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 王双明
煤炭是中国的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长期保持在70%以上。2005年与1995年相比,10年间消费总量仅下降了7.7%。依此类推,到202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构成不会低于60%。也就是说,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格局不会改变。陕西作为中国煤炭资源和生产大省,将会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为国家提供可靠能源的重任。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客观地认识陕西煤炭资源的优势与不足,深入分析陕西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按照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要求,谋化和推动陕西煤炭工业的发展,不仅是全省煤炭行业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内容。
一、陕西煤炭资源的优势与不足
陕西煤炭资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资源总量丰富,煤质优势突出,煤类相对齐全,深加工前景广阔,地质构造简单,开采条件优越。不足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北部煤水矛盾突出,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南部瓦斯水害并存,安全生产任重道远。
全省煤炭资源总量居全国第四。探明煤炭资源居全国第三。低灰、低硫煤炭资源居全国第一。国家确定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陕西有3个,国家规划矿区陕西有10个。全省煤类有低煤化程度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也有中高煤化程度的焦煤、瘦煤、贫煤和少量无烟煤。低煤化程度的煤约占全省探明储量80%,具有三低(低灰、低硫、低磷)、四高(高热值、高发挥分、高含油率、高机械强度)、两好(化学反应性好、热稳定性好)的特点,通过低温干馏可同时获取焦油和煤气,具有广阔的深加工前景。中高煤化程度的煤,具有中-强粘结性的特点。经洗选加工后,既可用于配焦炼焦,也可用于钢铁工业高炉喷吹,属中国短缺煤种。全省主要煤田均位于秦岭以北。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深度大部分在500米以浅。特别是陕北侏罗纪煤田,主要可采煤层以厚度大、平面变化小为突出特点,适合大型机械化开采。
陕北侏罗纪煤田煤层厚、埋藏浅、区域性含水层位于煤层之上。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冒裂带会切穿含水层甚至到达地表,形成塌陷及开裂,不仅会导致煤矿井下突水溃沙,而且会形成地下水渗漏和区域性潜水面下降,造成地表植被枯死和土地沙化。渭北韩城矿区瓦斯突出与奥灰水害并存。煤层瓦斯含量高,渗透性差,具有突出危险性。安全风险极大。澄合矿区煤层底板之下的奥灰水水量丰富,导水构造发育,突水淹井危险性大,水害防治任务十分艰巨。铜川北区属高瓦斯矿区,煤油共生,煤层自燃发火严重。从地表抽放技术上可行,但由于地表地形复杂且大部分为林区,抽放成本极高。黄陵、彬长矿区瓦斯含量平面变化大,规律性不明显,治理难度极大。
二、陕西省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及问题
大型煤矿少,生产集中度低。截至2008年年底,省属生产矿井共650处,其中大型煤矿29处,中型煤矿67处,小型煤矿534处。小煤矿普遍建设标准低,开采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安全保障能力很差。大矿少,小矿多的现状与煤炭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配。洗选加工少,原煤出省多。目前,省属煤矿的洗选煤能力仅1809万吨/年。原煤入洗选率10%左右,远远低于全国30%的平均水平。煤炭企业绝大多数以销售原煤为主,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综合效益差。省属煤炭企业每年通过铁路销往外省的煤炭约40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未经洗选,含矸石至少300万吨左右。铁路运力不足,生产规模受限。目前省属煤矿产量已达1.5亿吨以上,而且还有一大批新建和改扩建矿井将陆续投产,到2010年将形成2.5亿吨以上产能,但煤炭外运的铁路运力仅4000万吨左右。铁路运力不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制约我省煤炭工业发展规模的主要因素。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生产一线职工文化素质下降。煤炭生产属地下作业,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加之煤炭行业职工平均收入偏低,目前尽管在逐年改善,但仍然很难吸引并留住人才。据统计,省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中中专以上煤矿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人数的3.4%。