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绿色煤炭蓝图离我们还有多远?

时间:2017/4/26 14:33:22

                        ——《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到2020年,煤炭产量39亿吨,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8亿吨左右,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5亿吨左右;煤矿数量控制在6000个左右,120万吨及以上大型煤矿产量占80%以上;煤炭企业数量3000家以内,5000万吨级以上大型企业产量占60%以上;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5%,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65%;原煤入选率75%以上……
    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的一组组数据,为2020年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蓝图,一个集约、高效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呼之欲出,一种安全、绿色的煤炭开发与利用方式正逐渐完善。
    回归当下,综合国家统计局、国土资源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煤炭产量34.5亿吨,煤矿数量约9000个,120万吨及以上大型煤矿产量占75%,煤炭企业数量不到4000家,原煤入选率68.9%……
    从9000个煤矿到6000个煤矿,从4000家煤企到3000家煤企,原煤入选率从68.9%提高到75%以上……实现“十三五”煤炭工业发展蓝图,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
    这条路有多长,该怎么走?路上的我们会有何种变化,该如何适应?
    淘汰8亿吨落后产能是主线
   “根据《规划》,到2020年煤炭产量39亿吨。这39亿吨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状况计算得出的数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如果目前全国所有煤矿都生产,我国煤炭年产能为57亿吨,而到2020年,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煤炭产量不到40亿吨。
    “煤炭行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先淘汰落后产能。落后产能淘汰后,先进产能比重加大,煤炭产业布局相对优化。”该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这8亿吨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为各省上报、承认的总落后产能。“十三五”期间,各省需按照自己上报的落后产能,按要求逐步退出。
    《规划》明确划定了煤炭落后产能的范围与关闭标准:“与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重叠、安全事故多发、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采煤工艺的煤矿;灾害严重、安全无保障、煤质差、能耗不达标、非机械化开采的煤矿;长期亏损、资不抵债、长期停产停建、资源枯竭的煤矿;依赖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生存,难以恢复竞争力的煤矿企业……”
    同时,煤炭企业的数量将相应减少。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19家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到2020年,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在数量上变化不会太大,但产量占比会增加。新增的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将大多由现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而成。
    此外,《规划》提出,到2020年,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5亿吨左右。
    所谓“新增”,是让部分尚未建成或已建成的先进煤矿恢复建设或投产。据介绍,由于手续不全等原因,2016年我国暂停了一些在建或已建项目,这些项目未来几年内可陆续通过审批,释放部分先进产能。
   “但新开工的、新批的项目应该不会有了。”上述负责人说。《规划》要求,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未经核准擅自开工的违规建设煤矿一律停建停产,承担资源枯竭矿区生产接续、人员转移安置等任务确需继续建设的,必须关闭退出相应规模的煤矿进行减量置换。
    重点推进“三机”自动化和掘进机械化
    据了解,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采煤机械化程度达90%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80%以上。乡镇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程度和掘进机械化程度因统计标准和口径不同,上报数据有所差异。据国土资源部统计,目前全国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为55%,掘进机械化程度则更低。
   《规划》确定,要开展综采成套设备智能化、自动化示范项目,进一步推动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5%,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65%。
   “《规划》明确了煤机产业的升级方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张勇说:“这对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末,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2015年末下降15%。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要求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领域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煤矿不实现机械化,达不到安全标准,就不允许生产,政策倒逼企业走机械化的道路。”张勇说:“机械化水平越高,安全保障程度越高。”
    这条路走起来并非一帆风顺。机械化受地质条件限制,实践起来也存在地域差异。
    据介绍,晋、陕、内蒙古、宁地区,煤炭开采技术条件较好,技术装备先进,采煤机械化程度较高;辽、吉、黑地区,由于开采深、储量少,外加煤矿生产系统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机械化的应用,采煤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云、贵、川、渝、湘、鄂、赣、闽地区,由于煤层存在赋存不稳定、呈鸡窝状、倾角大、煤矿规模小和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采煤机械化程度很低。
    从技术层面而言,由于智能化的发展受高端技术攻关的限制,在“十三五”期间无法做到全面实现,因此“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在于全面推进自动化,实现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皮带运输机、液压支架综采“三机一架”自动化。
