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发言与建议——企业家热议地理信息产业

时间:2019/10/2 10:12:04

    怎样合理制定测绘行业管理改革的方向?政府如何通过监管体制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如何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生态保护、公众日常生活对地理信息的显在和潜在需求释放出来?地理信息安全的管理边界如何把握?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应开放到什么程度?产业界如何与其他领域加速融合?自动驾驶地图等地理信息新产品、新业态在发展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面对自然资源部领导所关注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种种问题,来自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的负责人和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近30家企业的CEO汇集北京,在自然资源部和陆昊部长、库热西·买合苏提副部长、部机关有关司局的负责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下面摘编部分企业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产业现状:积极寻求转型升级,这是一个漫长、艰巨的过程

    孙玉国(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
    2018年,地理信息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产业规模仍近5957亿元,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从业单位超过10万家。上市企业30余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80余家,已有5家申报新设立的科创板。7月22日航天宏图在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近10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复合增长率高达25%。
    地信产业在多年高速发展的同时,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性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产业收入80%以上来源于政府项目或政府投资拉动;二是市场环境问题突出,不公平竞争、霸王条款、低价中标、不按合同付款、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制约产业发展;三是数据资源的开放和开发不足,导致整个行业对数据价值挖掘和创新应用严重不足。

    马超(南方测绘集团总经理)
    测绘装备需求历经20多年高速增长后,目前趋于稳定,常规装备(如光电仪器)保持目前市场规模,新兴装备(如无人机、激光雷达)需求增长,高端国产装备开始替代进口,市场竞争激烈,各厂商都在寻求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和技术的边际效益。
    但整个转型升级很艰难,从服务于传统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到服务于多行业和大众,这是一个漫长、艰巨的过程,可能长达10-20年,甚至30年;行业应用尤其是大众化应用,价值量大,但难度大、风险大。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对企业而言,就是如何高效地响应行业需求的过程,测绘地理信息的技术价值和产业化价值越来越大,在智能物联、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中,南方测绘会继续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注重市场推广,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张扬(吉威时代董事长)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资源分散,相互间协作性不强,其根本原因在于产业成熟度较低,产业链还没有有效形成,数据、设备、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没能面向最终的服务来有序组织,导致整个行业的效率和效益都不太理想。
    地理信息企业需要以开放包容的观念和自我变革的勇气投身到这场产业升级战中,将企业自身优势与互联网先进生产力相融合,在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的同时,加强横向资源共享,注重纵向业务联动,在产业链的优化或重构中赢得先机,在产业互联网形成过程中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
    王慧文(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
    美团LBS的业务特点,决定了服务质量提升高度依赖地图支持,但在外卖配送、单车等业务场景中需要使用骑行地图服务,市场供给不足,最后一百米没有打通。美团要发挥平台优势,与传统图商合作研制,填补市场空白。平台企业和地信企业的合作,一方面以生活服务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地理信息企业提供多样化地图服务,另一方面基于优质的地图服务,开发出更多满足消费者、商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形成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

     杨震澎(南方数码董事长)
     传统的地理信息产业还没达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产业规模不大,资质单位有2万余家,但呈现出散、小、弱的局面,最大的企业市场份额在0.5%左右,前三名合计占比不超过市场份额的1%,人均产值仅20万左右,与新兴行业相比差距甚远,和互联网企业更是难以比拟;二是并非完全竞争市场,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各占一半,主要利润流向了事业单位;三是生产经营模式总体还比较原始,虽有部分是智能化作业了,也借助卫星、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手段了,但大多数还处在劳动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效率低下,耗人耗力;四是从成果看,仍有局限性,实时性不强,数据共享不够,大众应用不多,普及程度不高。

    自主创新:核心、关键的重大科技问题

    孙中亮(深圳华大北斗总经理)
    这两年国家政府层面对芯片越来越重视,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基础研究投入比较薄弱,芯片还是我们的短板。一个芯片项目的投资研发需要历时3年,投入资金不能少于1亿元人民币,才能够基本达到先进水平。我们的卫星导航企业在这方面持续地做了很多努力,也得到了政府的相应支持,硬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来说,我们的卫星导航定位芯片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