生产一线煤矿职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且呈逐步下降趋势,国有重点煤矿采掘一线工人中初中以下文化占20%,地方国有和乡镇煤矿采掘一线工人中初中以下占58.1%。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和生产一线职工文化素质下降已成为制约我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行业管理体制不顺,严重影响工作效能。受国家煤炭管理体制的影响,煤炭行业管理分别由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经济运行、国有资产管理、安全监察、环境保护、工商及煤炭管理部门共同承担。煤炭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产运销互相衔接,采矿、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密不可分,安全生产贯穿于煤炭生产全过程。在现行体制下,煤炭管理部门承担着安全监管的重要责任,但没有能有效管理企业的行政手段。这种权责不对等、多头管理的现状,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三、对促进陕西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认识及思考
煤炭工业是建设西部强省的巨大优势,要促进陕西煤炭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把全省发展煤炭工业的认识和积极性引导到持续、健康发展上来。具体来讲,当前主要应当做好统筹规划、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环境保护、安全监管及理顺体制6项工作。
统筹规划。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发挥煤质优势,减少采动损害和环境污染,做大煤炭经济总量。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把原煤生产、煤炭洗选、矸石利用、低温干馏、煤焦油加工等工作作为系统工程统一按排。使其规模配套,有序衔接,煤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固体、液体 、气体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原煤生产规划包括矿区功能规划和开采条件分区规划。矿区功能规划主要依据煤质特点和水资源丰富程度编制,突出对煤质优势的合理利用。灰分硫分较高,发热量较低,水资源丰富的矿区应设定为煤电基地;低灰、低硫、高发热量,水资源贫乏、交通条件较好的矿区应设定为商品煤基地;低灰、低硫、高发热量、高化学活性、水资源相对丰富的矿区应设定为煤化工基地。开采条件分区规划主要依据煤水共生的地质特点编制,突出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目的是根据煤层、含水层、隔水层的空间共生特点选择采煤方法,将采动损害减到最小程度,确保矿区生态水位不发生明显下降。对煤层开采后不影响含水层的地区,应设定为综合机械化开采区,以高产高效和高回采率为追求目标。对煤层开采后对含水层有一定影响的地区,应设定为控制采高综合机械化开采区,以分层开采和限制单层采高的方式减小采动损害对含水层的影响,确保生态水位不明显下降。对煤层开采后会对含水层造成破坏的地区,应设定为特殊开采区,以间隙式开采或充填式开采方式,避免采动损害对含水层的破坏。煤炭洗选规划主要依据煤矿生产规模编制,大矿配套洗选厂,小矿分区建设群矿洗选厂。洗选方式及工艺根据煤质特点确定,但必须做到精煤出矿。矸石利用规划要与洗煤厂配套,洗选煤产生的矸石、煤泥必须全部用于发电,发电产生的粉煤灰用于制作建筑材料,做到煤矿开采固体废弃物全部利用。低温干馏与焦油加工规划是发挥陕西煤炭资源比较优势的核心所在,其布点要与煤矿布局相配套,规模要与可用作干馏煤炭产量相一致,1.5亿吨原煤低温干馏可获得1000万吨左右焦油,相当于再造一个延长。如果干馏和催化结合技术取得突破,到2015年全省生产3000万吨焦油是有可能实现的。相当于建设了一个大型油田。届时全省用4—5亿吨原煤产量,可以做到10亿吨原煤的经济总量,煤炭资源大省到煤炭经济强省的转变将变成现实。
结构调整。包括产能及产品调整两个主要方面。产能结整以减少煤矿数量,提高生产集中度为主要内容。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一个矿区由一个主体开发的要求,引导煤矿企业按以大并小,以优并劣,以强并弱的原则进行兼并重组。二是把好新建矿井生产规模关,国家规划矿区内必须大于120万吨,其它矿区必须大于30万吨。三是加快现有矿井技术改造步伐,对现有小型煤矿,应在核实保有储量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扩能技术改造和安全技改。扩能技术改造依其保有储量和能大则大的原则确定改造规模,一般不应小于30万吨。安全技改矿井按安全高效要求进行改造,应达到淘汰落后采煤方法的基本要求。通过上述工作,力争在近期内使全省煤矿总数控制在600处左右,单井平均产能达到50万吨。到2015年,使全省煤矿总数控制在400处左右,单井平均产能超过100万吨。产品结构调整以发展循环经济,做大经济总量,实现节能减排为目标。一是加大洗选煤能力建设,到2010年,形成1.2亿吨洗选能力,原煤入洗选率达到40%左右,入洗选总量达到1亿吨以上。二是发展煤矸石、煤泥发电、粉煤灰制建材一体化项目,做到固体废弃物全部利用。三是发展以低温干馏、配煤炼焦、焦油加工、焦炉气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
