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内容

全国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5年来的成果掠影

时间:2016/11/19 14:18:30

     摘要: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5年来,国土资源部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矿山企业、地勘单位和科研院所积极行动,主动应对2012年以来全球矿业市场下行带来的不利形势,圆满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目标任务,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提高国内必要的资源保障能力,是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压舱石”,也是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基石。据初步统计,5年来,全国累计投入地质找矿资金5623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38%,其中社会资金占84%。在确定的18种能源和重要矿产找矿目标任务中,除煤层气和锡矿外,其他矿种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5年计划目标任务,尤其是金、铅、锌、镍、钨、钼6种矿产提前完成了10年找矿目标。
  “用3年时间实现地质找矿重要进展,用5年时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用8~10年时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并确立上述目标后,5年来,国土资源部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矿山企业、地勘单位和科研院所积极行动,主动应对2012年以来全球矿业市场下行带来的不利形势,圆满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目标任务,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提高国内必要的资源保障能力,是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压舱石”,也是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基石。据初步统计,5年来,全国累计投入地质找矿资金5623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38%,其中社会资金占84%。在确定的18种能源和重要矿产找矿目标任务中,除煤层气和锡矿外,其他矿种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5年计划目标任务,尤其是金、铅、锌、镍、钨、钼6种矿产提前完成了10年找矿目标。
  “5年来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真正做到了‘重大突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增资源储量最多的5年,也是在开采消耗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实现了保有资源储量普遍增长的5年。”国土资源相关人士表示。
  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接续基地相继形成
  据相关数据显示,5年来,我国主要固体矿产新发现256处大型和480处中型矿产地。油气新增了数个亿吨级油田和千亿方级气田,页岩气勘查开发实现了零的突破,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取得重大发现并圈定两个千亿方级矿藏,铀、锰、金、铅锌、钨、钼、石墨、锂等矿种发现一批世界级超大型矿床。
  固体矿产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奠定了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资源基础。铀矿取得重大发现,砂岩型铀矿资源储量快速增长,特别是在鄂尔多斯发现的世界级超大型的大营铀矿,开辟了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勘查的新篇章。铜矿新增资源储量2341万吨,相当于以往60年查明总量的五分之一。西藏多龙矿区探获铜资源量1100万吨,成为我国首个千万吨级铜矿床。我国有望在2020年形成12个新开发基地,年生产能力达到260万吨。铅锌矿新增资源储量6068万吨,相当于以往60年查明总量的五分之一,预期到2020年,我国有望形成8个新开发基地,全国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
  与此同时,金矿新增资源储量4949吨,相当于以往60年查明总量的五分之二,预期到2020年,形成一批百吨级金资源基地,全国年生产能力达550吨。钨、钼等优势矿产储量增加明显,钨矿新增资源储量460万吨,相当于以往60年查明总量的万分之三;钼矿新增资源储量1560万吨,5年间资源储量实现翻番。
  尤其是老矿山找矿成果显著,通过开展矿山深边部“就矿找矿”,使一批资源危机矿山重新焕发生机,在179个矿山新发现大中型矿床,有效缓解矿山后备资源不足难题,平均延长服务年限10年,稳定职工就业40余万人。河南老湾金矿新增资源量100吨,一跃成为桐柏-大别山地区最大的金矿床。
  “老矿山找矿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找矿预测理论,带动了资源深部勘查技术方法进步,推动了矿产勘查开发向深部拓展,为向‘深地’方向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业内人士认为。
  特别令人振奋的是,我国油气新增储量继续保持高位增长,页岩气逐步成为天然气的重要补充,“油气并举”格局初显。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相当于以往60年探明总量的五分之一,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相当于以往60年探明总量的五分之二。页岩气勘查在重庆涪陵和四川长宁取得历史性突破,新增储量5441亿立方米,实现了继北美之外的首个商业性规模开发。
  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明显提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地质工作是矿产勘查的基础,其工作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期的矿产勘查。
  5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工作程度显著提高。据统计,5年来,全国累计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24万平方千米,矿产地质调查91万平方千米、航空磁测120万平方千米。其中,全国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由“十一五”末的22%提高到37%,完成面积数为“十一五”期间的4倍,重点成矿区带工作程度达到35%,重要找矿远景区实现了全覆盖,圈定物化探异常3万余处、矿化点约5000处、找矿靶区1700余个,为后续商业性风险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我国的能源矿产调查评价持续推进,取得了一批重要新发现。油气、页岩气调查陆续在新区新层系取得重大进展,陆域圈定远景区30个,拓展勘查新区44万平方千米。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获得大面积资源发现,落实了两个千亿方级矿藏,力争通过试采实现从与发达国家并跑向领跑跨越。贵州遵义安页1井钻获日产10万方天然气工业气流,在以往屡攻不克地区实现了重大突破,打开了南方复杂地质构造区油气页岩气勘查新局面。
