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从废弃矿山到美丽庄园的绿色蜕变

时间:2020/2/4 10:05:39

                                      生态修复的“青岛思路”
                    ——山东省青岛市以矿山生态修复助推经济发展的做法 
    青岛莱西市九顶山是个矿山,曾经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过贡献,但历经多年开采,加之由于缺乏有效治理,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成为废弃矿山,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问津。但如今,这里变成了集葡萄酒生产、文化展示、旅游接待、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葡萄酒庄,更为一提的是,为我国废弃矿山的治理探索了新路子。不过对于记者一行而言,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这位青岛市地矿领域的部门负责人对生态修复经验的介绍,更是整个青岛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依靠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技术,将“山水林田湖草”构建成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智慧,以及贡献的我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青岛思路”。
     如何推进青岛市的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显然,山东青岛因地制宜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多年以来,他们先行先试,通过自然资源政策激励,吸引社会各方投入,探索推行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他们提出的“坚持政府指导、规划先行、市场参与、多元化实施”的矿山生态修复青岛思路,创新了思维,拓宽了视野,成为生态修复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力。

    2020年青岛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1月初,从青岛市区赶往莱西市院上镇,本来只要1个小时的路程,却因为高速的封路整整跑了3个多小时。
    不过正是这增加的行程,让记者一行对青岛矿山生态修复中“+产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九顶庄园,位于莱西市院上镇山口村北东约1千米处。2008年,在这里开采多年的矿山关停,遗留废弃矿坑两处,分布于山坡的北西侧,矿坑岩石裸露,无开采台阶,坡面角70度~85度。其中,北侧矿坑北东向长约140米,南东向宽约60米,边坡高约5米~17米不等;南侧矿坑北东向长约100米,南东向宽约80米,边坡高5米~23米不等。多年的开采,对区内地形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与周边优美景色形成强烈反差,视觉污染严重。且坡体存在多处不稳定的危岩体,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009年,来自卢森堡的一家公司,对九顶山废弃矿山产生了兴趣。他们派出人员经过多次考察,认为该区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气候,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在特定的生物、气候、地形以及水文等综合条件影响下,其土壤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朝南山坡,排水、光照及通风性能良好,具有葡萄根系生成、植物营养成长、抗寒抗旱等特性,为优良酿酒葡萄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先天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沟通后,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可直接利用废弃矿山原有采坑空间建造葡萄酒窖,上部建设酒庄城堡”的绝妙想法。
    2012年,莱西市人民政府与青岛大好河山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由其进行该废弃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协议明确,治理工作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为原则,以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基础,以生态修复重建、改善地质环境为目标,以产生最大经济效益、造福当地居民为预期,最终改善和美化地质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莱西市人民政府组织国土资源相关部门及相关企业对项目占地、产业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做到方案科学合理,经济可行。政府部门为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废弃矿山用地,改善生态环境,并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提出以“废弃矿山为核心区建设葡萄酒庄,周边区域辐射发展葡萄种植”的创新发展新模式。
   “这样做既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盘活了闲置和低效土地资源,又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了修复,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矿产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危害,消除了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实现了经济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树立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产业发展的新典范。”青岛局地矿处唐文亮说。
    九顶庄园的建成,真正实现了废弃矿山变废为宝。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当地农业、加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村民种植葡萄2000余亩,年产值达8000万元。公司还规划未来建设一个5000亩左右的葡萄种植基地,年产葡萄酒预计销售收入2亿元,税收1600万元,实现政府、企业、社会和当地居民的多赢。

    矿山生态修复让“美丽青岛”更美
    随着车辆在皑皑白雪中一路北上,一座座山丘在雪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远望远山银装素裹,近看路边农田里鹅绒棉被下麦苗露出点点翠绿。
青岛局分管领导,近一米八的“大个”说话铿锵有力,并带着山东人的儒雅和幽默。
    “青岛的美是由内而外的,地上有山有水钟灵毓秀,地下金银矿藏丰富。但由于数年前人们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粗放式开采给这个美丽的岛城留下了一道道伤疤。新时代,建设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已成为社会共识,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去抚平这些刀疤,还青岛以美丽。”说起以前青岛矿山开采,青岛局分管领导略带惋惜,但一说起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语气却又斩钉截铁,不由自主表露出致力矿山生态恢复的坚定决心。
    正如他所言,近些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把矿山生态恢复列为“美丽青岛”建设的重要内容,压实主体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治理模式,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记者了解到,2017年5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将“开展矿山地质生态修复治理”纳入“美丽青岛”建设重要内容。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现为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迅速响应,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印发了《青岛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对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2017年4月~6月,青岛市开展第三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组织系统调查在建矿山、生产矿山、历史遗留矿山和政策性关闭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危害程度。
    同年9月至2018年5月,青岛市相关区、市又开展了补充调查,首次系统、全面地摸清了青岛市矿山地质环境家底。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了《青岛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年)》的编制工作。
    该《规划》显示,到2025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责任全面落实,新建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及时治理,在“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要基本完成并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青岛市矿山修复工作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投入约9亿元,治理废弃矿山150处,治理面积290余公顷,探索出一系列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方面的经验。