人才培养。我省煤炭工业目前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全省从业人数约20万人。要实现陕西煤炭工业安全、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着力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人才培养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从长远着眼,主要解决后继有人问题,由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根据全省煤炭工业发展规划,按照大型煤矿矿长及副矿长达到大学本科层次,区队长达到大专层次,班组长达到中专层次的要求,制定煤矿专业招生计划,比照师范类大专院校的做法,免收煤矿专业就读学生的全部学费,毕业后分配到煤矿工作。立足当前主要解决急需用人问题,由煤炭企业选派具有3年以上井下工作实践经验的优秀青年到煤矿大专院校脱产学习1-2年,学完必修课程考试合格者由就读学校和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共同颁发毕业文凭,省内煤炭企业按大专院校毕业生对待,以便在较短时间内改善目前煤矿企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现状。
环境保护。我省煤炭开发所面临的环境保护工作可概括为两句话,即北部保水,南部减排。陕北侏罗纪煤田含水层位于煤层之上,煤层开采后往往形成地表开裂塌陷,导致地下水渗漏,引发矿区水位下降及地表生态环境退化。开采实践表明,陕北榆林地区植被与地下水位埋深敏感性强,煤炭开采不仅要避免地下水大量漏失,而且必须做到维持地表植被正常生长的生态水位不明显下降,才能有效保护矿区环境。借鉴国内外同类地质条件煤矿开采经验,必须从采煤方法规划入手,根据煤层、含水层、隔水层三者共生关系,采用充填、房柱、长壁式等不同采煤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小采动损害。渭北韩城、铜川及黄陵、彬长矿区均为高瓦斯矿区,目前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瓦斯主要以通风方式向空中排放。而瓦斯空排的主要原因是抽采出来的瓦斯甲烷含量低,变化幅度大,满足不了瓦斯发电和生产化工产品的含量要求。因此,实现减排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矿井抽放瓦斯浓度,并将其有效利用,而提高浓度的有效途径就是采前抽放。采前抽放必须打破以矿井为单元的采矿权分割现状,对适应地表抽放的地区,应以矿区为单元,统一规划,统一布井,先采气,后采煤。对不具备地表抽放条件的地区,要以矿井工作面为单元,按照掘进,预抽,生产三步走的方式实施井下瓦斯抽放,做到既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又减少风排瓦斯对大气污染,增加清洁能源。
安全监管。安全生产贯穿于煤矿生产全过程,按照杜绝重特大事故抓高瓦斯大矿,减少一般事故总量抓小煤矿的思路,主要应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瓦斯治理督导工作,由省市两级政府向18处高瓦斯和5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派驻瓦斯督导员,对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实施不间断现场监督,并赋予瓦斯督导员在瓦斯超限时停产撤人的权利,确保不发生群死群伤的瓦斯事故。二是市县政府向所属煤矿派驻安全监督员,赋予安全监督员在发现危及矿工生命安全隐患时有权停止矿井生产的权利,把政府对企业的安全监管落实到煤炭生产全过程。三是探索煤矿安全监管方式,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在煤矿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对非公有制煤矿加大安全事故经济处罚款力度,提高事故成本,促使矿主加大安全投入,重视安全生产。对国有矿矿长实行任期安全奖罚制度,按矿井规模、安全管理难易程度设定任期安全控制目标及标准,促使矿长增强安全责任心。
体制改革。煤矿生产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煤炭行业管理是以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开采技术为支撑的行政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开采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煤炭行业管理的任务和难度越来越大,要做好煤炭行业管理工作,首先要自省到县建立起技术力量雄厚的行业管理机构,将其作为政府组成部门或直属机构,承担政府监管职能。二是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煤炭管理职能进行梳理,凡能整合的全部进行整合,赋予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凡受法律、法规限制不能进行整合的职能,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的要求,明确由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牵头办理,形成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