,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很快将会出台。在碳排放指标方面,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减少40%—45%是一个硬性规定,届时将会提出一个明确的、作为单位GDP碳减排强度的约束性指标。
高东升认为,相比“十一五”,“十二五”减排约束性指标要求更高、范围更广、约束性更强。
目前,工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分析每一年的淘汰任务,将来力度还会加大。其次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用先进适当的节能技术、低碳技术、绿色技术来改造提升现有产品,包括用信息化技术来推动现有产业的技术提升。第三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以更高的能耗标准、更高的排放标准约束新兴产业的建设。“我们要淘汰落后的,改造现有的,高标准建设新兴的。”高东升总结道。
创新投资融资方式
除了政策层面,“十二五”期间推动工业节能减排还将采取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措施。高东升表示,节能减排要有技术进步,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资金投入,因此目前需要创造好的投入机制,发挥政府财政、企业和社会资金的作用,形成共同的推动机制。
中央投资将起到支持引导作用。近几年来,中央投资在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包括推广绿色照明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节能减排的投入需求非常大,而中央财政的资金毕竟有限,“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资金将重点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尤其是加大对整个行业节能减排有重大作用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同时,已有的各项投资渠道也将优先支持节能减排。同时,相关政策将继续引导在现有的产业体系基础上,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首先是继续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包括落后的技术、落后的工艺、落后的产品。高东升指出,衡量落后的标准是看其能耗高低和对环境的影响大小。
高东升认为,我国已经具备自己的资本市场,而且目前流动性非常充分,关键是如何引导好这些资金投到节能减排这个领域。“这就需要扩大市场融资,创新融资方式。”高东升表示,“这是我认为最重要、最需要突破的方面。”据他介绍,目前工信部正从两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研究建立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基金。比如说,由国家发布节能减排的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方向,用市场的办法集合投资主体的资金到节能环保领域,将社会资金调动起来。“这种资金有杠杆作用、放大效果,这是我们‘十二五’期间要重点突破的。”高东升表示。二是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优先考虑节能环保、减排、包括低碳技术应用的环境友好型企业上市。
并且,高东升认为,创业板、中小板可以作为节能减排投资的退出机制发挥作用。据他透露,近期工信部正在跟证监会、银监会、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研究建立联动机制,促使社会资金更多地流向节能环保领域。(据《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