    发挥地质技术优势拓展服务领域
    在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多措并 举、大踏步向绿色生态发展的背景下,多种合作模式应运而生。“PPP、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等一批矿山治理模式,经过与地勘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了解,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胶州湾西岸,是国务院批准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然而,由于历史上的采石活动,这些采石场形成了陡立的裸露破损山体和采石陡崖,形成了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视觉污染,影响着西海岸新区的整体形象。
    对于这种现状,该局领导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找出快速治理的途径,局领导想了多种方法。一次偶然的机会,该局领导与山东地矿局青岛地质工程勘查院(以下简称“地质院”)的领导无意之中聊到了矿山边坡治理方面的难题,并表示愿意接下这“烫手的山芋”。
    由此一种地勘单位新的市场模式应运而生——“政府+社会合作”。这也是山东地矿系统承揽的第一个PPP项目,在这场生态修复战役中,社会资本方与政府一道组建机构,除了设计、建设外,承担单位——山东省地矿局青勘院还负责项目的投融资、维护、运营等工作。青勘院用精良的设备、优秀的人员、科学严谨的管理,把该项目打造成为山东省地矿局的示范项目。
    “PPP项目运作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自2015年部署推广以来,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加快民生项目建设的有力抓手。”采访中该院院长刘洪华向记者透露。
    其实说到底,就是通过综合治理,并结合山体整治条件和市场需求,利用整治形成的山林地、耕地等资源积极发展经济林木、苗圃、生态养殖、特色农业、生态观光等产业,获取运营收益。
    可以说,青勘院此举完全突破了地勘行业发展壁垒,他们发挥地质技术优势,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地质工作与自然资源、城建、规划、交通、海洋、农业、环保、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让地质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互联互通互融。
    “不久的将来,在这片曾经光秃秃的石头山必将迸发出新的绿色生机。一片片以养生、度假、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疗养胜地在这里拔地而起,形成特色农业与生态观光产业,给青岛再增加一条靓丽的风景线。”青岛局分管领导说到此处于时,眼睛大放异彩。

    由点带面、点面结合,经验做法层出不穷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中把准了破解生态修复难题的“脉络”,针对不同环境,不同地域开发出多种治理模式。
如矿山企业自行治理模式,该市矿山企业或矿业权人积极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聘请地勘单位设计、施工、监理,由政府部门组织验收,不仅体现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也为全市同类矿山治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示范和方向。
    山东省青岛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并运用到工作中。
    ——在自然修复模式中,把破坏程度低、简单处理即可利用、村庄有需求等矿山开采面,该局做好防护措施后,由人工建设为主转向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工干预,经济零投入并与周边环境实现了和谐统一。
    ——对于责任主体灭失的矿山,该局以地方政府投资治理模式主动履行地质环境治理义务。如自20世纪90年代关闭的崂山区露天矿山,遗留下众多废弃采石场,且责任主体均已灭失,近年来通过地方政府投资方式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施工设计采用锚喷做旧、种植绿化、水域保留等方式,尽可能将矿坑修复为自然状态,与崂山景区和谐统一。
    ——对于符合国家支持的项目,该局加快解决计划经济时期历史遗留和责任人灭失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截至目前,青岛市共有26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获得国家财政资金支持。以城阳区的夏庄街道华阴社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为例,中央资金315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152万元。通过治理,消除了原有地质隐患和视觉污染,使原本破乱不堪的山体变得郁郁葱葱,提高了城市形象。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青岛市矿山生态修复发展的见证者,用最务实的工作作风,走出了矿山生态修复长征路上的重要一步。(刘雅彦 张立 张继勇)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