    王增印(北斗星通集团副总裁)
    中美贸易战给很多企业敲响了警钟。在测绘装备的核心部件,比如芯片、板卡、高精度天线等,国内的产品和技术已经与国外先进厂商的技术和产品接近或相当,具备了替代国外产品的能力,并已经实现规模应用。建议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政府引领、政策支持,推动国内高精度RTK接收机、参考站接收机核心部件及参考站天线(扼流圈天线)国产替代进程,特别是在国内省市各级参考站网等关系国民经济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以及行业内规模应用的测绘装备,加快应用国产产品并全面支持北斗系统。

    马超(南方测绘集团总经理)
    以南方测绘为代表的国产测绘仪器已经占据国内绝大部分的市场,并且走向国际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力。如2019年5月底,南方测绘与美国、日本、欧洲及其他国内厂家在内的10余家单位竞争印尼国土资源部全球最大一单RTK采购,一共3324台,南方测绘最终中标,目前这批RTK已用于印尼国土资源调查。然而,在高端装备的研制和推广方面,如世界顶尖的机器人全站仪、自主高端的激光扫描头、高端海洋测绘装备等,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依然有较大差距。

    颜志宇(欧比特总经理)
    目前国内可能70%左右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还是依附于国外,如美国、法国等,进口比例比较大。希望能够大力支持国产遥感卫星星座的建设,发展自己的卫星星座,解决数据“卡脖子”的问题。

    宋关福(超图集团总裁)
    长期以来,GIS基础软件不被认为是基础性软件,而被当成应用软件,缺少长期稳定的政府科研支持。建议自然资源部在目前的高质量发展地理信息产业计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地理信息核心技术,大力发展GIS基础软件、遥感软件和航测软件;并在技术预测和国家重大科研计划中,专门征集此类研发计划。

    重大工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张扬(吉威时代董事长)
    吉威时代是在国家战略和国防建设上成长起来的。在国家6次大的自然资源项目中,吉威主要参与了5个。
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过程中,吉威时代配合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在没有先期经费的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国土调查云,有力保障了三次调查的举证、核查等工作。当前,国土调查云已经安装到“国-省-市-县-乡”五级自然资源部门约30万人的手机上,开始广泛应用于调查规划、执法督察等自然资源相关工作。
    通过国土调查云以及空间大数据建设项目,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安全保密制度应该不再是阻碍自然资源信息化开放应用的拦路虎了;二是长期占据我国自然资源政务应用核心位置的国外商业平台软件也可以被换掉了。

    马超(南方测绘集团总经理)
    南方测绘2015年开始摸索转型升级,2016年正式提出“大地信战略”,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高端装备的国产化和普及化,二是推进地理信息应用服务。
    虽然以南方测绘为代表的国产测绘仪器已经占据国内绝大部分的市场,但在一些国家级部门采购和重大项目采购中,国产仪器装备依然备受质疑,在一些重要行业和地方采购中,难以列入政府采购名录。实际上,今天国产测绘仪器已经完全能满足生产需要了,性能和稳定性都是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家部门、重要行业和重大建设项目服务,我们做好了准备,只要有机会,我们会做得更好。

   王增印(北斗星通集团副总裁)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由原国家测绘局参与和牵头,陆续在全国建立了将近5000个连续运行参考站,近几年,一些商业的公司比如千寻又逐步建成很多参考站。我们认为对于未来的自动驾驶、导航等应用,参考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设施。接下来如何把这些资源真正用起来,对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开放,让我们没必要再自己去建站。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这种从事卫星导航领域的企业,以及跟我们合作或即将开始合作的大疆无人机、自动驾驶的汽车厂商,大家需要的是不局限于差分的服务。

    杨震澎(南方数码董事长)
    行业主管单位应尽可能地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具体可以做哪些工作呢?一是给企业平等参与到各项重大项目中,法无禁止即可为,尤其是打破无形的门槛(玻璃门),让企业与事业单位处在真正的公平环境下竞争;二是搭建起行业主管部门与企业沟通的平台,能够及时听到企业诉求,在“清”的基础上增加“亲”的举动,只有多接触、多交流,才能知道企业真实想法,才知道如何来支持;三是制定一些跟企业相关的政策时,最好能让企业也参与其中,一些业务规划、科技攻关等也同样如此,企业提前知悉、提前谋划,增加锻炼机会,自然会对后续的实施带来好处。