  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加强
  科技创新是地质工作的灵魂。5年来,我国在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依靠科技创新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基础地质问题的能力,科技创新指导找矿作用更加突出。
  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引领地质找矿工作向新区新类型拓展。建立了青藏高原地质成矿理论,指导发现了30多处大型以上矿床。开展了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大幅度扩大了柴达木西部钾盐资源远景,推算氯化钾资源量3.5亿吨。进行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指导水合物勘查不断取得新发现。
  潜力评价和找矿预测工作有效指导地质找矿工作。5年来,我国完成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基本掌握了30种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家底,圈定了近5万个资源预测区,为地质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建立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矿产预测方法体系,在老矿山和整装勘查区找矿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极大提高了找矿成矿率。通过开展大营铀矿等矿产的地质找矿工作,形成了砂岩型铀矿油铀、煤铀兼探快速勘查评价技术方法,带动了北方沉积盆地铀矿勘查的快速突破。
  深地、深海探测和航空物探能力明显增强。自主研制成功“海马号”4500米级深海非载人遥控探测潜水器、“海牛号”3000米级海底多用途钻机、天然气水合物保温保压取样器等关键性地质技术装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2000米固体矿产钻探技术及装备已在勘查中广泛应用,正在向3500米攻关。钻井高精度对接联通等勘探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系统构建了适应我国地球深部特征的立体探测技术体系,自主研发的多套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首台万米科学钻机已经在松辽盆地“松科二井”钻探中投入使用,这也是亚洲迄今最深的科学钻,整体装备水平跻身世界前列。自主研发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系统已经投入找矿一线,机载成像光谱仪试飞成功。地质信息技术与服务创新稳步提升,初步实现了高效性、及时性、易得性和多元化等地质信息服务模式。
  矿产资源节约与利用取得积极进展
  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必须双管齐下,既要“开源”,通过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实现找矿突破来增加资源储量;又要“节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工艺盘活大量呆滞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率。
  5年来,包括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等在内的科研院所,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投身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依靠科技创新研发出了大量的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技术,既解放了大量闲置多年的呆滞矿产资源,又有效提高了矿产资源整体利用水平。
  同时,国土资源部坚持节约优先战略,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监管和服务工作。5年来,完成了22个重要矿产“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调查评价工作,结果显示我国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矿产“三率”水平明显提高,煤炭采区回采率达到83%,高于美国的78%;铁矿、铜矿回收率分别达到78%和89%。与1999年相比,我国煤炭回采率提高了15%,黑色金属矿产回采率提高了5.7%,有色金属矿产开采率普遍上升。制定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指标及其计算方法》,明确了27种矿产的“三率”最低指标,建立了主要矿产“三率”指标评价体系。遴选发布了210项先进适用采选技术,促进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全面提高,特别是钒钛磁铁矿、固体钾盐、低品位磷矿、中低品位铝土矿、鲕状磁铁矿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技术的应用,盘活了一大批低品位、共伴生等难利用资源,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并不低,而且许多矿种的综合利用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刘亚川说,我国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的特殊矿情,决定了我国要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必须从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入手。如铁矿,国外许多30%左右中低品位的铁矿石都被视为废石,而我国目前许多铁矿山开采利用的多是品位为30%的铁矿石,其他矿种也如此。所以,我国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来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秘书处)

