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李四光奖”获得者、江西省地矿局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杨明桂
在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地质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地质勘查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地勘单位如何积极融入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绿色发展中更好地找准位子、寻求突破?近日,记者就绿色勘查等问题专访了“李四光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西省地矿局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杨明桂。
在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地质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地质勘查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地勘单位如何积极融入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绿色发展中更好地找准位子、寻求突破?近日,记者就绿色勘查等问题专访了“李四光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西省地矿局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杨明桂。
记者:对于当前地勘行业正在大力提倡的绿色勘查,请问您是怎么看的?
杨明桂: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地质工作要树立牢固的“生态优先”意识。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述和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绿色勘查开始在行业内引起关注和重视。绿色勘查是基于符合环保要求达到找矿效果的一种勘查新方法,是地质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新时代对地质工作的必然要求。既要进一步实现勘查工作对生态环境的“零”影响,更要做好矿产开发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科技发展到今天,为绿色勘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制定和推行绿色勘查规划、标准、方法是必要的,也是有基础的。
杨明桂: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地质工作要树立牢固的“生态优先”意识。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述和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绿色勘查开始在行业内引起关注和重视。绿色勘查是基于符合环保要求达到找矿效果的一种勘查新方法,是地质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新时代对地质工作的必然要求。既要进一步实现勘查工作对生态环境的“零”影响,更要做好矿产开发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科技发展到今天,为绿色勘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制定和推行绿色勘查规划、标准、方法是必要的,也是有基础的。
记者:据您所了解,在绿色勘查方面过去我们是怎么做的?
杨明桂:过去我们没有“绿色勘查”这个概念,但在实际勘查中还是有这方面的意识的。如何尽量避免地表土层的破坏、植被的砍伐和水土的流失,这些都有考虑。比如,江西省地处南方,风化层厚,地质勘查中槽探效果较差,而且损坏林木,容易造成生态与经济损失。因此,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精细填图充分研究地表露头,在此基础上选择目的地质体倾斜方位或顶部布置浅钻,以浅钻代槽,可以有效减少对地表土层的破坏。
十多年前,浙江的同行们就是这样做的,效果很好,而且取得了较可靠的浅部地质资料。江西赣南在开展离子型稀土矿勘查时,在实践中创新了勘查手段,已普遍推行以“赣南钻”代替浅井的探矿手段,既省钱又对环境“零”影响,这个方法效果也很明显,符合绿色勘查的要求。
以钻代槽、以钻代井勘查技术方法的应用,为我国浅覆盖区开展矿产勘查、地质填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杨明桂:过去我们没有“绿色勘查”这个概念,但在实际勘查中还是有这方面的意识的。如何尽量避免地表土层的破坏、植被的砍伐和水土的流失,这些都有考虑。比如,江西省地处南方,风化层厚,地质勘查中槽探效果较差,而且损坏林木,容易造成生态与经济损失。因此,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精细填图充分研究地表露头,在此基础上选择目的地质体倾斜方位或顶部布置浅钻,以浅钻代槽,可以有效减少对地表土层的破坏。
十多年前,浙江的同行们就是这样做的,效果很好,而且取得了较可靠的浅部地质资料。江西赣南在开展离子型稀土矿勘查时,在实践中创新了勘查手段,已普遍推行以“赣南钻”代替浅井的探矿手段,既省钱又对环境“零”影响,这个方法效果也很明显,符合绿色勘查的要求。
以钻代槽、以钻代井勘查技术方法的应用,为我国浅覆盖区开展矿产勘查、地质填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记者:作为地勘行业的专家,对如何处理好地质勘查与生态红线的关系,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杨明桂:一方面,地勘单位要学习借鉴绿色勘查的先进做法,改进找矿方法、设备和勘查技术,走绿色勘查之路。另一方面,要实施资源环境分阶段综合评估机制,生态红线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不能搞“一刀切”。对于保护区,我认为也要分区,像重要的风景区、铁路高速公路沿线、重要的水源地、原始森林、珍稀动物保护区等一级保护区不能做勘查。地质勘查工作是分阶段进行的,分为普查、详查(包括勘探)、开发等三个阶段,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普查阶段,应该放开,因为它对环境没有什么影响,包括对于次森林区是可以进行普查的,尤其是以浅钻代槽、以钻代井,可以实现“零”影响,特别是在江西很适合。至于下一步要不要转入详查和勘探,就要对矿藏的价值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性评估。这一阶段的工作对环境有一定限度的影响,而且投入比较大,所以要慎重。至于要不要投入开发,还是要进行第三步评估。总之,既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又要确保资源勘查的可持续性,解决好这个平衡点,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与论证。
杨明桂:一方面,地勘单位要学习借鉴绿色勘查的先进做法,改进找矿方法、设备和勘查技术,走绿色勘查之路。另一方面,要实施资源环境分阶段综合评估机制,生态红线的划分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不能搞“一刀切”。对于保护区,我认为也要分区,像重要的风景区、铁路高速公路沿线、重要的水源地、原始森林、珍稀动物保护区等一级保护区不能做勘查。地质勘查工作是分阶段进行的,分为普查、详查(包括勘探)、开发等三个阶段,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普查阶段,应该放开,因为它对环境没有什么影响,包括对于次森林区是可以进行普查的,尤其是以浅钻代槽、以钻代井,可以实现“零”影响,特别是在江西很适合。至于下一步要不要转入详查和勘探,就要对矿藏的价值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性评估。这一阶段的工作对环境有一定限度的影响,而且投入比较大,所以要慎重。至于要不要投入开发,还是要进行第三步评估。总之,既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又要确保资源勘查的可持续性,解决好这个平衡点,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与论证。
记者:对于今后的地质勘查工作,您有什么期望?
杨明桂: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矿产资源也是如此,矿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而地质勘查是矿业的基础,没有地质勘查的可持续就没有矿业的可持续。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地质工作要在坚守生态第一原则的前提下,通过绿色勘查,坚持不懈地搞清楚资源状况,满足社会经济对矿业的需要,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矿业报记者:邹元坑 通讯员 张建华)
杨明桂: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矿产资源也是如此,矿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而地质勘查是矿业的基础,没有地质勘查的可持续就没有矿业的可持续。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地质工作要在坚守生态第一原则的前提下,通过绿色勘查,坚持不懈地搞清楚资源状况,满足社会经济对矿业的需要,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矿业报记者:邹元坑 通讯员 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