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尉俊东:倡导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榆林

时间:2016/6/6 9:02:31

尉俊东:倡导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榆林

                                         

      在“6·5”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我谨代表榆林市委、市政府,向为全市环境保护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工作在环保战线上的广大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唤起全世界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明天是第45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我国立足国情实际,将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有效促进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以实施“三年植绿大行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为载体,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还未根本改变,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榆林任重道远。我们要始终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决贯彻绿色发展要求,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引导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建设美丽榆林。
  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着力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突出抓好重点污染物防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改善、土壤环境综合整治、固体废弃物防治、环境监管能力提升五大工程,确保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实施十大生态提升工程,推进“四河四川”综合治理,加快实施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现“一河清波、两岸绿色、稻花飘香、人水和谐”,再现“塞上江南”美景。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强化兰炭、电石、小火电、聚氯乙烯等重点行业和化工园区、载能工业集中区等重点区域的特征污染物治理,严格监管措施,严禁超标排放。全面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监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许可、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全面建立覆盖所有环境资源要素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并完成控制目标,建成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
  坚持以资源清洁综合利用为核心,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抓住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契机,加大矿产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力度,支持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提高煤矸石、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率。继续深化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严格执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深入推进火电、化工、食品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综合整治再利用,清理闲置土地。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程,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开发“城市矿产”,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工业废水、废气和建筑垃圾等废旧物品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力争到2020年,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坚持以落实新《环保法》为抓手,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严格环境执法,对环境违法企业,特别是未批先建企业,铁规执法,铁腕执法,坚决做到“四个不放过”,即“不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始终保持依法严惩的高压态势。
  清晰界定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健全自然资源矿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按质量分级、梯级利用。全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及采空区、沉陷区群众利益维护机制,足额征收水土流失补偿费。推行市场化机制,探索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奖惩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
  坚持以弘扬生态文化为基础,培育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要着力挖掘榆林优秀文化中重和谐、顺天时、倡俭朴的生态文明元素,结合社区文化、民俗、文艺活动,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生态文化知识,进一步扩大生态文化影响力,展现榆林文化与生态文化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形成共创良好生态环境的凝聚力。通过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生态示范村镇、环境教育基地等形式,动员和引导全民参加环保行动,培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观念。要建立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机制,扩大和保护社会公众享有的生态环境权益,使公众成为榆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自觉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幸福榆林。 (2016年6月4日)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