    附件: 五年全国找矿成果发布会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巡视员夏俊]  各位记者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各位前来参加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召开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果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感谢各新闻媒体记者和几个部委长期以来对国土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矿产资源是工业的血液和粮食。为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确立了“用3年时间实现地质找矿重要进展,用5年时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用8-10年时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目标。近期,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完成了对找矿突破行动五年进展情况的总结评估,结果显示地质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前两个阶段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是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五年找矿成果向社会进行发布。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国土资源部新闻发言人、地质勘查司司长(矿产勘查办公室主任)王昆;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副巡视员杨椠;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邓小明;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孙志;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严光生。
    下面,首先请王昆同志发布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五年阶段性成果。  (2016-11-16 10:04)
[国土资源部新闻发言人、地质勘查司司长(矿产勘查办公室主任)王昆]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为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从2011年开始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努力实现“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到十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三个阶段性目标。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财政部密切配合、强力推进,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矿业企业、地勘单位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圆满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目标任务。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牵引作用,有力带动了社会资本投入。全国累计投入地质找矿资金5623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38%,其中社会资金占84%。除煤层气和锡矿外,其他矿种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五年目标任务,尤其是金、铅、锌、镍、钨、钼6种矿产提前完成10年找矿目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增资源储量最多的五年,是在开采消耗持续加大情况下实现保有资源储量普遍增长的五年。
    (一)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形成一批新的重要矿产资源接续基地。
    一是油气新增11个亿吨级油田和13个千亿方级气田,探明储量继续保持高位增长,页岩气逐步成为天然气的重要补充,“油气并举”格局初步显现。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61.27亿吨,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92万亿立方米。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渤海湾、东海、琼东南等盆地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在鄂尔多斯盆地建成“西部大庆”。页岩气勘查在重庆涪陵和四川长宁取得历史性突破,新增储量5441亿立方米,实现了继北美之外的首个商业性规模开发。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取得重大发现并圈定2个千亿方级矿藏。
    二是主要固体矿产新发现256处大型和480处中型矿产地,奠定了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资源基础。砂岩型铀矿在鄂尔多斯、伊犁、二连等盆地陆续取得重大发现,资源储量快速占据铀矿资源总量的“半壁江山”。
    铜矿新增资源储量2341万吨。西藏多龙矿区探获铜资源量1100万吨,成为我国首个千万吨级铜矿床;安徽庐江县沙溪铜金矿新增119万吨,新疆哈密市延东矿区新增84万吨。预期到2020年,有望形成新疆克州、阿尔泰等12个新开发基地。
    铅锌矿新增资源储量6068万吨。新疆和田地区发现的火烧云铅锌矿,规模大、品位高,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铅锌矿。福建永定县大排锰矿深部新增铅165万吨;云南镇康县芦子园铅锌铜多金属矿新增锌97万吨。预期到2020年,有望形成内蒙古大兴安岭、狼山等8个新开发基地。
    金矿新增资源储量4949吨。特别是胶东地区深部找矿不断取得突破,新增资源量1840吨,成为世界第三大金矿集区;贵州贞丰—普安地区新增173吨;新疆乌恰县萨瓦亚尔顿金矿新增126吨。预期到2020年,新形成陇南、甘南、滇北、青海中部、新疆西天山等一批百吨级金资源基地。
    钨、钼等优势矿产地位进一步巩固。钨矿新增资源储量460万吨,江西大湖塘(106万吨)和朱溪(236万吨)钨矿的发现,连续刷新钨矿储量规模世界纪录。钼矿新增资源储量1560万吨,连续发现了安徽沙坪沟、内蒙古曹四夭和黑龙江岔路口三个200万吨级钼矿。
    锂、晶质石墨等战略新兴矿产展现良好前景。四川甘孜州甲基卡矿区探获了亚洲最大的锂辉石矿床(88万吨氧化锂),为建设川西新能源基地提供了资源基础。内蒙古相继探获两处大型晶质石墨矿床,开辟我国晶质石墨找矿新空间。
    三是老矿山找矿成果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通过开展矿山深边部“就矿找矿”,在179个矿山新发现大中型矿床,平均延长服务年限10年,稳定职工就业40余万人。西藏罗布莎矿区新增富铬铁矿450万吨,超过矿区以往累计探明资源储量;河南老湾金矿新增资源量超过百吨,一跃成为桐柏—大别山地区最大的金矿床。老矿山找矿丰富和发展了找矿预测理论,带动了深部勘查技术方法进步,推动了矿产勘查开发向深部拓展。