    潜力空间: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王增印(北斗星通集团副总裁)
    我们认为,现在这个行业有几个特征:需求快速提高、技术快速融合、产业快速分化、新的商业模式快速形成。
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去引导和推进测绘装备及核心部件国产化。中美贸易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又拟了所谓实体清单企业包括华为。有些企业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在做自己的国产化替代,这些企业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

    孙玉国(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
    地理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新业态、新服务不断出现并呈良好增长态势。如2018年我国手机地图用户规模达到7.2亿人,汽车导航的渗透率超过50%。汽车导航和手机地图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工具。此外,基于位置服务支撑着万亿级新经济的发展,如网约车、外卖、电商等等;

    王慧文(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
    美团作为一家“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已成为科技创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美团业务与地图密不可分,地理信息基础建设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帮助我们大幅度降低成本。
    我们通过位置地理信息、大数据等服务和技术来进行派单和订单,将每单配送时长缩短到30分钟内。但是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当前导航或者位置信息服务几乎没有为骑电动车、自行车具体到某一个小区、某一栋楼来个性化服务的,所以经常会带来地址数据错误导致骑手定价不准、调度错误等问题;另外第三方服务性能、稳定性也很难支持配送调度高时效和高并发要求。因此我们将借助业务场景中的技术创新及行业多方共建,逐步构建最后一百米地理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物流效率。
    美团于2016年成立了无人配送部门,专注无人驾驶、无人机、机器视觉等技术的积累,同时推出美团无人配送开放平台,联动产业上下游探索发展战略和技术落地可能性。已实现在10余个写字楼,酒店以及园区内实现真实外卖订单运营。

     程鹏(四维图新CEO)
     四维图新是国内乃至全球领先的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内容及服务供应商,是在A股市场首家布局自动驾驶全产业链的企业。
     万物互联和海量数据实时处理能力是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基础,地理信息技术与芯片、传感器、通信模块、通信网络、平台、操作系统、智能终端和集成应用等物联网全链条相关,涵盖了从自动化的物理空间数据获取到智能化数据处理、市场化新型数据应用全过程。传统测绘生产方式及技术的转变与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要求相比,地理信息科技创新能力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意见与建议

     孙玉国(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
     一是多措并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 围绕自然资源“两统一”、应急管理新机制、军民融合战略等重大机遇,筹划一批需求升级、应用宽泛、技术含量高的重大项目。
     2. 利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办法,对一批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领域的企业,淘汰一批、提升一批、转型一批。
     3. 把握住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商业卫星等新技术、新商业给地信产业带来的战略机遇,推动新型服务、新型业态、新兴应用的发展。
     4.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我国空间基础设施优势,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二是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目前最急迫的是监督相关地方政府部门诚信履约,建议开展自然资源领域清理欠款专项行动。改革和规范招投标管理办法,转变政府采购模式,解决“低价中标”问题。加快自然资源系统的事业单位改革,明确并监督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进入市场,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是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保密政策调整。按照中央关于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要求,在地理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数据政策改革,通过政府数据资源和信息共享开放,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打通将数据提供给企业开发利用的渠道。加快出台对自动驾驶等重要应用领域有重大影响的地图保密政策。设立专项资金、试点项目等政策鼓励地理信息创新应用、深入开发、增值服务,扶持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企业,促进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和大众化服务,扩大应用市场。

     颜志宇(欧比特总经理)
     三点建议,一是加快推进国产遥感卫星星座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卫星大数据产业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卫星遥感+人工智能”融合创新。
“珠海一号”星座是我国首家由民营上市公司建设并运营的星座,分两期共投入36亿元,一共34颗卫星。目前,已经按计划成功发射了7颗卫星(3颗视频卫星、4颗高光谱卫星);目前在国内建成了7个地面接收站;在珠海建成了卫星大数据中心,具备了卫星运控、数据接收、处理、存储、分发等能力。按照建设规划和已建成的卫星运控中心及地面接收站,“珠海一号”卫星星座完全可以支撑我国乃至全球的“全天候遥感”体系的建设,真正做到快速响应和近实时的对地监测(每天重复观测频率可达2.5次)。欧比特在数据源方面和国家的高分系列卫星有很好的相互补充关系,等级不一样,欧比特的特色是性价比高,商用价值高。希望自然资源部能将“珠海一号”卫星星座纳入应用体系,我们无偿提供数据和服务。

