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年末回望:榆林国土资源十大亮点

时间:2019/1/13 21:39:21

        
    2018年,榆林市国土资源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职责,主动适应新时代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国土铁军建设的新要求,研究确立并贯彻落实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聚力头号工程,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明显
    安置房建设基本完成,建成安置房4256 套、34.9万平方米,占“十三五”任务的31.5%;累计建成安置房12159套,占“十三五”任务的90.1%,剩余安置房6月底可全部竣工。工作重心实现转移,强化了实际入住、产业就业和旧宅腾退工作,实际入住率达到74.1%,较上年提高41.7个百分点;产业就业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旧宅腾退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遗留问题彻底整改,积极汇报市政府调度资金1.35亿元,解决了困扰各级政府的安置房“超面积、超自筹”问题。
     严格落实责任,耕地保护任务全面完成
     耕地保护责任得到落实,逐级签订了耕地保护责任书,全市耕地保有量达到1569.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1134.2万亩,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任务。耕地占补平衡打开新局面,首次利用残次林地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完成耕地占补平衡新增耕地9.26万亩,比上年增长3倍,为历年完成任务最多的一年,其中2017年任务4.13万亩、2018年任务5.13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建设任务7.3万亩,占任务的142%,比上年增长2.8倍。
     突出指标统筹,规划引领作用日益突显
     努力破解规划指标短缺难题,确定了争取指标、用足政策、挖掘潜力的增指标思路和控制规模、先上先给、不用退出的用指标原则,积极争取省控指标1万亩,调剂市内指标1.2万亩,利用政策解读空间解决指标2700亩,统筹解决了未来能源煤制油一期后续、陕煤分质利用、兰石化乙烯一期、榆林机场二期等重点项目规划指标。加快推进国土资源规划编制,启动了榆阳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完成了市县两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启动国土“三调”工作,外业调查逐步展开,为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奠定了基础。
     加快报批节奏,用地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将7项行政审批、19项公共服务和不动产登记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大厅之外无审批”。建设用地报批节奏加快,上报部省土地预审项目14个6.9万亩、建设用地149件1.81万亩;获批建设用地4.18万亩,位列全省第二;完成了延榆高铁土地预审并创造了我省县市省部四级土地预审最快纪录,解决了黄河东线引水工程预审中涉及占用基本农田问题。土地统征储备继续加强,统征土地4.8万亩,提供了靖神铁路、绥延高速、靖边无人机等项目用地,启动了科创新城、冯红铁路等项目土地统征;中心城区储备土地6595亩,其中:榆林城区1487亩、科创新城5108亩,保证了“四馆两中心”和一大批学校医院、市政道路、绿地公园建设。
     着力盘活存量,节约集约水平不断提升
     开展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攻坚战,2015年前批而未供土地和2017年前闲置土地处置率分别达到23%、44.57%,前五年累计供地率65.43%,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8万亩,均超额完成了省上下达任务,排名全部进入全省前三。强化用地规模控制,严格用地定额和投资强度审核,核减项目用地规模7000亩;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5.5%,超出任务2.1个百分点。全面推行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出让建设用地244宗2.01万亩,成交价款47.51亿元,招拍挂出让比例达到91.39%。加强土地价格监测,完成了榆林城区基准地价更新调整,并通过省厅验收。
     推进制度创新,不动产登记工作持续领先
     创新性地推行了“四个一”改革,实现了全市共用一个平台,登记、交易备案、税款征收无纸化一窗受理,绝大多数登记业务一周办结,50%以上登记业务一次也不跑。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在全省率先建成与法院的信息查询系统,全国各地法院可异地查询榆林的登记信息;率先建成微信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了网上申请、查询、缴费、预约等,群众足不出户即可查询登记信息;率先建成银行、开发企业网上申请系统,同步推出电子证明,实现所有预告登记不见面办理,此项技术已申报科技进步奖并通过专家评审。推出了十项便民措施,申请表机打生成、授权委托见证等在全国具有先进性。
     开展综合整治,矿产开发秩序日趋规范
     开展煤矿超层越界专项整治,组织排查396矿次,查处超层越界违法开采3起,没收违法所得893.9万元;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对煤矿超层越界行为进行监测,此项技术已申报科技进步奖并通过专家评审。开展矿业权清理整顿工作,采石矿山减少到79处,砖瓦粘土矿山减少到268家,初步扭转了“多小散乱”局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启动建设84家,申报11家,大中型矿山建设率达到45%。开展边缘残次油井整治,完成整治任务并通过省环保督察组验收销号。开展煤层火烧区治理,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组建了专家组,出台了工作方案,并启动现场调查工作。
     强化基础管理,地质灾害防治扎实有效
     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开展巡查排查7297次,发布地灾预警预报147次,组织应急演练492次。大力化解地质灾害威胁,消除隐患点92处、减少受威胁群众3263人,发生4起地质灾害险情均未造成人员伤亡。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落实中省专项资金2240万元,实施治理项目22个;通过竞争性选拔,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方案评分位列全省第一,争取到中省补助资金8150万元。持续开展“十有县”创建活动,完成了靖边、横山、子洲三县区创建任务,全市“十有县”实现了全覆盖。
     加大执法力度,违法建设行为有效遏制
     完善动态巡查常态化机制,开展动态巡查5600次,发现制止违法行为211宗。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重点针对土地和矿产卫片执法、土地例行督察反馈问题,开展违法案件查处,共立案376宗,查处结案373宗,罚款4270.6万元,处理责任人162人;坚决遏制违法建设行为,违法占用耕地比例8.6%,实现了市级连续10年零约谈、零问责。妥善处理群众举报投诉,受理信访件110件,办结106件,办结率96.4%;处理百姓问政50件、回复网民留言14条,第三季度百姓问政平台测评满意度100%。
     用足用好政策,财政贡献份额明显增加
     加大“增减挂钩”工作力度,充分利用贫困县“增减挂钩”指标流转政策,实施增减挂钩项目12个6480亩,竣工3个934亩,清涧、米脂、吴堡获取流转收益2.58亿元。强化非税收入征缴,市本级(不包括高新区、榆神工业区)上缴土地出让纯收益12亿元,矿业权价款收益分成超6.3亿元,两项合计可为市财政提供超18.3亿元纯收益,比去年增加16.48亿元。积极争取项目投资,落实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资金8150万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7826.5万元、土地整治专项资金2024.4万元,分别占省上安排年度专项资金的15.6%、14.09%、100%;招商引资完成1.2亿元。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财政投资的项目均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