   (二)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显著提高,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基础地质调查保持快速推进势头。5年累计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24万平方千米、矿产地质调查91万平方千米、航空磁测120万平方千米,全国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由“十一五”末的22%提高到37%,完成面积数为“十一五”期间的4倍。圈定物化探异常3万余处、矿化点约5000处、找矿靶区1700余个,为后续商业性风险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能源矿产调查评价取得重要新发现。油气、页岩气调查陆续在新区新层系取得重大进展,陆域圈定远景区30个。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在南海北部陆坡获得大面积资源发现,初步评价了南海北部的资源潜力。贵州遵义安页1井在以往屡攻不克地区取得重大突破,打开了南方复杂地质构造区油气页岩气综合勘查新局面。煤炭资源调查主要开展了优质洁净煤炭资源调查和煤系共伴生矿产调查评价,新发现煤产地14处,圈定含煤远景区117个、勘查靶区103个。
   (三)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指导找矿作用更加突出。
    一是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引领地质找矿工作向新区新类型拓展。建立了青藏高原地质成矿理论,指导发现了30多处大型以上矿床。开展了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大幅度扩大了柴达木西部钾盐资源远景。
    二是潜力评价和找矿预测工作有效指导地质找矿工作。完成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基本掌握了30种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家底。建立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矿产预测方法体系,极大提高了找矿成功率。形成了油铀、煤铀兼探快速勘查评价技术方法,带动了北方沉积盆地铀矿勘查的快速突破。
    三是深地、深海探测和航空物探能力显著增强。自主研制成功“海马号”4500米级深海非载人遥控探测潜水器、“海牛号”3000米级海底多用途钻机、天然气水合物保温保压取样器等关键地质技术装备。2000米固体矿产钻探技术及装备已在勘查中广泛应用,正在向3500米攻关。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首台万米科学钻机已经在松辽盆地“松科二井”(设计深度6400米)钻探中投入使用,这是亚洲迄今最深的科学钻,整体装备水平跻身世界前列。自主研发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系统已投入找矿一线,机载成像光谱仪试飞成功。
   (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矿产“三率”水平显著提高,煤炭采区回采率达到83%,铁矿、铜矿回收率达到78%和89%。与1999年相比,煤炭采区回采率提高了15%以上,黑色金属矿产回采率提高了5.7%。建立了主要矿产“三率”指标评价体系。遴选发布了210项先进适用采选技术,促进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全面提高,特别是钒钛磁铁矿、固体钾盐、低品位胶磷矿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尽管经过努力,国内重要能源资源储量大幅增长,但从我国人口基数、经济总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自身资源禀赋条件上看,资源瓶颈约束仍长期存在,大宗矿产品对外依存度在较长时期内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保持国内必要的资源保障能力是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压舱石”。综合运用产业、财政、科技、国土等政策,依靠市场机制,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持续推进找矿突破,应当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能源战略和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2016-11-16 10:10)
    [国土资源部新闻发言人、地质勘查司司长(矿产勘查办公室主任)王昆]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全面调整和优化工作布局。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培育找矿突破新动力。以“三深”(深地、深海、深空)科技发展战略为驱动,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创新管理思路和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力量。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优化矿产勘查开发格局。调整优化勘查重点和工作布局,加强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服务和支撑,推进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初步形成陆海统筹、东西并重、油气并举、大宗矿产与战略新兴矿产并进的格局。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资源供给双赢。全面推行绿色勘查,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勘查相关规范和标准;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矿区;全面提升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四是坚持开放发展,促进矿业合作共赢。加快利用境外资源步伐,提高矿业领域对外开放力度,主动参与国际矿产资源合作规则制定,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稳定、多元、安全的资源供应体系。五是坚持共享发展,让全社会共享找矿突破新成果。促进公益性地质工作成果转化,完善资源开发利益分配制度,发挥资源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按照国务院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三阶段“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部署要求,四部委将继续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尊重科学规律,创新思路和机制,更有效调动社会资本的力量,加大矿藏深勘精查力度,进一步提高国家能源资源保障能力。(2016-11-16 10:18)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巡视员夏俊]  谢谢王昆司长的全面介绍。下面请记者提问。  (2016-11-16 10:22
    [现场]  记者提问:当前矿产品价格总体偏低,矿产品需求不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前五年取得重大突破,下一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该如何面对这种形势?