    “目前,我国掘进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掘锚一体化成套装备在技术方面和国外存在一些差距。”张勇说:“从技术层面而言,‘十三五’期间提高掘进机械化程度是发展重点。”
    此外,针对小煤矿的技术改造一直是难点。“注重政策衔接和引导,调动小煤矿主动改造的积极性。”张勇认为,全面机械化的最终目标一定要实现,不能退缩,但从全国角度看,如何去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煤矿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
    总体来看,未来发展的途径应是政策引导,示范先行,市场运作,企业积极,安全督导,政府支持。
    资源综合利用需探索新方式
    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上世纪的原煤入选率已达到70%以上,发达国家入选率达到85%至90%。
    根据《规划》,到2020年原煤入选率达75%以上;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240亿立方米,利用量160亿立方米;煤矸石综合利用率75%左右;矿井水利用率80%左右;土地复垦率60%左右。
    谈到原煤入选率,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理事长张绍强认为,到2020年实现该指标的压力不是很大,“原煤入选率决定性因素——原煤的总量在下降,洗选设备数量不变,因此入选比例会相对提高”。
    2015年1月起,我国开始实施《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要提高商品煤质量,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这些政策对推动优质煤的需求有一定作用。
    在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方面,“现在主粮都吃不完,利用煤矸石反而会加重大气污染。”张绍强说:“《规划》要求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75%,难度较大,需要探索新的利用方式。下一步的方向可能是井下重填,但目前重填成本也比较高,更科学的处置方式还在探索中。”
    在矿井水利用率方面,目前矿井水的去向主要有两处:一为西部地区发展煤化工,二为煤矿建设的电厂所用。2016年,我国矿井水利用率为70.6%。
    据介绍,由于水是公共资源,矿井水在用不掉的情况下只能往外排,煤炭企业不能进行商业化、产品化销售。“没有用户,处理得再好也变不成效益,因此企业处理矿井水的积极性不高,这存在政策障碍。”张绍强说。
   《规划》明确了“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的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这对提高矿井水利用率有一定作用。“主要产区往西部去,西部矿井涌水量相对于东部而言较少,总涌水量减少。”张绍强说:“因此‘十三五’期间,矿井水利用率将有所上升。”
    煤矿建设领域面临严峻挑战
    淘汰落后产能、3年内不再新建煤矿的要求,对于煤矿建设领域提出挑战。
   “建设项目减少,矿建市场萎缩,目前40%的矿建项目基本上没有了,煤矿建设面临转型。”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秘书长徐亮说。
    据了解,我国煤炭行业的建设技术国际领先,包括综掘技术、快速施工技术、装备等。
    在建的京(北京)张(张家口)高铁,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一个高铁项目,最深距离地面不到100米,而井工矿建在地下一般要深入600米~700米,煤炭行业的建设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据徐亮预测,未来几年的煤炭建设形势不断变化。在整个煤炭建设行业中,目前煤矿建设占比70%,其他非煤建设领域,包括矿山、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工业建筑、隧道、铁路等占比30%。未来,两部分占比将逐渐变化。预计到2020年,煤炭建设行业其他占比将达70%,而矿建占比则压缩到30%。
    “目前,几家大的煤炭建设企业已显现了这种趋势,比如中煤第三建设集团、中鼎集团等。他们的矿建比率都在下降,基本已接近30%。”徐亮说。
    虽然技术过硬,但煤炭建设行业的转型之路并非畅通无阻。
    据了解,由于存在行业壁垒,一些具备一级资质、二级资质的煤炭建设企业在其他行业领域招投标时并不受欢迎。徐亮说:“我们也在呼吁国家层面,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促进煤炭建设行业的转型发展。”
    逐渐减少150万人,结构也在变
    目前,我国煤炭从业人员约为450万人。据了解,如果8亿落后产能全部淘汰,需减少150万名煤炭从业人员。
  “即使减少150万人,我们的人员效率还是比较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美国生产10亿吨煤,煤炭从业人员只有10万人。而即使到2020年,我国生产39亿吨煤,仍有300万煤炭从业人员,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存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张宏认为,生产40亿吨煤的理想从业人数为150万人。这涉及一两百万人的出路问题,要逐步解决。“我们面对的是世界竞争,要把人的问题解决好。太多人生产煤炭,效率上不去,这个产业就没有前景。”张宏说。
    煤炭从业人员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煤炭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正在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一旦实现,操作计算机就可以采煤,煤矿工人将成为白领。”张勇说。
   《规划》明确了健全煤矿关闭退出机制,强调要“完善煤矿关闭退出相关标准,指导煤矿有序退出”,“支持通过企业内部分流、转岗就业创业、内部退养、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安置煤矿职工”,“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做好失业保险、失业救助、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等兜底工作”。
    在煤炭施工领域,建设项目减少,同样面临煤矿施工人员没有活儿干的问题。徐亮说:“年轻员工就鼓励他们往外走,让他们通过培训去做一些其他的施工项目;年纪大的员工接受新鲜事物的积极性不高,可采取提前退养的方式。”
    如果《规划》中提到的指标全部实现,到2020年,我国煤炭产业格局将是怎样一番图景?
    在多名业内人士的描述下,记者大体勾勒出这样的画面:大型现代化的先进煤矿产量超过80%,基本都是先进产能,一些偏远、缺煤地区还需要并存一些小型煤矿;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行业集中度提高。东部资源条件差的煤矿产量越来越小,煤矿集中在西部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煤炭生产集中在西部,但能源消耗在东部,需要往东部运输。与此同时,目前以公路和铁路为主运输煤炭的方式,将变为特高压线路的运输方式,改输煤为输电。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众多设备代替煤矿工人奋斗在采煤一线,煤炭行业从业者更多成为煤机操作者、管理者。安全绿色、清洁高效,成为煤炭的代名词。煤炭这个取之于自然的行当,依然在探索着如何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秘书处)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