    孙中亮(深圳华大北斗总经理)
    建议自然资源部发起建设北斗芯片开放平台的倡议,并在各类行业应用中积极推广并给予支持。苹果IOS系统与谷歌Android系统就是封闭研发环境与开放研发环境的典型案例。Android以全开放式操作系统占据智能手机超过85%的市场份额,正是对平台开放的最好诠释。为此我们建议建立“北斗芯片开放平台”的“类安卓”形式的开放平台并以此模式带动芯片及地理信息产业协同发展,这就是一种创新模式。这不是一家企业能够做到的,自然资源部成立以后,导航、测绘、地理信息的管理集中于一个部门,能够有效整合,更好地发挥推动作用。

    王增印(北斗星通集团副总裁)
    希望协调好测绘地理信息与卫星导航定位的关系。测绘资质规定的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等这些业务,目前不在北斗星通的业务范围内,我们只是向从事这些业务的单位提供硬件产品和未来向其提供辅助/增强数据服务,并不直接从事这类业务及其产品生产,类似于这一类型的企业,是否一定要取得测绘资质;是否满足国家资质和监管的要求就可以。

     杨玉坤(正元集团董事长)
     我们建议自然资源部要加强体系建设。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有效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体系;广泛开展城市地下空间普查,有效提升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能力;建立地下空间探测与安全利用、地下空间资料信息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安全预警等技术标准体系等,促进建立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多规合一”。
     建议调整相关政策规定。例如《测绘市场管理办法》关于分包量的相关规定,制约了地理信息企业跨界经营、开拓新兴业务。为此,建议借鉴建筑行业只对分包的合规性做定性管理,而不对分包行为做定量管理的新规定,对《测绘市场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尽快予以修订,引导地理信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议解决测绘企业的实际困难。地理信息企业普遍面临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拖欠工程款造成的。为此,恳请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监督相关地方政府诚信履约,促进地理信息行业健康发展。

     马超(南方测绘集团总经理)
     现在自然资源部系统正在大力贯彻落实新《测绘法》,其中第40条提到:推广使用安全可信的地理信息技术和设备。“安全可信”事关国土安全和国家利益,期待自主可控的国产测绘装备和技术能进入政府采购目录,为测绘企业能够更多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要领域和重点项目创造条件。
      同时期待能尽快依据《测绘法》解决好保密和应用的关系,推进地理信息数据的合理开放,为地理信息的广泛应用创造条件。

     宋关福(超图集团总裁)
     建议除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登记等业务外,尽快全面启动自然资源信息化工作,为地理信息产业释放和创造市场空间。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议加快推动三维GIS、大数据GIS、人工智能GIS等新技术在自然资源信息化中的应用,以需求带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就GIS软件产业来讲,目前是“强而不大”,“强”指的是技术竞争力强,“不大”指的是收入总归还不大。问题的核心在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进度不够快,海外收入较少。建议自然资源部通过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部门,并在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援外计划中,增加的GIS软件、遥感软件和测绘硬件的推广,以及相关软件应用系统建设的内容,帮助中国地理信息企业走出去;在自然资源部牵头举办的国际会议、国际培训中,特别是领导出访交往活动中,更多地给国内地理信息企业宣传的机会。

     程鹏(四维图新CEO)
     建议尽快研究并出台涵盖自动驾驶地图数据采集、数据格式与内容、数据传输和安全以及数据使用的相关标准;积极探索针对自动驾驶地图的云端在线审核新模式,并针对数据的敏感程度、数据属性做针对性划分;开展针对新型偏转插件的大规模测试,并出台针对自动驾驶地图的保密管理办法;开展针对地理信息数据“上云服务”的数据安全测试和研究。
     地理信息产业安全涉及国家安全,地理信息技术的信息化水平要求很高,诸如芯片等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面,企业才更有能力、底气并放心地开展国内外业务。建议出台鼓励地理信息产业自主创新政策文件和规划,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潜力。

    王慧文(美团点评联合创始人)
    高精度地图是无人配送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美团期望共同推动和明确高精地图产业发展所需的标准,来解决技术匹配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针对处于研发阶段的自动驾驶技术,期望能和相关部门一起推动测试、示范、运营阶段的管理办法,在地图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保障高效的研发迭代速度,形成有针对性的业务场景的开放。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