    答:当前矿业权市场总体下行,但矿业经济近期有轻微复苏迹象。2016年前三季度煤炭价格升幅近40%,有色金属的产量和企业利润也在陆续回升,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963万吨,同比增长0.5%,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主营业收入也增长了3.0%;同期出让探矿权876个,同比增长了24.3%,这些数据都说明目前矿业经济有复苏的迹象,受金价持续上涨的影响,全球勘查市场也有止跌回升的迹象。但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仍较缓慢,全球矿产品消费仍处于低迷态势,这种微弱复苏能否继续维持,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我刚才说过,国内重要能源资源储量近年来虽然有大幅增长,但从长期来看,油气等大宗矿产品对外依存度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保持国内必要的资源保障能力是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所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当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今后的工作部署要更加注重油气等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矿产,更加注意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矿产,如锂、钛、石墨、镓、铟等矿产,更加注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地质工作。  (2016-11-16 10:26)
    [现场]  记者提问:在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组织推进如何调整适应?
    答: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资源供给双赢。一是推进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调整优化第三阶段勘查重点和工作布局,商业性勘查全面退出自然保护区,重点加强对青海、西藏、新疆等生态脆弱地区指导,严格遵守生态红线。二是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构建和谐矿区,促进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是加强天然气、地热、浅层地温能等清洁能源调查评价,努力优化能源结构。四是全面推行绿色勘查。总结和推广绿色勘查典型经验、技术装备和先进理念,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勘查相关规范和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勘查工作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和影响。   (2016-11-16 10:37)

    [现场]  记者提问:地质找矿工作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工作,前期地质科技在找矿突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发挥地质科技在深勘精查中的支撑作用?
   答:地质找矿是对未知资源的探索和发现,本身就是一项依托找矿人员知识经验、技术方法和找矿设备而进行的科技含量很高的工作,可以说,科技创新贯穿找矿工作始终。这些年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许多重大的成果都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如中东部地区老矿山找矿和青藏高原地区找矿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都得益于近年来我国在地质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上取得的突破。
    下一步的地质科技工作,我们要紧紧抓住向地球深部进军这个战略科技问题,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以“三深”(深地、深海、深空)科技发展战略为驱动,加快推进深地、深海探测工程,大幅提升对地球深部的认知程度,解决一批制约深部能源资源勘查开发的重大科技问题,构建深部资源勘查开采理论技术体系,拓展油气万米深层新领域;同时,加快深地勘探、特殊景观区勘查、深海区探测等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形成3000米以浅勘探成套技术能力,储备一批5000米以深勘查前沿技术,使油气勘探技术能力扩展到6000~10000米。同时,迅速转化推广一批成熟技术成果,促进重点地区找矿快速突破。
    [现场]  记者提问:刚才发言人提到,要“创新思路和机制,更有效调动社会资本的力量”,不知道在这方面有哪些政策考虑?
    答:这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深化矿政管理和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用改革清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矿业活力。建立矿产资源国家权益金制度,有效降低企业成本;逐步开放油气和新能源勘探开发市场,扩大矿业权竞争性出让范围;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下放矿业权审批权限;落实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对矿产资源领域监管服务。二是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拉动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勘查领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展地质找矿市场化投融资试点,拓宽投融资渠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地质找矿,繁荣地质勘查市场。

    [现场]  记者提问:“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地质工作在脱贫攻坚方面有哪些部署和考虑?
    答: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地质调查重大工程部署(如农业地质调查)、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布局等方面,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倾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有效支撑脱贫攻坚。二是完善资源开发利益分配制度。我们将按照《贫困地区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加快探索集体股权参与项目分红的资产收益扶贫长效机制,使资源收益进一步向原产地、原住居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倡导矿业社会责任,构建矿山企业与社区群众利益共享机制,鼓励矿山企业投资当地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社会民生事业,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鼓励资源型企业转入开发阶段在当地注册公司,使资源开发中形成的税收留存当地,以进一步支持资源所在地脱贫攻坚,通过资源开发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016-11-16 11:10)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巡视员夏俊]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再见。  (2016-11-16 11:13)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 榆林市地质矿业协会(www.sxyldk.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0912-3831126 陕ICP备10010859号
  • Powered by laoy! V4.0.6